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6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美媒披露FBI捉拿“中国间谍”内幕 他有迷之勇气

[复制链接]
261 0
                        一名中央情报局前特工,香港定居多年后周一飞抵纽约,被等候在机场的联邦调查局干员拘捕。许多人疑问,既然此人涉嫌“通共”,涉嫌12名中国线人遇害事件,为何至今才抓?而作为前特工,为何如此轻易地“自投罗网”?周四出版的纽约时报发表专文试图勾勒出一些轮廓。

美国联邦特工2012年已经在这位名叫李振成的前特工行李箱里发现了机密情报,但没有立即逮捕他。联邦特工其实最迫切想立刻质询的,李振成是不是一名中国间谍?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纽时称“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因为在这位前特工行李箱发现机密情报前,中国当局正在中国境内捣毁了中情局经营多年的间谍网。“有条不紊地清除美国间谍”,谁是内鬼呢?李振成立刻被当作头号嫌疑人。

联邦调查人员之所以没有立即逮捕此人,因为有两种推断:假如李振成是叛徒,如果将其逮捕就会暴露全部计划,中国因此趁机掩盖其行径,“如果李振成不是内奸---有部分人坚称这一点,将其逮捕则可能会让真正的叛徒熘走。

联邦调查局就这样放走了李振成,调查工作中弗吉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办公室秘密进行,特工们开始冒险细致的搜集信息。

纽约时报采访了十位与此案有关的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他们披露了中情局间谍网被捣毁事件,其中有几人认定李振成是当时的关键嫌疑人。

李振成现年53岁,他在中情局的经历很普通。先是加入美国国籍,后来在美军服役四年,然后在夏威夷太平洋大学学习国际商务管理,1993年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

那以后,他加入了中情局。表面上他是一名美国外交官,实际上是秘密案件专员。从旧地址记录看,1999年左右至2002年似乎在东京工作,他还曾经在中情局总部的东亚部以及该局的北京分站任职。2007年离开中情局,在香港的一家知名的拍卖行工作。

据纽时询问与此案有关的美国现任和前任官员,中情局在2010年底发现本局多名间谍失踪,但没有立即怀疑到李振成。然而为预防内奸,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成立了一个反间谍秘密小组。

调查人员随后得出结论,虽然李振成离开中情局多年,但他对许多被杀害或被监禁的间谍的身份知道得一清二楚。李振成符合美国政府建立的识别潜在间谍威胁模型的所有指标。

但审查过证据的一些前官员认为,虽然对李振成的指控很有力,但都是间接的,并非无懈可击。

2012年8月,李振成与家人返回美国时,特工们悄悄进入了他在夏威夷和弗吉尼亚的酒店房间,发现两本带有手写笔记的小册子,里面包含机密信息,包括一些中情局卧底的身份。

“小册子包含的信息包括中情局线人与卧底特工的会面细节,以及他们的真实姓名和电话号码,这些都与李振成在中情局时书写过的文件一致。目前尚不清楚,他文件中提到的人是否包括中国逮捕的那些中情局线人“。

法院文件指出,这期间李振成曾和多名中情局官员见面,但李从没有向他们透露过这两本笔记。联邦调查局特工后来在五个不同地点与李会面,李振成都没有向他们披露有两本记着保密资料的笔记本。

2013年6月,特工们让李振成离开了。现任和前任官员们都曾表示,中情局的线人损失到2012年底停止了。

据纽时报道,美国司法部”在某个时候“做出决定,如果有机会,就会起诉李振成,调查人员估计这个机会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因为那是李振成的女儿将要大学毕业的时候。

谁也没想到,在发现他的皮包里的机密情报将近五年后,李振成预订了前往纽约的行程。一月15日,FBI采取了行动,他刚刚从肯尼迪国际机场的国泰航空的班机走出,在海关内等候李振成的联邦调查局特工立即予以逮捕。

不过,目前仍有几个难以解释的细节,2012年,一些前官员对李振成在知道自己可能是联邦调查局的对象的情况下返美十分惊讶,前情报官员称,他回来可能是因为中情局承诺和他签订合同。但他不担心自己被拘捕吗?至于这一次李振成为什么会冒着被捕的风险突然出现在纽约,也令人感到难以解释。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1 18:21 , Processed in 0.027313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