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50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龙战在野--晚唐五代十国北宋的瞬间碰撞

[复制链接]
6502 43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犬子亡国
  
  
  
  
  乾化二年( 公元912年 )六月,朱温病危,召博王朱友文回朝,嘱托后事。野心勃勃的郢王朱友珪先发制人,与左龙虎军统军韩勍密谋,以牙兵五百伏于禁中,子夜入宫,将朱温刺死于寝殿。
  随后朱友珪命仆从用被褥包起朱温尸身,在寝殿里刨坑埋掉,秘不发丧。接着,矫诏令均王朱友贞监杀博王朱友文。
  
  诛杀朱友文的使节返回洛阳后,朱友珪放下心来,宣“遗诏”:“博王( 朱 )友文谋逆,遣兵突入禁中,赖郢王( 朱 )友珪恭孝,将兵诛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宜令( 朱 )友珪权主军国之务。”以护驾孝子的面目登基。
  
  朱友珪虽对诸将升官厚赏,众人却“多愤怒”。朱温的义子冀王朱友谦向河中地区的沙陀人求援,首先起兵反对朱友珪。朱友珪派与他一起暗杀朱温的韩勍为招讨使前去镇压。朱友谦与李克用联兵,大败韩勍等人。
  
  不久阴谋败露,身在大梁的均王朱友贞,外结朱温大将、魏博节度使杨师厚; 内勾居于洛阳的禁军将领--朱温女婿赵岩和朱温外甥袁象先。众人议定,内外联合,忽然向皇宫发起进攻。朱友珪闻变,忙携妻子与仆夫冯廷谔逃跑,三人想从城北逾城而去, 未果。朱友珪自度不免,就把手中兵刃交予冯廷谔,让其杀掉妻子和自己。冯廷谔照办。在杀掉朱友珪夫妇后,冯廷谔也自刭而死。朱友珪的“皇帝”宝座总共才坐了不到九个月。
  
  事后, 赵岩、袁象先遣使去大梁迎均王朱友贞回洛阳即帝位,并追废朱友珪为庶人。
  赵岩之父是黄巢之乱时坚守陈州的赵犨。赵犨后来依附朱温,立功不少。父亲帮忙扶梁主; 儿子则帮忙亡梁主, 真实的历史有时比虚构的小说还要精彩曲折。  

  朱友贞登极,是为后梁末帝。
  
  朱友贞当上皇帝后改名瑱。其父朱温被昭宗赐名全忠,时人说全拆开是人王,忠是中心,是以朱温篡唐称帝。而朱友贞改名叫朱瑱,有人则解瑱字为:一十一,十月一八。朱友贞后来死在即位后的十一年十月九日。  
  
  朱友贞貌美,寡言,雅好儒士, 为人仁懦,并无远谋,“仁而无武,明不照奸”。即无其父朱温的奸诈狡猾; 又无其母张后的聪惠干练, 父母亲好的基因算是没有遗传到, 真是画虎不成为犬类。
  
  其实朝廷之上并非无可用之人, 文有敬翔; 武有王彦章, 皆为一时之选。可惜朱友贞眼中只有赵岩、张汉杰之类佞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又有“上行下效”之说,在此种人治的社会,臣下的贤愚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上的贤愚。
  
  纵观历史,施政得当的帝王是因为明智,而不是因为贤德;昏君与其说是因为残暴,不如说是因为愚蠢。有成就的君主无不有雷霆强硬的手段,心慈手软的好好先生反而会因软弱而做蠢事。
  
  在朱友贞的治理之下,后梁王朝逐渐由盛转衰。
  
  对内朱友贞没能处理好魏博将士的问题: 贞明元年( 公元915年 ), 魏博节度使杨师厚过世,朱友贞想借机分割魏博军,却不料导致了魏州( 今河北大名 )兵变,杨师厚生前训练的精锐之师--“银枪效节军”悉数归降晋军, 进而丧失了北方的大片领土; 在与李存勖的对外战争中更是处于下风,自己深居宫中,既不了解战况,又不了解将士,却自负地任意调兵遣将,导致黄河以北的土地几乎无存、形势空前混乱。
  
  龙德三年( 公元923年 ), 梁军在杨刘( 今山东济南 )被晋军大败之后,宰相敬翔实在是无法忍受这种残败局面的继续,径直上殿向朱友贞慷慨进言请命出征:“国家连年派将士出征,但疆土却日渐削减,这不只是因为兵骄将怯,还因为调兵遣将不得其法。陛下平日深居宫内,和您商议国家大事的都是些左右的随从,这又怎么能料敌制胜呢?先皇在世之时,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半领土,并亲率虎臣骁将连年征讨,却不能扫灭河东的劲敌李克用父子。现在敌人的兵马已迫近郓州,陛下却没有像先皇那样亲征杀敌,这是臣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一件事。此外,臣还听说李亚子( 存勖 )自从戴孝出征以来,已经十年之久,每次攻城列阵,总是身先士卒,冒着箭石冲锋。昨天听说进攻杨刘的时候,他也是先背薪渡水,一鼓作气而破城池。陛下不比他差,儒雅而有风度,但却没有亲征退敌,反而让贺瑰之流的将领与之抗衡,寄托驱逐敌寇的愿望,这很难如愿。这是臣失职没有及时奏明的第二件事。现在陛下应该亲征,同时向黎民百姓老臣宿将询问破敌良策。否则,大患难除,臣虽然愚笨胆怯,但受国恩很深,如果陛下缺少将才,臣恳请去前线为国效死力!”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 今陕西大荔 )。自称为李唐平阳郡王敬晖的后代,曾祖父敬琬,做过绥州( 今陕西绥德 )刺史; 祖父敬忻,做过同州掾,即刺史的属官; 父亲敬衮,官至集州( 今四川南江 )刺史。
  
  年轻时的敬翔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人称少年英才。曾赴长安赶考,却未能金榜题名。不久,黄巢的义军攻占了长安。乱世之中,敬翔逃奔他乡,寻觅出路。
  
  敬翔先到汴州( 今河南开封 ),投靠了同乡王发,王发在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手下任观察支使。王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其引见给朱温,敬翔并未怨天尤人,而是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替军营中一些不识字的将士代写书信、奏章,同时也暂时解决了生活困境。敬翔的文笔流畅优美,通俗易懂,很受官兵的喜爱,有时他写的只言片语竟被当成警句在军营中广泛流传,就连朱温也很喜欢这些浅显通俗的警句。当听说是部下的同乡所写时,便对王发说道:“听说你有位老乡很有才华,带他来让我见见。”
  
  机遇终于降临到敬翔的头上。
  
  见到敬翔,朱温便问道:“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义,我现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边的方法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声回答:“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谋而制胜。古代的礼俗到现在都没有沿袭下来,变化极大,况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使相的宏图也就很难实现了。”
  朱温听后连连点头,非常高兴在军中得到这样的智谋之士。即刻任命了敬翔军职,每逢行军打仗,敬翔都追随左右,时间不长,敬翔向朱温提出改换文职,因为他发觉自己不太适合做武官,更不擅长指挥作战、领兵打仗,而做文职却是自己的特长。朱温便改任其为“馆驿巡官”,专门负责文书奏章的起草工作。从此,敬翔成了朱温的重要幕僚。
  
  敬翔的军事才能,初次显露在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
  
  黄巢死后,部将秦宗权称帝,攻占了河南西部地区,成为朱温在中原的最大对手。
  秦兵压境,以三十六营兵马围攻汴州,朱温兵少难敌,一方面派人招兵抵抗,一方面向外边求救。在这个过程当中,敬翔料事如神,奇谋良策接连不断,最终在汴州北边的孝村大败秦宗权,后来朱温又调重兵围歼,终于擒住秦宗权,押赴长安处斩,朱温也因而进封东平郡王。
  朱温对敬翔大为赞赏,说他与敬翔相见恨晚,还异常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此后,凡是遇到军机大事和施政方略等问题,朱温都要向敬翔询问讨教对策。
  
  为辅佐朱温,敬翔的计谋有时也很奇特,或者称之为诈计。
  在刚做朱温幕僚的时候,朱温极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但常常苦于兵力不足而无所作为。想出去征兵又怕各地的藩镇阻挠,所以常为此而愁眉不展,敬翔趁机献出了良谋奇计:“明公如果要图大业,难免要和四邻有所冲突,与其固守不如立即出击,可以让您的部下将士假装叛变而投向敌方,然后您再奏明圣上以及四周诸侯,以袭击镇压叛徒为名,击溃敌方。”朱温照计行事,果然大有收获,不但屡胜敌手,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能借机招兵扩军达数倍之多,朱温的兵力逐渐得以扩大。
  兵不厌诈的计谋被敬翔运用得灵活自如,原先曾援助朱温抗击秦宗权的朱瑄兄弟,最后也被朱温扣上一个诱降其兵士的帽子,然后出兵攻击,最后俘杀了朱瑄,朱瑾被迫南逃投奔了杨行密。朱温则占领了他们原有的领地,势力也超过了河东地区的李克用。
  
  但是,朱温有时也刚愎自用,不肯听从敬翔的忠告。在打败赵匡凝之后,朱温的欲望陡然膨胀,先是上表向昭宗索要淮南节度使的官职,然后就想乘着战胜赵匡凝得其兵马的余威,一举扫平淮南的强藩杨行密。敬翔赶忙进谏阻止:“此次出师征伐不足一月,就已平定两大藩镇,辟地达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镇摄,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局面,暂时收兵休整,然后再待机而动。”但朱温根本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结果冒进的军队在中途遭到暴雨袭击,士气低落,最后攻城时又接连失利,大败而归,朱温这时才醒悟过来,后悔当初没有听敬翔之言。这次的反面教训使朱温更加器重这位精明而能干的谋士。
  
  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敬翔成了朱温时刻不离左右的一号军师。
  
  朱温本性狡诈多谋,经常猜疑众将,动辄斥骂滥杀,文武群臣很难猜透其意,对其都很畏惧。而敬翔做事却机警多智: 他极少在众人面前向朱温进谏,为的是不使其难堪。敬翔用的是心智,时刻注意观察朱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微小变化,凭此就能揣透其内心所想。有时朱温所做之事有所不当,敬翔便因势利导,予以暗示提醒,朱温也是一经察觉便心领神会,然后必然改正。有时如果朱温指挥布署不太周全,敬翔就设法及时予以补救。因此,敬翔对朱温的辅佐形迹,众人竟难以察觉,更不用说知其内情了。敬翔跟随朱温前后长达三十年,从军作战运筹帷幄,昼夜谋划,自己常说只有在马鞍上才能得到休息。
  
  敬翔辅佐朱温灭唐建梁,自身官职也是越来越高。
  
  朱温称帝后,将李唐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命敬翔为知崇政院事。枢密院在李唐时一直由宦官掌权,属“内四贵”。事实上,知院事一职甚至比宰相职权更重,可以先和皇帝议事于禁中,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至于宰相的日常奏请,也要先通过崇政院送达皇上。此时由敬翔任首任长官,可见朱温对敬翔极为器重。
  受此重任后,敬翔更是勤于政务,内外事务无不用心。
  敬翔后又升为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在后梁首次设大学士,便首先授予了敬翔,说明他的功劳已经超过了众人, 实为朱温首臣。
  
  在朱温病重时,将敬翔召到床前委托后事,让敬翔将朱友珪逐出京城,出外任刺史,朱友珪则发动兵变,杀死父亲朱温,自立为帝。朱友珪对敬翔非常忌讳,虽然以李振替代其任崇政院长官,但为了使群臣与自己合作,还是任命敬翔为宰相,敬翔表面上接受任命,但经常称病在家,与朱友珪保持距离。
  
  等到末帝朱友贞上台之后,却仍未重用敬翔,而是宠信赵岩等人,敬翔受到这些权臣的排挤,终日郁郁寡欢,忧虑着后梁的江山社稷。
  
  敬翔在殿上表现出的满腔忠诚、一片赤心却没能打动朱友贞,末帝终究还是听从了赵岩等人的谗言,认为敬翔不过是因为不得志而发发牢骚罢了。
  
  历史上自乱其国的昏君奸臣,总是相似的: 忠臣良将无例外地被排斥。
  
  不久, 李存勖的军队在大将李嗣源的带领下攻破山东郓州,梁晋间的优劣之势顿时逆转。

  后梁王朝朝不保夕,朱友贞这才想起父亲朱温手下的头号战将王彦章, 任命其为北面行营招讨使, 以段凝为副招讨使,临危受命试图挽救危亡局面。
  
  王彦章少年从军,是后梁军中首屈一指的大将,在长期战争中立下赫赫军功。
  《五代史补》记载: “王彦章之应募也,同时有数百人,而彦章营求为长。众皆怒曰:‘彦章何人,一旦自草野中出,便欲居我辈之上,是不自量之甚也!’彦章闻之,乃对主将指数百人曰:‘我天与壮气,自度汝等不及,故求作长耳。汝等咄咄,得非胜负将分之际耶!且大凡健兒开口便言死,死则未暇,且共汝辈赤脚入棘针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众初以为戏,既而彦章果然,众皆失色,无敢效之者。太祖闻之,以为神人,遽擢用之。”此段极显王彦章之气魄。
  《旧五代史》则载王彦章“以骁勇闻”, “从太祖征讨,所至有功,常持铁枪冲坚陷阵”, “性忠勇,有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新五代史》也记录他“为人骁勇有力, 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录:“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
  时与后梁为敌的晋军,猛将如云。李存孝、李嗣源、李存审、周德威,皆是勇冠三军的一代名将。而王彦章却斥之以鼻; 号称“善骑射,胆勇过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在王彦章眼中,也不过是“何足惧”的“斗鸡小儿”。而李存勖也深知王彦章的能力, 常避其军锋,当听说梁帝任命王彦章为北面行营招讨使来攻打自己时,他就对部下说:“王铁枪勇决,乘愤激之气,必来唐突,宜谨备之。”
  
