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0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俄等11国早已防范 美超大债务泡沫或刺刀见红

[复制链接]
108 0
                        2月14日,美国通胀数据终于出炉,美国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1%,与去年12月持平,高于机构预测的1.9%。分析认为,这一数据加大了物价上涨和美联储今年之内加息四次的预期,美元指数随之短暂冲高。但是诡谲的是,美元并未保持高势,虚晃一枪之后,开始恢复狂泻状。

这样诡谲的现象极为罕见,一般来讲加息预期升高,会直接刺激美元走强,以致全世界的资本竞相流入美国。现在的情形意味道全世界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和美元都不抱希望,甚至空头情绪达到了高潮。那么,为什么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和全世界一直公认的硬通货-美元会沦落到今天的被动地步呢?



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像当年号称世界工厂的日不落的英国和英镑被美国和美元所取代一样,恰恰是在全世界不经意间就发生了。尽管从数据上来讲,美国经济和美元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第一把交椅,但它的下坡路早已埋伏在经济纸醉金迷的高潮中了。有美国精英阶层指责美国出现如今的僵局状态,是特朗普经济团队一手造成,然而事实上,特朗普经济团队只不过扮演了美国经济“国王的新装”中,指出了国王没有穿衣的那个小孩。比如特朗普提出税改、美国制造回流、贸易逆差、基础设施兴建、“退群”,无一不是美国经济正在被超越、资本流失、技术流失、基础设施落后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过,特朗普经济团队发现了美国经济的病因,却无法真正医治早已被病魔侵袭的美国。为什么呢?

美国经济病入膏肓的根源在于永无止境的债务,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呈现出单边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上次金融危机以后,与美联储疯狂开启QE印钞模式相伴的是,美国联邦债务加速狂飚的走势。表面上看来,这对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十分有益,也造就了美国资本市场很长一段时间的“大牛市”。但这样的复苏是属于华尔街的复苏,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从中捞到油水。



毫无“经验”的“商人”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击败希拉里而掌管美国经济,产业工人的推动起到了很大作用。事实上,特朗普经济团队也试图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还美国以实体经济,但是,华尔街的精英不会答应,他们会制造各种麻烦;而基建等一些需要巨额支出的计划,在联邦政府高企的债务面前,也是力不从心。

美国税收联合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轰轰烈烈的税改计划将使美国联邦收入在未来10年内减少1.45万亿美元,其中2018财年和2019财年收入将分别减少1350亿和2800亿美元。根据美国国会2月9日凌晨通过的预算案,未来两年内美国联邦政府的开支将暴增近3000亿美元,到201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1.2万亿美元,联邦预算委员高级政策主管马克?戈德魏因说“最新预算案显示,我们已永久性进入一个万亿美元赤字的时代。”



如果照这一趋势进行下去,美国将永远入不敷出,美国财政部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下降至1.1766万亿美元,但仍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降至1.0841万亿美元。中日两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外国主要债权人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BWC中文网分析团队认为,一旦中国和日本突然大举抛售美债,则意味着大量美元会流入市场,美元瞬间进入贬值通道,美国将开启通胀与债务危机的双重模式,一场经济危机或在所难免。同时的可怕还在于,一旦美国通过印钞的方式来降低实际债务,未来的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都将吞噬掉各国的债务资产,而美国这个本世纪最大的美元债务泡沫也终将被自己的贪婪所刺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将在3月26日正式开启原油人民币期货交易,在此之前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安哥拉等石油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已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向美元宣战,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国、德国开始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所有这些迹象都在表明,全世界对美国经济信用和美元的防范早就开始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9-23 22:24 , Processed in 0.024263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