  启程前末帝问王彦章多久可以取胜,对曰:“三日”, “左右皆笑”, 听惯了战败消息的人们自是没有信心也没有决心战胜敌人的。 然“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老将出马,驰至黄河边,水陆并进,在德胜( 今河南濮阳 )一带奇袭截断晋军在黄河上联接南北两城的浮桥,攻占了南城。以干净利落的快速进攻在三天内取得了一次战斗的胜利。
  然后王彦章拆掉南城,用所得木料做筏,顺黄河而下,争夺战略要地杨刘城。李存勖得知德胜南城被占,也迅速命令军队放弃北城,同样扎木筏顺河而下,救援杨刘。两军分别行于黄河两岸,有时河道转弯,或者有船筏在水中相撞, 两军就交战不止,飞箭如雨,有时一天之内就交战数十次。到达杨刘以后,梁晋两军展开一系列艰苦的攻防。
  
  由于王彦章嫉恶如仇,出兵前曾说道:“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奸佞们自是容不得他,末帝耳根软, 意志薄, 终于在王彦章进攻杨刘的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时解除了其的指挥权。王彦章回到京城,当着末帝的面“以笏画地”,陈述军事形势,退敌方略,依然没有效果,反而被勒令遣送回家。
  
  不久晋军进攻兖州,段凝勇谋平平,威信不高,却通过关系取代了王彦章任北面行营招讨使,梁主不得不又匆忙任命王彦章为副招讨使,向东进军抵挡。可仅给予“保銮五百骑”,“皆新捉募之兵,不可用”,即使这样, 还令佞臣“张汉杰监之”。
  
  王彦章为后梁南征北战, 从一无名小卒做到许州匡国军节度使,开国侯。他平生不好读书,但常以忠义自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面对晋军,一往无前的王彦章看着自己追随朱温历尽辛苦、浴血打下的锦绣江山却被不知开创之苦的先主犬子毁于一旦的现实,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只有在其生命最后终结时全力一搏, 以死报恩。
  
  不过王彦章并没有亡命沙场, 而是受伤被擒。李存勖很欣赏王彦章的骁勇,亲自赐药以疗其创,又派人慰抚他,希望能够劝降。王彦章说道:“今日兵败力穷,死有常分, 岂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乎!得死,幸矣!”李存勖又让部将、未来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去劝说王彦章:“尔宜亲往谕之,庶可全活。”王彦章卧床而不能起,仰顾这位名震天下的晋军大将李嗣源,叫着他的小名说道:“邈佶烈啊邈佶烈,我王彦章岂是苟活之人呢?” 再次拒降。李存勖知道不可能降服王彦章, 遂杀之,年六十一。其五子中的两个,亦同死。
  
  在五代十国这样一个父子相攻、君臣相残之事不绝的时代,王彦章这样的一介勇夫,却执着于自己的忠烈理念,也算一个令人钦佩的血性男儿了。 北宋时期大儒欧阳修作《新五代史》, 把他列在《死节传》中第一名( 其实五代死节之人太少, 总共也只列了三人 ),彰显其事,并评论道:“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如彦章者,可谓得其死哉!”在路过铁枪寺见到王彦章画像时评论:“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欧阳修所采取的这种评价标准,其实到现在也还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一个人的人生只是写在他那个时代和他所维护的人群所在的那页上面,而不应该勉强要求他对整部史书负责。
  
  王彦章作为忠勇之将的形象深入人心, 活跃在后世的许多文艺作品中。文学大家罗贯中所著的《残唐五代演义》中,把王彦章列为仅次于猛将之首李存孝的勇将。至于武侠小说爱好者则会对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雕英雄传》中铁枪庙的描写记忆犹新。
  
  支撑后梁王朝的最后一根栋梁被其自身拆除的时候,灭亡也就随之而来了。
  
  龙德三年( 公元923年 )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精锐从杨刘渡河南进,初三即与已经深入敌境的晋军在郓州会师。当天子夜时分跨过汶水后,初四攻占梁的中都( 今山东汶上 ),生俘王彦章。李存勖素有冒险的作战特性,又有后梁降将康延寿提供真实可靠的情报和有利的局势做基础,当即下令命李嗣源率领的精骑兵为先锋攻击前进。晋军士气高昂,绕过后梁为阻止晋军进攻而掘开黄河堤坝形成的黄泛区,昼夜兼程,初七,晋军骑兵围攻曹州( 今山东定陶 ),梁军守将毫无防备,只得投降。兵不血刃占领曹州之后,晋军又马不停蹄继续向西飞奔驰急进,直逼汴州。
  
  朱友贞得到王彦章被俘的消息后,惊慌不已,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众人无计可施,无奈只好遣张汉伦火速北上召段凝救援京城,张汉伦到达滑州时被段凝决放的黄河水挡住了去路,此时的段凝已有异心,觉察了李存勖的奇袭意图后,便观望不前。朱友贞日夜痛哭流涕,不知如何是好,又召来老臣敬翔询问退敌之策,敬翔数落一番他用人过失后,说纵使张良之辈再生也无法挽回败局了,抱定殉国的决心别他而去。
  
  此时大梁的禁军还有四千人,大将们打算带着这四千人抵抗,朱友贞不同意,朱友贞想逃跑到洛阳,旁边的人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谁可以相信? 朱友贞就在开封等待援兵,而身边的人听说晋军来了,偷了传国玉玺就跑去向李嗣源献礼,身边的人已经安排好怎样向晋军投降了。
  
  初八,朱友贞得到晋军已逼近汴州的确切消息,而在北方的主力部队迟迟未回援助, 绝望至极。面对这种状况,知道国家灭亡难以避免,晋梁世仇,他不想被晋人俘虏后让晋人侮辱,就让控鹤都指挥使皇甫麟杀了自己,皇甫麟不忍心下手,朱友贞说道:“吾与晋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无令落仇人之手。”两人相对而泣。最后,皇甫麟先杀末帝,然后自刭。朱友贞之死,与其三哥朱友珪倒有几分相似。
  
  十月初九, 李嗣源锋至大梁,开封尹王瓒献城投降。后梁灭亡。
  
  同一天,李存勖也率兵赶到。后梁文武百官列队迎接,李存勖安抚众臣,大部分官复原职。
  
  绰号“猫头鹰”的知崇政院事李振语敬翔道:“新主已有诏赦罪,我辈理当入朝。”敬翔慨然道:“我二人同为梁相,君昏不能谏,国亡不能救,新君若问及此事,将如何对答呢?”李振退出,次日入朝拜见李存勖。敬翔得知叹道:“李振谬为丈夫,国亡君死,有何面目入建国门呢?”不久自尽身亡。
  
  段凝在十二日得知汴州局势危急后,率并回援,部队行到封丘( 今河南封丘 )时,传来京城失陷的消息,便率部数万投降了晋军。
  段凝洋洋得意,毫无愧容。梁室旧臣,相见切齿。段凝遂暗地进谗,极力排斥。谓梁要人赵岩、张汉杰等,窃弄威福,残害群生,不可不诛。李存勖下诏令,首罪敬翔、李振,说他party同朱氏,共倾唐祚,一并诛夷。赵岩、张汉杰助虐害良,涂毒生灵,一应骈戮。
  以上诸人皆全族诛杀, 李振枉作了小人。
  后来段凝又重金贿赂李存勖的皇后刘氏,高官厚禄尽享其中。
  
  李存勖奇袭汴州的计划,从初定到全部实施,前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晋军奇袭大梁,全程六百余里,途中攻破中都、曹州,历时九天,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长途奔袭、速战速胜的经典战例。晋军取胜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准确无误的情报及据此制定的正确作战计划。二是李存勖的坚定决心与果断性格,在众将观点分歧的情况下,能够排除不利意见,专心致力于既定计划的实施。他充分地发挥了晋军骑兵善于快速机动擅长远途奔袭的特点,中途不分散兵力固守一地,不过多逗留,昼夜兼程,抓住战机,一举功成。
  
  
  
  
  最后说一句: 后梁是五代中建国最早,其时以汴梁为东都,号开封府,为中国历史上以开封为都之始。后又改洛阳为西都,称河南府。但国土最小,所辖版图只辖有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平卢、忠武、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成德、魏博、武定等二十一个节镇的全部或一部分。不过维持时间却最长的王朝, 但始末却也仅历十七年。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陀三王朝
  ----龙之后唐、虎之后晋、豹之后汉
  
  
  
  
  
  1964年岁末,刚过完七十一岁生日的Mao.ZD在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里独坐案头、心绪难平: 12月20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少奇在会上继续当选为国家主席。在研究“社教问题”,即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二十三条》的过程中,Mao.ZD和刘少奇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明显。这使Mao.ZD对由他亲自选定、并已得到全party确认的“接班人”刘少奇,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接班人”问题深深地困扰着Mao.ZD,他为此感到忧虑、烦恼、愠怒,甚至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痛彻。
  在party内,刘少奇的“接班人”地位,早在1945年C.P七大时就确定了。1958年底,Mao.ZD提出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辞去go-vern-ment职务。于是在1959年4月20日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可是,自从Mao.ZD发动那场灾难性的“大跃进”之后,Mao.ZD和他的“接班人”之间便产生了裂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Mao.ZD将“阶级斗争”理论不断推向高峰和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后,他们之间的这种裂痕也在不断地加深扩大。
  
  冷雨敲窗,万籁俱寂。英雄迟暮的Mao.ZD深夜读史,唏嘘不止,手中一卷《五代史·庄宗记》令其大发感慨。未几, Mao.ZD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写了这样一张条子:
  
  “田家英同志:
  
   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查一查,告我为盼!
  
   Mao.ZD
  
   十二月二十九日
  
  《三垂冈》诗一首: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诗歌颂李克用父子。”
  
  我们不知道Mao.ZD这个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读史时脑海中浮现这首为李克用父子而发的诗篇时的所感所想: 这位已跨古稀之年的老人,会否想到自己编织的“接班人”之梦,已经开始破碎了; 而他最为心爱的长子毛岸英也在十几年前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其时孙子毛新宇还未出世--在Mao.ZD事业碰到挫折的时候,他曾经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无后乎!……”这种痛彻心肺的话语,令闻者为之动容。此情此景, 当触及到“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这样的句子时,Mao.ZD的心灵深处,会否风云变幻、涌起惊涛万丈? !
  
  Mao.ZD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手书的古典诗词更是才情缤纷,内中杰作当由天下人共推之。
  Mao.ZD早期的书法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唐楷等前人碑帖上是下足了功夫,其书法的最高成就则来源于张怀的狂草。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 汪洋恣肆、腾云驾雾、豪放潇洒、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Mao.ZD的书法在六十至七十年代,达到了个人的巅峰: 《长征》、《六盘山》等皆是Mao.ZD诗书的杰作。
  
  心连广宇的万丈豪情,心中夹杂的不堪忧思。Mao.ZD从而不能自已: 切切感怀,纵横老泪,凝注在毫端,挥撒到纸上,发出了千古共鸣。书成的这首《三垂岗》堪称“神品”!
  
  《三垂冈》一诗为清朝诗人严遂成所作。严遂成在清朝的诗人中名气不是很大,但他的咏史诗却写得很好。此咏史诗是其传世之作。
  
  《三垂冈》以战争为题材,虽仅短短五十六字,却气势宏阔,写出了李克用父子气盖万夫的英雄风貌: 晚唐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克用以代北沙陀崛起,一生征伐,创立了“连城犹拥晋山河”的基业。在他身后,李存勗父死子继,又是一生征讨,消灭后梁政权,一统中原,建立后唐。囊括史事,融贯古今,起首、结尾非同凡响。对仗工整,用笔老辣。“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二句,更是神来之笔,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予人世沧桑之感。称之为“奇诗”,并不为过。
  
  清代严遂成《三垂岗》原诗为: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岗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Mao.ZD龙飞凤舞的书法下有三处与原诗不同: 且为犹, 岗为冈, 畔为下。
  工作人员原以为Mao.ZD记错了几个字,后经查对,竟与《随园诗话》中刊载的完全相同。幼年读过八年私塾, 古文功夫极佳的Mao.ZD喜读《随园诗话》,有一段时间,甚至每次外出必带《随园》。虽然其并不喜欢袁枚的“性灵说”。但是其中文句应已烂熟于心。
2006610214343279.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域飞龙
  
  
  
  
  突厥是公元六世纪中叶兴起于金山( 今新疆阿尔泰山 )南面的一个部族。公元552年建立汗国,第一位可汗为伊利可汗。大隋文帝开皇三年( 公元583年 ), 突厥分裂为大体以金山为界的东、西两部。西突厥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分为左厢五咄陆部和右厢五弩失毕部。此外,还包括有铁勒、延驼、处月、处密等别部。处月部又拥役若干个部落, 沙陀则是其中的一支,大约有六七千帐( 户 ),三四万人。其被称为沙陀的原因,据《新唐书》所记“金娑山之阳,蒲类( 海 )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沙陀”概因地而得名。
  
  大唐从太宗贞观四年( 公元630年 )平定东突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 到高宗显庆二年( 公元657年 ),终于灭掉西突厥,建立起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统治。永徽四年( 公元657年 ),大唐在处月地界设置隶属于北庭都护府( 治府今新疆吉木萨尔 )的金满、沙陀两州都督府。沙陀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百年后的安史之乱之时,沙陀助唐军平叛有功,其首领骨咄支被肃宗授予特进、晓卫上将军。骨咄支死后,其子朱邪尽忠继嗣,被封为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至此沙陀人有了明确的姓氏--朱邪。
  
  公元七世纪左右,建立在今西藏与青海一带的吐蕃王朝开始强盛, 与大唐王朝展开对西域地区的争夺。由于河西和陇右相继陷落。安西( 治府今新疆吐鲁番 )、北庭两都护府遂与大唐隔绝。沙陀与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相依三十余载,多次助唐军打退吐蕃的进攻。
  
  德宗贞元六年( 公元790年 ),吐蕃攻陷北庭, 沙陀首领朱邪尽忠率部归降。由于沙陀人勇冠诸胡,所以吐蕃迁沙陀七千帐于甘州( 今甘肃张掖 ),作为吐蕃对大唐作战的第一道防线。贞元十三年( 公元797年 ),回纥攻陷凉州( 今甘肃武威 ),大败吐蕃。对沙陀一贯疑忌的吐蕃怀疑此次失败乃沙陀与回纥勾结所致,决议将沙陀流放至河外( 今青海玉树一带 )。沙陀本就对吐蕃的种种行为无法忍受, 此一动作又举族愁恐。朱邪尽忠与其子执宜商讨后,决议率部众东归大唐, 投靠灵州( 今宁夏灵武 )守将范希朝。
  
  宪宗元和三年( 公元808年 ),朱邪尽忠与其子率沙陀三万余依乌德鞬山( 今蒙古杭爱山 )东行,直奔灵州振武军而去。沙陀人转涉千余里,边走边战,首领朱邪尽忠战死,朱邪执宜受创,部众损失殆尽。到达灵州城下时,仅余控弦之士二千。大唐振武军节度使范希朝乃当世名将,治边有方, 又善于安抚蕃民部落,“人皆比之赵充国”。即刻使沙陀人安顿下来。元和四年( 公元809年 ),范希朝转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举族从之。范希朝精选铁骑一千二百人,号“沙陀军”,由其亲率。朱邪执宜率部驻神武川( 今山西朔州 ),号“阴山北沙陀”,其余部众则安置于定襄川( 今山西定襄 )。进入河东的沙陀在代北一带发展迅速。为其日后叱咤风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河东之后,由于沙陀人的勇猛善战,深受大唐的器重。
  
  元和五年( 公元810年 ),沙陀军随范希朝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木刀沟( 今河北承滋河 )一战朱邪执宜率七百骑为前锋,横贯敌阵,所向披靡,朱邪执宜论功迁为蔚州刺史; 元和九年( 公元814年 ),随忠武节度使李光颜讨伐淮西吴元济,因功被授于检校刑部尚书; 长庆元年( 公元821年 ),再次随军讨伐成德王承宗,战后留朝宿卫, 任金吾卫将军。
  
  朱邪执宜在沙陀历史发展过程中做过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实现了沙陀同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的紧密结合。所谓的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是指从中亚迁徙而来的粟特人的后裔, 主要有安、康、史、何、米、石等姓氏。其中有相当规模役属于突厥。太宗贞观四年平灭东突厥后,朝廷将随同突厥一起归顺的昭武九姓胡人安置在今宁夏、陕西北部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地区, 并设置了鲁、丽、含、塞、依、契六州进行管理, “六胡州”名称由此而来。沙陀同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的紧密结合使原本人口不多的沙陀部落力量壮大、人口增长; 同时, 昭武九姓胡人是一个既善于经商理财又长于治朝理政的民族, 在经济政治上对沙陀人支持与帮助巨大。
  
  朱邪执宜统率了沙陀部落约三十年,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被其后人建立的后唐王朝追奉为昭烈皇帝, 庙号懿祖。
  
  朱邪执宜之子朱邪赤心在继承其父的位置后, 继续为大唐效力。懿宗咸通九年( 公元868年 ),庞勋起义爆发,朱邪赤心率三千人马出征镇压,屡立战功。懿宗咸通十一年( 公元870年 )正月,朱邪赤心被赐姓名李国昌,预郑王属籍,授检校工部尚书,左金吾卫上将军,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赐宅于长安亲仁里。沙陀本西域小族, 对于皇帝的赠名, 无疑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在沙陀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宣宗大中十年( 公元856年 )九月二十二日,李克用出生在朔州新城( 今山西朔县 )。李克用是朱邪赤心( 李国昌 )的第三个儿子, 他的母亲是秦氏。
  
  朱邪执宜率部驻扎的神武川属代北地区, 即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地区: 先秦时期的诸胡、秦汉时期的匈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和隋唐时期的突厥都在此频繁地活动过; 沙陀到来前后, 土著居民除了汉族以外, 还有突厥、吐谷浑、六胡州胡人、鞑靼、回纥、契丹、party项等民族。这些民族多从事游牧生产, 能骑善射, 骁勇刚毅, 体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的血性和特质。
  
  客观环境和主观原因之下, 李克用从小就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尚武之气: 十三岁与鞑靼人比试武艺, 即可弯弓发矢、连贯双雕--李克用生就一目微眇,虽有碍其形象, 却也有助于箭术的提高, 时人称之“独眼龙”; 十五岁就随父参与镇压庞勋起义。“摧锋陷阵,出诸将之右,军中目为飞虎子”。战争结束后, 李克用出任云中牙将, 服役于云中防御使支谟。
  
  沙陀人从元和四年( 公元809年 )进入代北一带后,朱邪执宜就开始了对其地区的经营; 可由于朝廷的防范和限制, 使朱邪执宜、朱邪赤心父子一直未能在代北地区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因为镇压庞勋起义立功, 朱邪赤心( 李国昌 )被任命为振武军节度使, 为了并据两镇, 完全占据整个代北地区, 乾符元年( 公元874年 )十二月, 趁着新君初立、年少无知之机, 未满二十却雄心万丈、霸气奔腾的李克用谋划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军事冲突: 杀害了新任的云中防御使段文楚, 并上表请求自任云中防御使。
  
  僖宗虽是童昏好游、嘻戏为业, 但对于李克用此种公然地犯上作乱的忤逆行为还是不能容忍。朝廷发动河东、幽州、昭义诸镇及吐谷浑首领赫连铎并军进讨李国昌、李克用父子。
  
  战争时断时续持续了数年。
  
  乾符五年( 公元878年 )冬, 赫连铎乘李国昌出兵party项之际, 攻陷了振武军节度使的治所单于都护府(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 举族为吐谷浑所掳。
  广明元年( 公元880年 )二月,朝廷以太仆卿李琢为北面招讨使会同卢龙军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首领赫连铎共击沙陀。六月, 赫连铎诱使相当规模的沙陀人投降。七月, 李克用与其父李国昌先后在药儿岭( 今北京平谷 )、蔚州( 今山西灵丘 )被唐军击败, 死伤数万、部众皆溃,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宗族以及大将康君立等万般无奈、北逃鞑靼。
李克用不仅未能如愿统治整个代北地区, 反而将祖父朱邪执宜、父亲朱邪赤心( 李国昌 )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地盘丧失殆尽, 这在沙陀历史发展过程中简直就是一场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鞑靼是中唐以后生活在今内蒙古中部阴山一带的一个部落。最初的居地在今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以及俄罗斯远东一带地区, 与契丹、靺鞨相邻。鞑靼人与沙陀人的关系十分密切, 时常一起出征、作战。以至于后来李克用说道:“阴山( 鞑靼 )部落,是仆懿亲。”
  
  李克用在鞑靼度过了半年多蜷伏膝下的日子, 他在等待、等待今后东山再起、鹰飞天下的机会。

  大中十三年( 公元859年 )八月,宣宗驾崩, 懿宗继位。同年底, 浙江爆发了裘甫起义, 拉开了风起云涌的晚唐农民大起义之浪潮。咸通九年( 公元868年 ),庞勋在桂林率卒起事, 后发展成为规模更大的农民起义。两次起义被朝廷用九牛二虎之力镇压下去后, 大唐皇帝对民之策不仅没有改弦更张、宽厚平和; 反而变本加厉、日益黑暗。终于到了乾符元年( 公元874年 ),关东饥馑,濮州人( 今山东鄄城 )王仙芝率先在长垣( 今河南长垣 )聚众起兵。数月之后,曹州冤句人( 今山东荷泽 )黄巢登高一呼, 率数千人起兵响应王仙芝。两位私盐贩子联手奏响了帝国崩溃的序曲,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
  
  起义军攻城掠地, 如行云流水一般,席卷了整个大唐的半壁江山。
  
  广明元年( 公元880年 )十二月初五, 黄巢义军攻入长安, 僖宗出逃成都。
  广明二年( 公元881年 )初,凤翔节度使兼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留守京畿抵抗黄巢。大唐的藩镇虽在平日不怎么尊重朝廷, 但在农民起义军与朝廷之间, 经过权衡利弊, 最终还是纷纷选择了后者, 陆陆续续出兵前来勤王, 集结在郑畋麾下, 合围长安。不过各地藩镇虽然集结到了京畿周围, 却又都想保存实力, 以备日后的中原逐鹿, 所以互相观望、并不主动出击, 谁也不愿当那个出头鸟。
  
  沙陀人自镇压庞勋起义后, 居功自傲, 给朝廷带来诸多麻烦; 李克用杀害了段文楚之后, 又与朝廷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战争, 朝廷用尽手段才击败李国昌父子, 解除了代北之患。
  但是急病乱投医, 在此种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朝廷只好再招用沙陀人。
  
  中和二年( 公元882年 )九月,经过讨价还价, 朝廷授李克用雁门节度使加东北面行营都统衔,同时赦免其罪。十一月, 李克用自率沙陀骑兵一万七千并周边其他军马共三万五千骑南下入河中镇压义军。
  
  李克用的沙陀骑兵皆黑衣黑甲, 被称为“鸦儿军”。
  
  黑色有气势。
  
  中国历史上许多有战斗力的部队都是身穿黑甲的,本朝太宗皇帝的玄甲军尤为著名。
  成千上万的黑色组成的战云, 给人的心理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当面对黑色KB时,敌方的心理上首先已经失败了。加上沙陀骑兵本身的精锐,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席卷战场, 声势迫人,几乎是无坚不摧的。
  
  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三月,沙陀李克用进屯沙苑( 今陕西大荔洛、渭水之间 ),大败黄巢之弟黄揆,后进一步与河中、易定、忠武三道唐军合兵,与尚让率领的十五万义军主力大战于梁田陂( 今陕西渭南 )。
  激战一天,“自午至晡” , 义军一败涂地, “贼众大败,俘斩数万,伏尸三十里”。
    
  四月八日, 黄巢主力经过一场恶战再败。兵败食尽,惶急之下,十日夜, 义军烧毁长安大部分宫室,向外奔逃而去。十一日晨, 李克用领诸军进入长安。
  
  从中和二年( 公元882年 )四月起,各地藩镇就集结到了京畿周围, 合围了长安, 却踌躇不前, 谁也不肯与黄巢义军争锋。直到李克用率领的三四万代北军至, 以其为主力军, 迅速打破了大唐官军与黄巢义军长期对持的局面, 并一举击溃了黄巢主力, 迫其退出长安。
  
  李克用时年二十八岁,为诸将中最为年少者。而其破黄巢,复长安,攻第一,兵势最强, 后右迁为河东节度使, 诸镇皆敬畏之。
  
  不久, 黄巢与归降的蔡州( 今河南汝南 )节度使秦宗权合兵,共围陈州( 今河南淮阳 )。陈州坚城高墙、上下一心, 硬是生生守了十个月。
  
  中和四年( 公元884年 )四月,李克用先后破黄巢大将尚让、黄巢之子黄邺于太康( 今河南太康 )、西华( 今河南西华 )。黄巢败撤故阳里, 陈州之围始解。
  
  五月, 逢大雨,义军军营皆为大水漂冲毁坏,黄巢只得引兵向汴州方向奔进。宣武军节度使朱温慌忙向李克用求援。沙陀人接到告急信后迅速率军从许州( 今河南许昌 )出发,在中牟( 今河南开封西 )汴河边上的北满渡追击黄巢,乘义军半渡而击之,击杀一万多人。黄巢逾汴北遁, 李克用追击至封丘( 今河南封丘 )、冤句( 今山东荷泽 ), 擒黄巢子, 最后至济阴( 今山东定陶 ),粮尽而返。
  
  甲戌, 李克用还军至汴州,宿营于城外。朱温感谢河东军相援, 请李克用入城,馆于上源驿, 并置酒设乐。
  李克用年少轻狂, 加之新建战功,志得意满,多喝了数杯后, 不免乘酒使气、胡言乱语起来; 而朱温同样是年轻气盛、脾气火爆, 不由心中大怒。但朱温流氓出身,奸诈狡猾, 并没有当场发作,反而礼貌甚恭、加意劝酒,将李克用灌得大醉。
  薄暮时分,李克用醉归。朱温心绪难平, 以车驾相连为栅,阻拦街道; 然后发兵,用火围驿而攻,呼声震天动地。只因李克用命不该绝,夜里突然雷雨交加,天昏地暗,烂醉如泥的李克用被部将郭景铢以水泼面,摇晃起身,酒醒后缆城而出,幸免于死。但随同入城的部将亲兵三百余人皆被宣武军所杀。
      
  随军征伐,陪伴在李克用身边的妻子刘氏颇有豪气,是个狠角色。
  当李克用被围在上源驿的时候,身边有人先从汴州城内逃脱,跑回军营向刘氏报告情况。刘氏不动声色,将逃回来报信的人立即斩杀,以掩饰消息。随即暗中召集将领,“谋保军以还”。天亮时,李克用狼狈逃回,立即要发兵攻打汴州,报此深仇。刘氏认为这样反而理亏,劝他不如奏明唐朝廷,以便名正言顺地讨伐朱温。
  
  李克用听从了刘氏的话,带领军队离去。但朱温在上源驿无故加害,使得李克用怒气冲天。离开前,他发檄文责备朱温忘恩负义。从此,河东李克用与宣武朱温势成水火。李克用要复仇。他一面移书谴责朱温“擅举兵相攻”;一面为了使天下人辨其曲直,连连上章朝廷,请准其出师讨伐朱温。但一则因朱温狡辩有术,声称“前夕之变,仆不之知,朝廷自遣使者与杨彦洪为谋,彦洪既伏其辜,惟公谅察”;二则朝廷因天下尚乱,好言相慰,李克用才忍下这口气。
双方的冲突暂时没有爆发。
2006416142129969.jpg
2006416142239853.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霸中原
  
  
  
  
  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七月,沙陀李克用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朝廷任命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 兼太原尹、北京留守; 充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并进爵陇西郡公。八月, 李克用抵达太原。
  
  河东节度使历史悠久, 是朝廷在天宝年间即设置的边境十节度经略使之一, 领有并、石、岚、汾、沁、辽、忻、代七州, 大体相当于今山西中部一带, 治所在太原( 今山西太原 )--亦称晋阳。
  
  河东乃四塞之地: 东阻太行,常山; 西有蒙山; 南有霍太山,高壁岭; 北据云中雁门。
  土地富饶、地形险要。
  李克用赴任河东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此站稳脚跟并建立起稳固的统治。
  
  晚唐时期天下败坏、是武人统治的时代, 正所谓有枪就是草头王。
  武人极其重视军事武装, 而武人统治的军事基础则是“牙军”( 亦称衙军 ),所谓“牙军”者原指节度使治所会府之内的驻军, 后来成为藩镇军队基本力量和主力军。
  
  河东节度使始创阶段即拥有五万五千兵力的牙军编制, 历经安史之乱直至晚唐一系列的变乱, 实力锐减, 仅残存两三万的兵马。李克用率领数万沙陀、蕃胡、代北人到达河东不久, 随即大肆扩军; 数年之后, 建成了拥有义儿军、决胜军、铁林军、横冲军、突骑军、亲骑军、突阵军、五院军、飞骑军、雄威军、厅直军、万胜黄头军、匡霸军、飞腾军、马前直军等军号的牙军, 人数大约十万之众。是为李克用对内统治、对外扩张的中坚力量。
  
  大唐藩镇使府组织有为文武两个体系: 武职系统主要是牙军体系; 文职系统则包括节度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支使、推官、巡官、馆驿巡官、衙推、参谋、孔目官、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驱使官、随军、随使、随身、傔人、别奏等。
  
  在李克用的文职系统中, 最重要的是掌书记; 而在掌书记之中, 自称大唐玄宗奸相李林甫之后的洛阳人李袭吉又最被重用。李袭吉于僖宗乾符末年赴长安赶考, 遇到黄巢义军, 避地河中。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不喜文士, 于是转投河东李克用。
  
  太原是一个蕴涵深厚大汉文化传统的地区, 大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李克用戎马一生, 杀人如麻, 是个标准的武夫, 但受到大汉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对文人态度却尊重和优待, 太原一时成为文人荟萃之地; 李袭吉博学多通, 尤悉国朝近事, 为文精意练实, 动据典故, 羽檄军书, 辞理宏健, 警策之句, 播在人口, 文士称之; 上源驿事变之后, 李克用升其为掌书记。此后李袭吉跟随李克用垂二十年, 尽忠尽职, 李袭吉之于李克用可与敬翔之于朱温相媲美。

  在李克用扩充军马、旁求衣冠、统治河东的同时, 对外战争也被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了日程表上。
  
  李克用首要的战争对象、兼并目标是昭义镇。
  
  安史之乱期间, 朝廷为了阻止叛军深入和组织军队平叛, 将在天宝年间边境地区设置实行的节度经略使制度在内地推广应用, 在临战地区按照职权范围, 从大到小设置了许多节度、观察、都防御、都团练等使, 称作“藩镇”或“方镇”。
  
  昭义镇即其中之一, 始设于肃宗至德元年( 公元756年 ),领有泽( 今山西晋城 )、潞( 今山西长治 )二州, 治所在潞州, 是以昭义节度使亦称为泽潞节度使。到了代宗大历十年( 公元775年 ),经过权利分配, 利益划分, 邢( 今河北邢台 )、洺( 今河北永年 )、磁( 今河北磁县 )三州为泽潞所夺,这样, 昭义节度使便领有泽、潞、邢、洺、磁五州之地。
  
  太行山古谓“天下之脊”,而邢、洺、磁三州位处太行山以东( 今河北西南 ); 泽、潞二州则在太行山以西( 今山西东南 )。 邢、洺、磁三州是安插在河朔藩镇中的几块飞地, 形如棋盘之上的腹中之眼, 地势重要; 泽、潞二州更是重中之重, 从其南下, 渡过黄河即可直逼洛阳与汴梁, 其是河北、河南与山西的重要通道、攻防枢纽, 亦是兵家必争之地。
  
  广明元年( 公元880年 ), 黄巢义军攻入长安后, 昭义镇发生内乱, 邢州人孟立方乘乱夺得帅位。
  
  中和四年( 公元884年 ),李克用派其从弟李克修出兵潞州, 攻取后又上表荐其为昭义节度使。光启三年( 公元887年 ),李克修夺得泽州。孟立方则倚靠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为援, 坚守山东三州。
  
  此后, 李克用、孟立方互有攻守。
  昭宗龙纪元年( 公元889年 )五月, 李克用遣大将李存孝率军连下磁、洺二州, 孟立方见大势已去, 遂饮药自尽。李克用亲自出马, 围攻邢州达八个月之久, 邢州守军粮尽力竭, 于大顺元年( 公元890年 )初请降。
  昭义五州最终是尽入李克用之手。
  
  李克用接下来瞄准的地区就是代北了。
  
  代北地区是沙陀人历时数代、苦心经营数十年、视之为禁脔的地盘, 但在广明元年( 公元880年 ),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等北逃鞑靼后, 赫连铎被任命为云州( 今山西大同 )刺史, 代北地区遂落入吐谷浑首领赫连铎的囊中。
  
  吐谷浑部落最初的居地在今青海一带。高宗年间, 迁居至今宁夏一带, 置之于安乐州( 今宁夏同心 )。安史之乱后, 吐蕃攻陷安乐州; 吐谷浑只好东进, 散于代北、河东之地。
  
  晚唐活跃在代北地区的吐谷浑部落, 有王、薛、康、party、梁、慕容、赫连、白氏等多个部族, 尤以赫连、白氏两部最盛。吐谷浑与沙陀既有联合, 又有争斗, 后者主要是赫连部。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等北逃鞑靼就是拜赫连铎联兵唐军所赐, 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大顺元年( 公元890年 )四月, 李克用被赫连铎、朱温、李匡威联军打败。继而还想受诏朝廷, 再攻河东, 对李克用赶尽杀绝。士别三日, 李克用早非昔日那个楞头青--吴下阿蒙。身经百战、刀口舔血的李克用从容不迫地结束了河东之役。
  不过李克用虽是河东之役的胜利者, 却是惨胜: 对内损兵折将、实力大折; 对外遭到朝廷的讨伐而声望大跌。
  
  李克用一腔怒火, 趁着喘息疗养之机, 全力向赫连铎宣泄: 大顺二年( 公元891年 )四月, 李克用进攻云州, 赫连铎弃城远投卢龙李匡威; 景福元年( 公元892年 )八月, 李克用于云州城外, 大败赫连铎、李匡威联军, 斩获数万; 乾宁元年( 公元894年 )六月, 李克用在云州附近毕其功于一役--杀赫连铎、击溃赫连部, 实现了对代北地区的统治。
  
  至于河中镇, 李克用本有心图之。
  河中镇与昭义镇一样, 始设于肃宗至德元年( 公元756年 ),领有蒲( 今山西永济 )、晋( 今山西临汾 )、绛( 今山西新绛 )、慈( 今山西吉县 )等州, 治所在蒲州, 亦称河中府。河中镇处于山西西南, 其治所河中府既位于洛阳与长安之间, 又处在太原与长安之间; 位置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鼓吹都不为过。加之经济发达, 闻名天下的安邑、解县两大盐池就在此地, 故河中镇为天下藩镇觊觎, 毫不奇怪。
  
  广明元年( 公元880年 ), 王重荣占据河中节度使之位, 对抗黄巢义军。后力抗不支, 遂与总督诸军的大宦官杨复光商议, 诏命沙陀李克用入关勤王, 王重荣之李克用可说是深有大恩。后来, 李克用与王重荣结为儿女亲家, 双方关系更加密切。
  
  光启二年( 公元886年 ),河中兵乱, 王重荣被牙将常行儒所杀。王重荣之兄王重盈又杀常行儒, 继任河中节度使。
  
  昭宗乾宁二年( 公元895年 ), 王重盈死, 李克用扶王重荣养子王珂袭继帅位, 并上表朝廷软硬兼施使之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
  
  光化元年( 公元898年 )正月, 王珂到太原迎亲, 正式成为李克用的女婿, 双方关系进一步加强。河中俨然河东马首是瞻。
  
  至于河朔藩镇中的魏博、成德、义武、义昌四镇; 朝秦暮楚, 在河东李克用与宣武朱温之间左右逢源, 谁也不愿得罪。卢龙镇位于河朔藩镇的最北部, 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 ), 与河东、代北接壤。卢龙镇数任节帅, 皆与李克用为敌, 乾宁二年( 公元895年 )初, 李克用领兵攻入幽州, 后表荐自己扶植的卢龙部将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河朔藩镇从此皆服于李克用。
  
  李克用入河东之后, 将兵十二年: 兼昭义、收代北、护河中、服河朔, 使自己的势力发展到达顶峰!
0101sxmap.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们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白了就是要集体英雄主义, 不要个人英雄主义。
  
  国人蓄养义儿的风俗, 早已存在。到了隋唐, 蓄养义儿更成为统治者培植亲信力量的一种手段: 大隋燕王高开道, 有义儿数百, 常在阁内; 大唐节帅安禄山更有假子上千。李克用要想成大事, 对“人多势众”这样的话自是心知肚明。
  
  史载, 李克用有义儿百余, 皆以“嗣”字或“存”字排序, 且有以之为名的“义儿军”。《新五代史》中还专门立有义儿传。
  文学作品中李克用有十三个获太保衔( 太保是官名但无实职 )的儿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利、十三太保李存孝。其中三太保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亲儿, 曹后所生, 亦即后唐庄宗。即位后,扫幽州、逐契丹、灭后梁,风光一时。大太保李嗣源则是后唐的明宗。在史书列传留名的除上述之外还有李建及、李存颢、李存实、李存质等义儿。
  
  大太保李嗣源, 原名邈佶烈,父亲李霓原是李国昌的部下。父亲死后,十三岁的邈佶烈被李国昌收到帐下,做了侍卫。不久,李克用便将其要到身边,收为养子, 并改名为李嗣源。
  李克用的眼光确实不错,在中和四年( 公元884年 )的上源驿事件中,李克用被朱温派兵围攻,险些丧命,年仅十七岁的养子李嗣源,竟在乱军之中拼死保护着李克用翻越高墙,逃出虎口。李克用回镇河东后,即命其掌管自己贴身的骑兵卫队。当时的李存信是蕃汉大将,李克用又让李嗣源做了他的副将,一同出征,有了李嗣源的帮助,李存信每次都能大胜而归。
  乾宁三年( 公元896年 ), 李嗣源随李存信救援衮、郓二州, 莘县一战, 李存信被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击败,唯独李嗣源所属五百骑兵全身而退, 李克用便以此五百骑为军, 号“横冲都”,赐李嗣源为横冲都指挥使。两河间遂号李嗣源为李横冲,其有名言: “公辈以口击贼,吾以手击贼”。
  光化三年( 公元900年 ), 李嗣源随李嗣昭进攻邢、洺二州, 李嗣昭与汴梁大将葛从周交战,兵败退守青山口。汴军扼守要道,使得李嗣昭的步兵不战自溃,无法收拾。李嗣源从间道赶至,与汴军力战, 四中流矢,血流被股,终于击败了汴军, 由是“名闻天下”。
  同光四年( 公元926年 ), 李嗣源继位, 成为后唐明宗。
  
  二太保李嗣昭, 本姓韩, 历史上是李克用诸多义子亲儿中的长子。不过因为李嗣源后来成为后唐的明宗, 所以文学作品中只好排其为次子。李嗣昭五短身材, 却胆识过人、勇猛异常, 深得李克用的信任与重用, 在历次战役中功勋卓著, 是与李存孝齐名的晋军大将。
  天祐十九年( 公元923年 ), 李嗣昭在进攻镇州时阵亡。
  
  三太保李存勖, 李克用排行第三的亲儿, 李克用长子落落、次子廷鸾皆亡于军中, 三子存勖实际上是存活着的长子。
  天祐十九年( 公元923年 ), 李存勖成为后唐的开国皇帝--庄宗。
  
  四太保李存信, 本名张污落, 回纥人。初为李国昌亲信, 后随李克用入关镇压黄巢义军。李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识兵善战,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天复二年( 公元902年 ), 李存信卒于晋阳。
  
  五太保李存进, 本名孙重进, 振武人。景福二年( 公元893年 ), 赐姓名, 任其为义儿军使。
  
  六太保李嗣本, 原姓张, 雁门人。乾宁元年( 公元894年 ), 赐姓名, 以功任其为义儿军使。
  
  七太保李嗣恩, 原姓骆, 吐谷浑人。十五岁起服侍于李克用身边, 后赐姓名。
  
  八太保李存璋, 云中人。拥戴李克用云中起事的元勋之一, 深受李克用信任。李克用病重时, 曾与宦官张承业一起受诏辅佐李存勖。
  
  九太保李存审, 本名符存, 陈州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李存审的孙女--符彦卿之女, 即为大宋太宗之皇后。所以史书中单独为其列传。
  
  十太保李存贤, 本名王贤, 许州人。原为黄巢义军, 后入沙陀军。景福年间, 赐姓名。
  
  十一太保史敬思, 史载简单。在中和四年( 公元884年 )的上源驿事件中,史敬思为护李克用,奋战而亡。所以文学作品中列其为太保。
  
  十二太保康君利, 沙陀人, 拥戴李克用云中起事的元勋之一。由于李克用对杀死李存孝一事后悔莫及, 与李存孝有过冲突的康君利一时言语不慎, 亦被杀死, 李克用可谓是自去羽翼,
  
  十三太保李存孝, 本名安思敬, 代州飞狐人。在李克用的十几个太保中最为勇猛,百战百胜。是五代最著名的大将。在后世的五代传说中,更把他描绘成勇冠三军、威猛绝伦的传奇人物。“存孝骁勇,克用军中皆莫及;常将骑兵为先锋,所向无敌,身被重铠,腰弓髀槊,独舞铁楇陷陈,万人辟易。每以二马自随,马稍乏,就阵中易之,出入如飞” 有句俗语: 王不过项,将不过孝。然而因为李克用赏罚不公、听信谗言,这员猛将后来被迫造反。不久, 身陷孤城的李存孝自缚出降,却被性格严急的李克用车裂于晋阳。其墓至今仍在太原西山风峪沟内。
  
  至于李建及, 原姓王, 许州人。可能是史载中李克用所有义儿中唯一没有按照“嗣”字或“存”字排序的一个。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义儿们一旦被赐予姓名, 结为父子之恩, 便情同骨肉, 一定要与亲儿一样尽其义务。事实表明, 在李克用诸多义儿中, 只有李存孝最终背叛了他, 其余义儿都对其全心全意、忠心耿耿。
  不过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 既然义儿们要与李克用亲儿尽同样的义务, 那么他们也会要求与李克用亲儿享受同等的权利。李克用在世的时候, 他们或许不会也不敢说明, 可李克用去世了呢? !
  
  李克用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埋下了一枚定时BoB!!!!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盛极而衰
  
  
  
  
  乐极生悲、过尤不及, 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胜负成败往往在转瞬之间就可移形换位。
  
  大顺元年( 公元890年 ), 河东之役, 李克用惨胜。朱温趁李克用元气大伤、喘息疗养之机, 零敲碎打、开始慢慢蚕食周边的藩镇。数年之后,竟也成为北方强藩。
  
  景福元年( 公元892年 )九月, 李克用义儿、邢洺节度使李存孝背叛义父。李克用大怒,河东兵马几乎倾巢出动,围攻邢州两年,至乾宁元年( 公元894年 )三月, 攻下邢州,杀李存孝。耿直急躁的李克用自去羽翼,损失惨重。
  
  乾宁三年( 公元896年 )闰正月, 朱温进攻郓、兖二州,朱瑄、朱瑾兄弟求援于李克用。李克用遣大将李存信领军假道魏博以救之。李存信御军无法,晋军扰民, 加之朱温又在一侧挑拨离间; 魏博节度使罗弘信翻脸, 出兵三万, 莘县一战, 击败了李存信。
  六月, 心有不甘的李克用与魏、汴联军激战一场, 结果长子落落为汴军所擒, 老奸巨滑的朱温将其送与罗弘信, 使杀之。
  
  河朔藩镇:魏博、成德、卢龙、义武、义昌,自肃、代两朝以来就是雄霸一方的强藩大镇。它们的向背,无论对于朱温还是对于李克用都是相当重要的。其中的魏博、成德、义武、义昌四镇; 朝秦暮楚, 在河东李克用与宣武朱温之间左右逢源, 谁也不愿得罪。但经此一役,魏博与河东的关系已彻底恶化。
  卢龙镇则位于河朔藩镇的最北部, 治所在幽州, 与河东、代北接壤。卢龙镇数任节帅, 皆与李克用为敌, 乾宁二年( 公元895年 )初, 李克用领兵攻入幽州, 后表荐自己扶植的卢龙部将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可刘仁恭见李克用魏博之败,立时于乾宁四年( 公元897年 )叛晋而独立,李克用忿怒之下,大举讨伐刘仁恭,不料大败而回,声势大衰。
  
  朱温又乘机于光化元年( 公元898年 )从魏博出兵, 数日之内连下李克用盘距的邢、洺、磁三州。同年底,潞州降汴。光化二年( 公元899年 )三月,泽州又失。  
  
  河朔转叛、昭义丢失; 从此,朱温对李克用由守改为攻势。
  
  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 )正月, 朱温夺得河中绛、晋二州,李克用的女婿、河中节度使王珂势穷, 遣使向李克用告急。怎奈泽、潞二州已失;河东军南下的通道被堵,李克用也是束手无策。王珂只好白幡请降。朱温心喜, 先高调请王珂举族迁汴梁,后派人杀之于华州。
  
  河中的降汴,对李克用影响深远--从此河东与京城阻隔,颓势已显。
  
  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 )三月, 咄咄逼人的朱温发数镇大军进攻河东。
  四月, 汴军主力在大将氏叔琮的率领下一度合围晋阳。城中大恐,李克用废寝忘食、据城力战。幸好汴军粮运不济; 又天降霖雨、兵卒多疾, 朱温乃下令收兵。
  
  天复二年( 公元902年 )三月, 朱温再次发大军进攻河东。企图彻底解决李克用势力。
  三月十二日, 氏叔琮以十万大军大败晋军大将周德威, 汴军擒李克用次子廷鸾。
  十五日, 汴军包围晋阳。汴军围城共七日, 李嗣昭、李嗣源数次领敢死之士夜入氏叔琮军营, 斩首捕虏; 汴军惊扰, 备御不暇; 加之突遇大疫, 氏叔琮遂烧营回军。
  
  这两次围攻晋阳对李克用打击巨大, 从此晋军数年不敢与朱温争锋。
  
  天祐元年( 公元904年 )八月, 朱温遣枢密使蒋玄晖、右龙武统军氏叔琮及武宁军留后朱友恭等计谋弑杀昭宗。
  事情暴露, 天下哗然。
  潞州守将、昭义节度使丁会心感皇恩, 效忠唐室, 于是弃汴从晋。李克用复得潞州。
  
  天祐四年( 公元907年 )四月,朱温撕下“全忠”的外衣,取哀帝而代之,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开平,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历时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正式灭亡了。
  
  潞州喉舌之地, 从中和四年( 公元884年 )李克用占其以来,即是晋、汴反复争夺、相互拉锯的焦点, 易手多次。
  为了重新夺回潞州这一战略要地, 天祐四年( 公元907年 )五月十六日,朱温登基后传下的第一道用兵诏令即命大将康怀贞为潞州行营都统,率八万大军攻击潞州。由于昭义节度使李嗣昭的顽强抵抗,直至八月汴军仍无建树。李克用知潞州军情紧急, 命大将周德威为行营都指挥使, 率李嗣源、李嗣本、李存璋等领军速去救援。朱温盛怒之下,命李思安代康怀贞为行营都统。李思安于潞州城外修筑内外两重壕沟、城垒: 内层壕垒用于围困潞州城--防止攻击; 外层用于抵挡外援--守御晋军,谓之“夹寨”。
  战争一时之间凝滞了。
  
  天祐四年( 公元907年 )冬, 李克用染病、疽发于首。恰在此时晋阳城墙突然无故自坏, 占卜者皆以为不详之兆。
  
  天祐五年( 公元908年 )正月初一, 病情加重; 初四即病逝。享年五十三岁。
  
  弥留之际李克用传位于其子李存勖,以三矢付其并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最后又加了一句:“汝能成吾志,死无撼矣!”
  
  李存勖牢记父亲的遗训, 并逐一实行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天祐十九年( 公元923年 ), 后唐王朝建立, 身为开国皇帝的李存勖追奉李克用为武皇帝, 庙号太祖。
  
  生子当如李亚子!
  
  一代豪杰李克用可以瞑目了!
tymap-jy.jpg
tymap-song.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英雄出少年
  
  
  
  
  文德元年( 公元888年 ), 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party( 潞州 ),中途置酒三垂冈。三垂冈位于长治城郊,亦称三垂山( 或二冈山 )。伶人奏《百年歌》( 西晋诗人陆机的组诗,每十岁为一首,共十首,唱人一生从幼到老的景况与悲欢 ),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彻,坐上皆凄怆。李克用沉思其中, 黯然神伤。忽而瞥见立在一侧、虚龄才五岁的三子李存勗; 不禁愁容渐去, 慨然捋须,指而笑曰: “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
  
  潞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占据了潞州, 就可西倚太行; 进而囊三晋、括河东; 跃马幽冀,挥戈齐鲁,问鼎中原。
  从中和四年( 公元884年 )至天祐三年( 公元906年 ),二十多年间,朱温与李克用反反复复争夺潞州; 主要城池、关隘, 先后五度易手,战况惨烈。
  
  天祐四年( 公元907年 ),汴军围攻潞州。紧要关头, 李克用病逝。朱温欺李存勗少经战事、年幼无知, 以为潞州必克; 乃留兵攻城, 自己则回军汴梁, 静候佳音。
  
  李存勗于太原继王位, 时年二十四岁。由于晋军在潞州久战汴军未退,内议多主张罢兵休战。李存勖却力排众议谓诸将曰: “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言毕李存勗戴孝出征,于天祐五年( 公元908年 )四月甲子日率大军南下,疾驰六日,己巳日进抵三垂冈。立马冈前, 叹道:“此先王置酒处也!” 随即全军隐蔽下营,梁军竟毫无察觉。次日凌晨--五月初一,天起大雾,李存勗借雾掩护,挥师前进,直捣梁军“夹寨”。命李嗣源佯攻东南; 李存璋烧寨、断其为二; 周德威、李存审则分道合围; 三军用命, 声势震天! 此时梁军尚在梦中,仓促不及应战。晋军斩首万余级,俘获将领数百, 余众皆向南奔逃,投戈弃甲,填塞道路。朱温身在汴梁,得此消息, 既惧且叹曰: “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 猪狗 )尔!”
  
  三垂岗战役克定长达一年之久的潞州之战,使晋军居于主动,奠定了亡灭朱梁之基。
  
  从文德元年( 公元888年 )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至天祐五年( 公元908年 )李存勗夹寨战役恰巧二十年,李克用是时一言, 常为后人称道。

  李存勖出生于僖宗光启元年( 公元885年 )十月二十二日, 是李克用的第三个儿子, 他的母亲是曹氏, 太原人, 为李克用进占河东后所娶。
  
  李存勖幼时体貌出众,忠厚沉稳,深受李克用的宠爱。
  李克用武艺精湛,神箭无双,军中皆服其勇。因其部皆杂胡劲旅,深知强兵难驭,故而对诸子要求极严。李存勖生长军旅之中,刚能骑马行军便被李克用带在身边, 予以砾炼。自幼见惯了刀锋血影,迅速成长为英勇的猛士。
  
  乾宁二年( 公元895年 ), 关中三镇逼京,勤王保驾的李克用派遣年仅十一岁的李存勖晋见避难于南山的大唐天子。高大威猛、英气逼人的昭宗初次见到这个矫健俊奕的少年时非常惊讶,不禁赞叹: “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 称赞完李存勖出众的相貌后,又轻抚其背勉励道: “儿来时必为国之栋梁,勿忘忠孝吾家!” 接着,昭宗又赏赐其翡翠盘等物。昭宗还对左右说道: “此子可亚其父。” 意思说使他的父亲成为亚军,即超越其父,李存勖“亚子”的小名由此而来。
  
  大唐从太原立身创立了三百年基业,而李存勖是太原出世; 太宗皇帝李世民少年英武,身披战甲,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成为大唐王朝不败的神话。李存勖则从小就对李世民佩服地是五体投地、心向往之。
  
  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
  十八岁晋阳起兵,面对千军万马淡定自若,往来雨林箭阵从容不迫; 金戈铁马,叱咤风云。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指挥艺术,身先士卒、勇往无前的胆魄与气势,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即使在两面受敌的不利形势下,依然能保持冷静的策略头脑,顽强的忍耐精神和当机立断的魄力,奇迹般的扭转战局,将胜利的喜讯传回长安!
  仔细看来: 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这些对手,在没遇见李世民之前完全是不世之雄。
  谁知道小李一现,天下英雄莫能当!
  李世民有宽宏大量、不计前嫌、识才重用的胸襟气度; 烽狼居胥、纵横驰骋、九死一生的战绩武功,已趋震古烁今的地步!
  简直可谓是神兵一出天下服,不管多么英明神武的盖世枭雄,皆不在其话下。
  李世民的成功如此辉煌,又如此的缺乏争议和戏剧性,以至于短短六年就削平诸侯, 一统天下。
  
  李世民拥有一个男人所该拥有的一切。是大唐的信仰。
  
  无数骄傲的唐人仰仗着对李世民的信仰,潇洒地迈着步伐; 昂然地面对天下。
  
  李存勖把李世民当作自己的偶像, 李世民幼时被称为“太原公子”, 李存勖有样学样, 亦自命为“太原公子”; 李世民曾被封为“秦王”, 秦人尚水德,崇黑色, 故李世民在骑兵中挑选最精锐的力量单独组军,着黑盔黑甲,取“玄甲军”之名, 恰好李存勖其父李克用的沙陀骑兵皆黑衣黑甲, 被称为“鸦儿军”; 逢有战事,李世民常亲率骑兵杀入敌阵,冲乱对方阵脚后,其余部队再乘势加入战斗。又或者率骑兵偃旗息鼓地绕到敌阵背后,突然杀入,将敌军分割成几块,然后包围住逐块消灭, 李存勖也是骁勇善战,经常只带领少量卫士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侦察敌情,虽有数次遇险但却秉性难改。
  
  东晋成帝咸和五年( 公元330年 ),大赵天王石勒,改元建平, 行皇帝事。中国北方几乎全部归于赵土。在一次宴见高句丽使臣的大会上,石勒酒酣之余,问身边的近臣徐光: “朕与古代君主相比,能和谁相仿呢? ”
  徐光话道: “陛下神武筹略比汉高祖刘邦还高,雄艺英武可比魏武帝曹操,有史以来,轩辕皇帝第一,陛下您排第二。”
  石勒闻言大笑,说道: “爱卿所言大过。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啊。朕若逢汉高祖,当北面而事之。若遇光武帝刘秀,当与其并驱中原,鹿死谁手,亦未可知;大丈夫行事应磊磊落落,朕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猸以取天下也。所以,朕之才能当在刘邦、刘秀之间的样子,又怎能与轩辕皇帝相提并论呢。”
  而面对后来身为皇帝的庄宗, 其时如有人似徐光般答话, 李存勖也许会说道: “朕若逢太宗,当北面而事之。若遇玄宗李隆基,当与其并驱中原,鹿死谁手,亦未可知? !”
11467238131339741.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支箭
  
  
  
  
  天祐五年( 公元908年 )正月初四, 李克用病逝。
  弥留之际,交给爱儿李存勖三支箭,嘱咐其要完成三件大事: 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威胁;三是要消灭世之仇敌朱梁朝廷。李存勖将这三支箭放在精制的丝套中,供奉在太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太庙,以示父命不可忘。
  
  刘仁恭原为卢龙镇一名部将,后幽州内乱,投靠了李克用。
  乾宁二年( 公元895年 )初, 李克用领兵攻入幽州, 即表荐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大权在手后,便忘恩负义,不听李克用命令。
  乾宁四年( 公元897年 ),见李克用魏博之败后,更是叛晋而独立,李克用忿怒之下,八月,大举讨伐刘仁恭。不料木瓜涧一战,大败而归。此后,刘仁恭在李克用和朱温之间腾挪闪躲,捞取利益,扩充实力,结果引起了朱温的猜测,给予其连续打击,刘仁恭势力锐减。
  天祐三年( 公元906年 ),刘仁恭变得不思进取,于幽州西部的大安山( 今北京房山西北 )大修宫殿,广召美女,醉心声色之中。其子刘守光乘机囚父杀兄,夺了卢龙镇。
  天祐八年( 公元911年 )八月,刘守光又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
  
  李存勖继王位之初,主要的精力是整顿内政,对卢龙镇是暂且不理。
  
  刘守光称帝,复仇时机已然成熟: 十二月,李存勖遣大将周德威会镇定之师讨伐卢龙。周德威费时历年,仅幽州一城未克。
  天祐十年( 公元913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晋军攻破号称拥甲三十万的幽州,抓获刘守光和他那个已被囚禁经年的父亲刘仁恭。
  
  李存勖用白绢捆缚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高奏凯歌回到晋阳。
  先献俘于南宫七庙。礼毕,处斩刘守光及其妻妾、部将;后将刘仁恭押至代州,在李克用墓前刺其心血以祭之,再斩其于雁门山下。
  
  天祐四年( 公元907年 ),契丹迭剌部于越耶律阿保机率众三十万侵扰云州,李克用力不能拒,遂遣使于云州东城议和;李克用赠予巨财,双方约为兄弟,商定共击朱梁。
  不久,耶律阿保机背叛了与李克用的盟约,李克用闻之大恨。
  
  李存勖继王位后, 没有即刻出击契丹,而是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处理时局。
  
  天祐十四年( 公元917年 ),周德威被数十万契丹大军围困于幽州,李存勖开始了实行其父的第二个遗命。
  
  李存勖命李嗣源、李存审等率步骑七万支援。距幽州六十里处时,李嗣源率三千骑兵首先击退了契丹万余骑兵。而李存审善于指挥步兵,为了吸引契丹大军决战,他将步兵主力放在后面,前面派羸弱的士卒拖着柴草前进,掀起滚滚烟尘。契丹军并不清楚晋军兵力,只知道眼前的晋军数量有限,便鼓噪着冲过来。前面的步兵一触即溃,正当契丹骑兵准备大冲大砍时,李存审的主力步兵却赫然从烟尘中杀出,一举将乱作一团的契丹军击败。契丹军仓皇逃向北山,丢下遍地的辎重和羊马,晋军追击,斩俘上万。
  
  四年后,还是在幽州,李存勖率领以步兵为主力的十万晋军,精心准备,以寡敌众,大破号称三十万的契丹骑兵。不久,契丹又借口援镇进攻定州,李存勖再次率领五千骑兵救援。
  
  李存勖对契丹最经典的一击就应该是发生在此刻的望都之战。
  
  天祐十八年( 公元922年 )二月十六日,李存勖领军进攻望都。
  由于孤军深入,李存勖与亲兵八百被契丹的五千铁骑团团包围,从下午激战到傍晚,连续突击了四次都无法突围。李嗣昭得知后,带领三百骑兵杀入重围,进出几十次,终于驱散敌军救出了李存勖。
  李存勖不歇, 趁大雪之夜,引军突然攻击, 大败契丹。
  史称“会大雪弥旬,平地数尺,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耶律阿保机以手指天谓之曰: “天未令我到此 !” 乃引军北去。
  
  由是, 李存勖在位之时,契丹人再无南侵之念。
  
  至此,李存勖已完成了李克用的两大遗愿。

  李克用和朱温争斗二十余年, 算是一生的敌人。
  作为李克用的儿子, 李存勖丝毫都不会对朱温掉以轻心。他明白对朱梁的战斗要抱定打大战、苦战、持久战的念头!
  
  从天祐五年( 公元908年 )李存勖继承王位, 至天祐十九年( 公元923年 )李存勖剿灭后梁, 李存勖与朱温父子经过了夹寨之役、柏乡之役、魏州之役、胡柳坡之役和最后的杨刘之役等一系列的经典战役。
  
  天祐五年( 公元908年 )五月初一,李存勖得胜三垂岗, 夹寨之役后, 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河朔开始摇摆。
  李存勖进一步整顿内政: 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以河东地狭兵少,乃训练士卒,令骑兵不见敌无得乘马。部分已定,无得相逾越,及留绝以避险;分道并进,期会无得差晷刻。犯者必斩。同时力整军纪,把原来彪悍但散漫的沙陀骑兵整顿成为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
  
  天祐七年( 公元910年 ), 后梁为了保住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
  
  柏乡之战中,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 晋军有周德威等领数千骑兵和镇、定之兵。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性大,对梁军构成极大威胁。
  
  晋军在距柏乡五里处的野河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梁军的铠甲都用绸缎包裹着,上面饰有金银,看上去就似天兵天将、霸气逼人。列阵相对的晋军见后,士气顿时矮了一截。周德威看到这种情况,派李存璋告之诸军道: “你们看到那些贼寇了吗? 那就是所谓的汴州天武军健儿,其实都是些贩夫走卒,徒有其表罢了,纵然穿着精甲,照样十不当一,捉住倒是挺值钱的。” 说话间周德威率精骑攻击梁军两翼,冲荡数次,俘获百余人。
  周德威虽获胜,但赢得并不轻松,回营后立刻去中军大帐找到李存勖说道: “敌军众多, 似应按兵不动,等其士气低落下去再攻。” 李存勖却道: “我方三镇之兵,皆乌合之众,利在速战速决,卿希望稳重行事,我却担心做不到。” 周德威接道: “镇、定之军长于守城,列阵野战不是他们的长处。我军破贼,全依仗骑兵,平原旷野易于施展。如果进攻贼营,使他们了解到我军的虚实,胜负就不好预料了。” 李存勖听后很不高兴,独自回了卧帐。周德威不放心,又去找监军张承业说道: “大王欲速战,指挥乌合之众,想要速败敌军,正所谓不量力呀。距离敌军这么近,只有一水相隔,敌军若趁夜渡河,我们全都要被俘虏了。如果退至高邑,引诱敌军追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同时派轻骑劫掠他们的粮草辎重,不出一个月,定可破敌。” 张承业听得有理,就进帐对李存勖说道: “现在岂是睡觉的时候? ! 周德威经验丰富,他说的话不可忽视。” 李存勖一跃而起道: “我也正在想他的话呢! ” 恰巧此刻有梁兵来降,一问方知梁军正在赶制浮桥。李存勖不得不佩服周德威的见识,于是下令即日拔营,退守高邑。
  
  柏乡存粮不足,梁军只好出外征粮,晋军又派骑兵扰袭,迫使梁军闭寨不出。
  人有粮吃,马却只能吃茅草芦席了,梁军的许多战马因此饿死,骑兵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地削弱。
  
  天祐八年( 公元911年 )二月三日,为了歼灭梁军,李存勖派周德威率骑兵主动后撤。将梁军引诱到高邑以南的野河。以便聚而歼之。
  周德威率三千精骑前去挑战,困守的梁军主将王景仁终于按捺不住,倾巢追击。周德威且战且退,将梁军引诱出三十多里,一直来到高邑以南的野河边,
  梁军的魏、滑两州军队列阵在东面,宋、汴两州军队列阵在西面。
  此时的梁军中不乏精锐之师,阵容强大,加之压抑多时,战斗力和士气都很旺盛。
  担任守桥任务的晋军是镇、定两州之军,虽是拼死抵抗,但在梁军一次次疯狂地进攻下还是渐渐不支。身处远端的李存勖见此情景扭头对李建及说道: “如果敌军过了桥,就无法阻挡了,你有何打算? ” 李建及并不接话, 回身挑选了二百勇士,挺枪高呼着冲上桥去,协助镇定军拼死抵御,终于成功的将梁军压制在了桥外。
  两军从上午鏖战到下午,李存勖已是急不可待了,对周德威说道: “两军已经接触,必然要分个胜负,我军的兴亡在此一举。我打头阵,公随我进攻。” 周德威急忙拦住马头劝阻道: “看梁军的气势,以逸待劳方能克制,硬碰硬的战胜并不容易。他们离开营寨三十余里,即便带了干粮,也没空闲吃。傍晚之后,士卒战斗一日,又累又饿,必想撤退。到时再派生力军进攻,必能大胜。但现在进攻就说不定了。”
  到了傍晚,梁军经过一天的夺桥之战,已经精疲力竭,晋军作为防御一方,因投入较少得以保存战力。周德威看到梁军徐徐撤退,趁机大呼: “梁军要逃! ” 晋军将士抓住机会,高呼着以骑兵猛烈进攻,争相突击梁军。
  魏、滑军首先被击溃。李嗣源见状奔至西阵大声宣道;“东阵已经逃了,你们还要留下来吗!”
  接着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
  这时李存璋率领的步兵也赶上来了,大呼道: “梁兵也是我国百姓,凡是缴械的不杀。” 呼啸进攻,响声震天动地。
  梁军骚动混乱,随后一哄而散。
  这一战, 晋军斩首二万; 这一战, 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惨重。从野河至柏乡,尸横遍野; 这一战,使梁军丧失了对河朔的控制权。
  
  天祐九年( 公元912年 )二月,李存勖讨伐幽州的刘守光,刘守光向朱温求救。三月六日,朱温渡过黄河,率号称五十万的大军进攻成德镇。日夜兼程赶到观津冢时,侦察兵卒报告,李存勖的晋军到了。朱温曾数次败在小李手下,听到消息后,不辨真假,连帐篷也顾不得收起,仓惶逃奔到枣强。
  李存审当时在赵州,兵力很少,得知朱温到了枣强。便派部将史建瑭和李嗣肱各带着三百骑兵扮作梁兵,混在打草砍柴的梁兵中,傍晚时分,来到朱温部将贺德伦的营垒门前,杀死卫兵疾驰而入,高呼着四处胡砍乱杀一番,直闹到天黑才离开。其后,晋军又砍断几个俘获的梁兵的手臂后将其释放,并恐吓道: “给你们的朱公带个话, 晋王的大军到了! ” 被放的梁兵一边没命地逃跑,一边不住地哀号: “晋军的大部队到啦! ” 梁军刚受过惊吓,立时联想到闯营的晋军,认定是先头部队,顿时一片慌乱。
  此时朱温大军刚好抵达贺德伦的营垒西边,连营垒都没来得及扎。
  经过夹寨、柏乡两次惨败,朱温已对晋军心怀畏惧,得知消息后惊愕不定,生怕被晋军算计,慌忙下令连夜撤军,连贺德伦也一同烧营逃跑。谁知在撤退中又迷了路,部队失散奔逃,梁军是狼狈不堪。
  事后朱温派骑兵回来侦察,才知道上当,仅有晋军数百冲营,羞恼之下病得连轿子都坐不了了。
  
  连吃败仗的朱温闻晋是谈虎色变, 内心惶惧; 不久, 卧床难起, 临终泣曰: “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更昌炽如此! 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 ” 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息兵行赏,任用贤才,境内大治。

  李存勖与后梁的争战前后持续十五年之久; 其间,李存勖率晋军多次获胜,而后梁军队也组织了不少次反击。
  
  天祐十二年( 公元915年 )三月, 魏博节度使杨师厚过世,魏州兵变,杨师厚生前训练的精锐之师--“银枪效节军”悉数归降晋军; 五月,李存勖进占魏州; 几乎在同时, 梁军也出兵魏州。
  
  两军相持到了八月,经过观察,后梁名将刘鄩发现李存勖很喜欢亲自率骑兵出营侦察,就安排在城外河边的灌木丛中埋伏了五千兵士。
  因为李存勖的这一喜好, 李存审多次阻挡其出营。
  一日, 李存勖准备侦察敌情时,又被年纪可做其父辈的义兄李存审劝阻; 片刻之后,趁着李存审不在身旁的机会, 李存勖飞驰出营,边跑还边对部下说道:“那老头儿居然阻止我游戏! ”
  很快,李存勖率领的百余名骑兵就在河边与五千梁兵狭路相逢,李存勖跨着战马高呼着左冲右突,拼杀了数个时辰, 却始终冲不出团团的包围圈。到了傍晚,李存审的救兵赶到,李存勖才算逃过一劫。李存勖揣息未定,对随从的亲兵们说道: “差点儿被敌寇笑话了。” 亲兵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刚刚足以让敌寇见识大王的英武啦!”
  
  不久,刘鄩又趁李存勖主力屯于魏州、晋阳空虚之机,率军经黄泽奇袭晋阳。这本是一支奇兵,但时值盛夏,黄泽岭遭遇了连续十余日的阴雨,山路险阻,浮起的烂泥有一尺多深,士卒攀扶着藤蔓,冒雨在烂泥与峭壁间强行进军,失足坠崖死在半路的士卒多达十之二、三,只好无功而还。
  翌年,后梁部将王檀再次率领三万军队偷袭晋阳,昼夜急攻,监军张承业与安金全等组织全城的工匠和市民防御,潞州守将李嗣昭闻讯后派遣骑兵救援,朝发夕至,与守军反攻,这才击退了敌军。
  
  未几,李存勖布置了围歼刘鄩近十万之众的故元城之战,让刘鄩一蹶不振。
  
  庄宗李存勖一生中有两次差点儿被梁军暗算: 一次是被刘鄩; 另一次则是被谢彦章。
  
  谢彦章, 梁军中常胜将领葛从周的养子,自小就受葛从周熏陶,对兵法黯熟于胸。
  
  天祐十五年( 公元918年 )二月七日,天气严寒,李存勖挥军越过已结冰坚固的黄河,攻下了对岸的杨刘城。杨刘是晋军南下的跳板,控制了杨刘,晋军就在黄河南岸取得了据点,因此梁末帝非常着急。四月初,派遣谢彦章领军数万收复杨刘。李存勖收到消息后迅速从魏州赶来督战。见此情况,谢彦章知道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击败晋军的,唯一的办法只有拖延时间--一面加固营垒; 一面决开黄河封锁杨刘,滔滔的河水汹涌过后, 在两军之间的低洼处形成了一片泻湖。僵持了半年后,夏季来临,泻湖的水位逐渐低落,适逢黄河枯水期,谢彦章不得不准备迎接进攻了。八月二日,李存勖见湖水只及膝盖,就率亲军为先锋,对梁军发动了进攻。谢彦章指挥大军在对岸列阵迎战,击退多次冲锋,终于迫使晋军撤退。不料刚追击到泻湖中心,李存勖却突然下令晋军掉头进攻--原来其是佯退,梁军大惊之下仓促应战,迅即被杀得向岸边逃窜。晋军趁势紧追不舍,梁军大败,死伤不计其数,湖水都染成了红色,谢彦章仅以身免。
  
  又过了两个月,李存勖在魏州集结了河北诸州十万大军,朔黄河而上驻扎在麻家渡,谢彦章与贺瑰在濮州的行台村与其对垒,相持百余日。
  
  李存勖一贯喜欢在敌营周围活动,即使数次面临危险都执意不改, 这次也不例外。
  终于轮到谢彦章给其十面埋伏了: 当李存勖率领十余骑驰上一座河堤时,数千伏兵一哄而起,将李存勖围了个数十圈。李存勖奋力突围,跟在后面不远处的数百骑兵也向内冲击,经过一番血战才勉强逃脱。梁军一路追赶,直到遇见李存审的援兵才悻悻撤退。

  史称谢彦章喜欢读书,善结儒士,在军中常着儒服,风度翩翩,但临敌之时却又有将帅的威严,时有“贺瑰能将步兵,彦章能领骑兵”之说。而贺瑰虽有带兵能力,却性好嫉妒,不满谢彦章与自己齐名,横竖看其不顺眼。便在十二月初与他人合谋以谋叛的罪名杀掉了谢彦章。
  
  天祐十六年( 公元919年 )一月,李存勖趁梁军内乱的机会,直逼梁都汴梁。
  
  二十七日,晋军抵达胡柳坡。清晨,骑兵报告贺瑰率领的梁军到了。
  李存勖询问意见,周德威答道:“我军稳固,后有依托,足以守备! 这里距离大梁很近,梁兵担心家人,个个急切愤怒,如不想法遏制,恐难对付。故而应谨慎行事。大王最好按兵不动,我自率骑兵袭扰,使他们不得休息,到了傍晚梁兵营垒未立时,趁其疲乏一举可灭。”李存勖却道:“当初在河上是恨贼不出,如今贼到了却不打,还等什么呢,公有何可惧!” 于是率军迎战。周德威没办法,只得随同迎战,路上对儿子说道:“我们死的不是地方呀。”
  
  双方十数万大军在胡柳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消耗战。
  
  傍晚时分,梁军数万步兵据守在一座土山上,李存勖对众将士喊道:“今日占有这座山的便是胜者,我和你们一道把他夺下来。” 随即亲率骑兵进攻,李建及与李从珂率领步兵紧随其后,将梁军赶下了山头。
  
  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都非常疲惫,但梁军却没被击溃,又逃到土山西侧再次列阵。
  李存勖此刻已是疲惫不堪,和众将都想收兵,只有李嗣昭等将不同意,认为必须一鼓作气才能巩固胜利。李嗣昭对李存勖说道:“贼寇没有营垒,离开临濮又很远,天色已晚,士卒都有撤退的念头,只要以精骑骚扰,使其不得休息,然后追击,必然可破。我军若收兵,贼寇回到临濮,改日整军再战,胜负就不好说了。” 李存勖点头恍悟道:“不是兄长这番话,我差点儿坏了大事!”
  不过李嗣昭的战术还是未免保守,李建及并不愿接受,在一旁喊道:“贼寇主将已逃,大王的骑兵又毫无损伤,打击这种疲乏之众,如同摧枯拉朽。大王只需登山观望,看臣为王破贼。” 说完就率领银枪效节军高呼着冲下土山,其他晋军受到感染,一起杀向梁军,结果是最终斩杀梁军近三万人。
  
  其间,王彦章的骑兵也被击溃,但他并不是掉头逃跑,而是掠过晋军的西阵斜着奔逃。谁知晋军的辎重队伍正在西阵,还以为是梁军骑兵前来进攻,赶忙也向西逃,一下子全都涌向周德威的部队之中,把部队冲了个乱七八糟。混乱之中,周德威和儿子一起战死在阵中。
  
  到了晚上,清点军队,周德威没有回来,李存勖明白出了事,悔恨交加,痛哭流涕地对着众将说道:“失去良将,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天祐十九年( 公元923年 )年五月十三日,李存勖称帝于魏州,复唐之国柞,建元同光,是为后唐。
  
  不久, 李存勖的军队在大将李嗣源的带领下攻破山东郓州,而后梁主力与后唐军队对峙于黄河北岸,梁将段凝决黄河以阻唐军。此后,李继韬举潞州降后梁,接着配合梁军攻下泽州,断绝唐军归路;梁军又攻陷成德镇,卡住唐军后背。
  
  身在魏州的李存勖单独召见枢密使兼兵部尚书郭崇韬询问对策。郭崇韬答道:“自陛下十五年前即位,为了雪国仇家恨,片刻不歇,身不解甲,百姓也苦于战乱。如今已称帝登基,河北士民都盼望着王师早定天下,臣日夜筹划,计算我军兵力,揣测敌军的反应,不出今年,必定要决出雌雄。梁军今将精兵全部交给段凝指挥,威胁我国南部,又决黄河作为屏障,认为我军短期无法逾越,自恃这些所以掉以轻心。令王彦章进攻郓州,其目的在于引起我军内部分歧,产生内乱。段凝本非将材,无力临机决断,不足畏惧。投降之人皆报梁都无兵,陛下如留兵据守魏州,保卫杨刘,而亲率精兵与郓州合流,直插大梁,敌人城中空虚,必望风自溃。如能使伪主投降,则梁军自然会投降。今秋歉收,军粮行将耗尽,陛下若不当机立断,大功就要错失掉!常言道: ‘当道筑室,三年不成’帝王应运而生,必有天命保佑,陛下不要再犹豫了。” 李存勖听完这席话,不禁豁然开朗,满怀信心的说道: “爱卿这番话正合朕意。大丈夫成王败寇,朕决定了!”
  
  李存勖在魏州城郊挥泪送别了妻儿刘氏母子,开始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
  
  李存勖与将领们经过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果断决策,决议进取。
  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精锐从杨刘渡河南进,初三即与已经深入敌境的唐军在郓州会师。当天子夜时分跨过汶水后,初四攻占梁的中都,生俘王彦章。接着下令命李嗣源率领的精骑兵为先锋攻击前进。唐军士气高昂,绕过后梁为阻止唐军进攻而掘开黄河堤坝形成的黄泛区,昼夜兼程,初七,唐军骑兵围攻曹州,梁军守将毫无防备,只得投降。兵不血刃占领曹州之后,唐军又马不停蹄继续向西飞奔急进,于十月九日直抵汴梁城下,此时的汴梁城仅有控鹤军四千余人,梁末帝自杀,后梁亡灭。回师救援不及的后梁主力随即归降。
  
  唐军在困境中孤注一掷,避实就虚,出敌不意,突袭后梁都城汴梁。奇迹般的灭掉了后梁这个强大的对手。而唐军奇袭汴梁,全程六百余里,途中攻破中都、曹州,历时九天,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长途奔袭、速战速胜的经典战例。
  
  李存勖用木匣装着后梁末帝朱友贞的首级毕恭毕敬地献于太庙,完成了父亲李克用的全部遗愿。
  
  身披玄甲,扬尘万骑献捷于太庙的那一刻,李存勖已经赢得了天下!
htmhl.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一场
  
  
  
  
  创业难,守业更难。
  
  纵横四海一向是开国帝王的最高荣耀,难以做到的却是身居大位、善始之后的善终。
  
  李世民的沙场生涯虽说可谓完美。但是真正让他伟大的还是他的政治而不是他的军事!  
  
  作为封建贵族,从融入时代激流的的秦王时代到贞观年间的太宗皇帝; 李世民偃武修文,轻徭薄赋、于民休养,使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最终创出盛世,让千百年后的人们将其列入明君榜单,引以为豪。  
  
  太宗驾崩之时,那些了解他、曾经和他心手相连的遗臣们,给李世民拟定的谥号是“文”--唐人尊称的“文皇帝”。
  然后才由后人,终究地加上了那个“武”--天下者,神尧( 高祖 )、文武之天下也--这可能也是一代英主武则天希望李唐的天下变成武周的天下时, 睿智贤臣狄仁杰对她说的最为语重心长的一句劝告。
  
  历史无情!一贯按照李世民的人生轨迹行进的李存勖在取得政权之后突然发生了重大改变,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唐太宗的人物转眼之间化为过眼烟云,身死家灭贻笑天下!

  李存勖自幼酷爱声乐、洞晓音律,领军后常利用军歌来鼓舞士气; 战时,人尽忘其死。而军歌则多由其亲自谱写。
  
  多才多艺的李存勖还喜歌舞、戏曲、俳优之戏。
  
  平定天下之后,李存勖经常混迹于宫廷伶人之中,集编、导、演于一身自娱自乐。
  
  中唐以降, 社会流行“戏弄”这种娱乐, 演员是涂面登场。
  
  玄宗李隆基喜欢看戏、演戏,常在梨园集聚一般优人吹拉弹唱, 号称“梨园子弟”; 而庄宗李存勖则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恰是“粉墨人生”。
  
  李存勖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夺取天下之后即与从前判若两人: 近小人远贤臣, 宠信宦官伶人,肆意处置将领, 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不堪入目。从此朝廷上下弊端百出,怨声载道。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这句话摆在李存勖的身上并不合适: 李存勖的皇后刘氏非但对聪敏贤惠被称为“五代第一贤后”的朱温之妻张氏的素质是望尘莫及; 连父亲李克用颇有豪气的正妻刘氏的水准也达不到。反而是李存勖英雄难过美人关这话来的恰当。
  
  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魏州成安( 今河北大名 )人,母亲早亡,父亲以挖草药在乡间行医治病及占卜为生。
  刘氏五六岁时,所住村庄遭到李克用部队的抢掠,领兵将领袁建丰将长得俊俏的刘氏掠走,献给晋王李克用的妃子曹氏做了一名侍女。曹妃看到刘氏很是怜爱,便让人教其歌舞弹唱,聪明乖巧的刘氏很快便技压群芳,深得曹妃的喜爱。  
  曹妃是李存勖的生母,性情谦逊,明辨是非,丈夫李克用很是敬重曹妃的贤惠品德,到李存勖出生后,因其体貌出众,有豪杰之相,李克用自是欣喜不已,对曹妃更加敬重。曹妃却未因此而骄横,对李克用依旧恭敬相待,勤于府内事务。所以深得左右侍者的尊敬。  
  一次,李存勖去给母亲问安,曹妃让刘氏先吹笙助兴,后表演歌舞。李存勖从小就精通音律,听着刘氏悠扬婉转的曲子惊喜不已,又见刘氏娇媚百态,楚楚动人, 心有所动。曹妃见状,便将刘氏赐给儿子为妾。不久,刘氏被封为魏国夫人。  
  和刘氏成婚之前,李存勖已有了两位夫人: 韩氏和伊氏。后来,刘氏为李存勖生下长子,赐名继岌。李继岌长得极似李存勖,母以子贵,李存勖对刘氏宠爱有加。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刘氏也趁机殷勤侍奉,使李存勖对她痴恋不舍,而韩氏和伊氏便被冷落了。  
  
  天祐十九年( 公元923年 ),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刘氏由于生有长子,又有李存勖的宠爱,逐渐有了当皇后的欲望。正在她筹划的时候,失散多年的父亲却找上门来。
  
  李存勖听说有人自称是刘氏的生父,请求进宫与女儿相见,便派人找来当年抢掠刘氏的袁建丰,让其辨认。袁建丰辨认之后,对李存勖说道: “陛下,刘夫人之父当时留着黄须,此人相貌极似。”
  李存勖听后十分高兴,派人去告诉刘夫人这个好消息。
  刘氏见了李存勖,却说道: “臣妾当年离开家乡之时,父亲已经不幸于乱军之中了,记得当时我还曾抱着父亲的尸首痛哭,所以臣妾已没有生身父亲活在世上了。这又是从哪里来的农家老翁胡乱冒认! 肯定是前来敲诈赚取富贵的刁蛮之人,陛下还记得德宗年间那个冒充沈太后的高氏女子吗? ”  
  李存勖听了,觉得刘氏的话有道理,在他这个孝子看来,不认生父的事情很难想象。老人被侍卫们赶出宫门以后就没了消息。
  
  不过, 李存勖对刘氏不认生父这件事还是多少有些疑虑,为了探明虚实,他扮成一个老者,身上背着个蓍( 音诗,一种草本植物,古时用蓍草杆茎来占卜 )草袋子,让儿子继岌戴着顶破旧草帽跟在后边。李继岌悄悄走到正在午睡的母亲刘氏床前,大声说到刘医生寻访女儿来了。刘氏惊醒之后见是儿子和丈夫乔装改扮来戏弄自己,不由得大怒,拿起枕头就要拍打继岌,李存勖赶忙劝止,告诉她不过是开开玩笑。刘氏又哭闹了一番,李存勖好言相劝这才罢休。
  
  刘氏知道立后是朝廷大事,须争得权臣的支持才行。于是她私下派遣心腹伶人与宦官去拉拢宰相豆卢革和掌控军权的枢密使兼兵部尚书郭崇韬。豆卢革本就善于见风使舵,早想寻机巴结李存勖宠幸的刘氏,看到刘氏派人上门求助,满口应允。而郭崇韬为人耿直一些,开始并不愿支持刘氏做皇后,但经过权衡利弊,最后还是联合豆卢革等大臣上奏李存勖,请立刘氏为皇后。
  李存勖满心欢喜,即刻立刘氏为皇后,并封韩氏为贵妃,伊氏为德妃。刘氏终于是心想事成, 好不得意!

  李存勖任命擅于聚敛的孔谦做租庸使,孔谦为尽可能多地搜刮民财,便打着改革的旗号绕过藩镇直接下令到州县催交赋税,即使已被李存勖明令废除的项目他也重新恢复。有了孔谦这个样板,其他官吏纷纷效仿,层层加重剥削,将士们缺乏粮饷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李存勖却奢侈享乐、毫不收敛,大臣请求废除地方的苛捐杂税,以揽民心,李存勖也不听,反预征河南第二年的赋税以供自己享用。
  
  后唐建国不久即民不聊生,国势日衰。
  
  李存勖将收到的国家税赋划分为内外府库,州县供奉的钱财纳入外府库,充当军事和政治费用。藩镇所贡献的钱财则送入内府库,供自己酒宴、游玩和赏赐伶人所用,最后的结果是外府库经常枯竭,经费紧张,而内府库的钱财却堆积如山。
    
  刘氏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不但没有成为李存勖的贤内助,帮他治理国家,反而倒行逆施, 和李存勖一起聚敛钱财,贪婪而又吝啬。视内府库钱财为己有,不肯拿出哪怕是一丁点儿以解国家急需。
  宰相豆卢革万般无奈之下乞请发放部分内府库钱财赏赐将士,以解燃眉之急,等日后再如数补还。刘后一听脸色大变,回屋拿出日常用的银盆两个,又将皇子满喜等三人领出,让豆卢革卖了犒赏将士。豆卢革只得无奈拜辞。
  贪财如命、吝啬至极的刘后占有内府库无数财宝还不满足,为了更大量地聚敛钱财,她还派人贩卖物品,从中渔利,俨然一位商人皇后。为了多销商品,刘后还超前地类似现代社会里的注册商标一样将干鲜果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出售,严重违背了封建社会的礼教要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后梁被后唐灭掉以后,河南尹张全义归降后唐。李存勖进驻洛阳后,经常带刘后去张全义家游玩吃喝。张全义身为洛阳巨富,每次李存勖夫妇来都尽心尽力伺候,走时又拿出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送给他们。时间一长, 刘后又动起了脑筋, 对李存勖说道: “臣妾幼时遭遇战乱,不幸失去父母,常感孤寂伤感,今张公对我们甚好,臣妾很想拜其为义父。” 李存勖当场便同意了。在刘后行过礼后,张全义忙命人拿出大量珍宝作为送给义女的见面礼。此后,刘后经常名正言顺地到义父张全义家中去享乐一番,遇年过节还会收到张全义的贵重礼物,无形中又多了一条生财捷径。而有了刘后这个义女撑腰,张全义也从根本上保住了自己的权势和富贵。  
    
  各地藩镇见状,也纷纷巴结刘皇后,以固结自己的权势,每次向朝廷进献财物,都要准备两份,其中的一份专门献给刘皇后。
    
  刘后不仅贪婪吝啬,还干预朝政,妄杀大臣。
  同光二年( 公元924年 )年元月,李存勖在分封完开国功臣后, 觉得仅授予郭崇韬枢密使兼兵部尚书之职不足以体现其在建国中所起的作用, 于是又赏赐其丹书铁卷。丹书铁卷者, 即今之所谓免死金牌也。二月, 赏赐李嗣源丹书铁卷; 十一月, 赏赐最先降己的朱温义子朱友谦丹书铁卷。
  郭崇韬原对刘氏封后出过气力,但后来郭崇韬领兵平定前蜀,部分宦官伶人因捞不到油水,便向刘后诬陷郭崇韬侵吞蜀地财物,还想自立谋反。在李存勖听信谗言派人前去调查郭崇韬时,刘后竟先派出使者毁掉了国家栋梁。  
  李存勖放任刘后枉杀郭崇韬后,自己又猜疑并杀掉了朱友谦全家,行刑前, 朱友谦的妻子张氏神色不改, 叫家人拿出铁卷, 说道: “民妇无知,不认字,烦劳军爷告之上面是何内容? ! ”  
  至此文武百官是人人自危,不久蜀地大乱,而后,政治的腐败黑暗又促发了魏州兵变。
  
  李存勖先派元行钦统军镇压,结果被打败。只好派已被怀疑的李嗣源领兵前去平乱。
  唐兵到了魏州城下,李嗣源决定翌日攻城,但当天夜里军队也发生了兵变,经过一番周折,李嗣源在乱兵的拥戴下,以女婿石敬瑭为先锋,向南进军,回师洛阳。
  决定御驾亲征的李存勖命令大军在洛阳城外准备出发,正当他在皇宫中进早膳之时,一向将郭崇韬视为叔父的伶人郭从谦在城中发动兵变,皇宫中的禁军大多逃散,只有李存审之子李彦卿和王全斌、何福进等十余人跟从。李存勖在与乱军的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扶到绛霄殿旁,血流不止的李存勖口渴难耐,叫刘后速来侍候,刘后只是派人送去一壶酪浆,刚喝下一杯,李存勖即逝去,时年仅四十二岁。随从们伏尸痛哭后陆续离去,一名叫善友的伶人收拾来一些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将其火化。也算死在了他最爱的事物之中。
  
  刘后得知李存勖死讯,也不去探视,反而收拾金银细软,与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逃出宫门,想到晋阳暂时躲避。到了晋阳城下,守将恨其素来贪婪不护将士,拒不开门收留。李存渥后来被部下杀死,刘后走投无路,只好入了一座尼姑庵。  
  
  李嗣源进入洛阳后,收集起李存勖的遗骨安葬于雍陵,庙号庄宗。  
  不久听说刘后逃到晋阳当了尼姑,并没有放过这个昔日的皇后,让其自尽了。
  
  叱咤风云、智勇兼备的乱世枭雄李存勖建立后唐,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后, 曾竖起手指自我夸耀说道:“我于十指上得天下。” 达到了他个人功业的巅峰。勃兴可以说是“何其壮也”; 而转眼就成为众叛亲离、置身无所的独夫民贼,身死家灭贻笑天下,堕落可说是“何其衰也”。事物转化是如此之快,李存勖还来不及回味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就由一个喜剧中的胜利者变成了悲剧中的失败者,不过短短的三年时间,虎父龙子数十年间建立的赫赫功业转瞬之间已然事如春梦了无痕,不能不令后人唏嘘长叹矣!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8-8 17: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长的皇帝
  
  
  
  
  同光四年( 公元926年 )年,洛阳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死于乱军之中。中书令、太尉李嗣源回师洛阳,以“监国”的身份掌握了政权。不久后, 传来太子李继岌蜀地被害的消息,李嗣源接受了众大臣的劝进,继位称帝。但其并没有改换国号,李嗣源说道: “武皇( 李克用 )之功业即是朕之基业; 先帝( 李存勖 )之天下即是朕之天下。”按例,李嗣源在李存勖的灵柩前继位,以示合法继位,而非篡位。
  
  李嗣源继位时已过花甲之年。千多年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四十三岁出亡,十九岁乃得入,登基时年六十二岁。可谓是“大器晚成”。与重耳相似的是李嗣源也是年过六旬才登大宝; 不同之处则是重耳仅仅是个诸侯、是个公; 而李嗣源却是号令天下、权掌宇内的皇帝; 况且李嗣源以如此高龄登上皇位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称帝时年龄最长之人!

  李嗣源,沙陀人,原名邈佶烈,成为李克用的养子后改名为李嗣源。
  
  李嗣源年既长,雄武果断; 对属下则谦逊和蔼,每有战功,亦不于众人面前夸耀。平日就带领将士们修理兵器和准备物资,廉洁自律,与人为善。
  一次,他和众将在集会,其他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勇猛善战,而李嗣源却缓缓地说出了那句名言: “公辈以口击贼,吾以手击贼。” 众将听后,都惭愧不已。
  
  乾宁三年( 公元896年 ), 李克用赐李嗣源为横冲都指挥使。两河间遂号李嗣源为李横冲。
  
  光化三年( 公元900年 ), 李嗣源随李嗣昭进攻邢、洺二州, 李嗣昭与汴梁大将葛从周交战,兵败退守青山口。汴军扼守要道,使得李嗣昭的步兵不战自溃,无法收拾。李嗣源从间道赶至, 对李嗣昭说道: “步兵业已溃散,吾等如再后退恐难收拾残局。愿为公决战。不胜而死胜过战败被俘。” 李嗣昭回道: “愿为卿之副将。” 于是李嗣源率部凭高列阵,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其又比划良久,仿佛在调兵遣将一样,汴军被弄得心慌不已。突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策马飞驰,如利箭一般冲入敌阵,李嗣源大声喊道: “奉晋王命来取葛从周的项上人头,汴军将士不要白白送命!”“横冲都”将士横冲敌阵,李嗣昭随后率兵跟进, 一鼓作气将汴军击退。收兵后才发现李嗣源身上四中流矢,血流被股。李克用见后亲自为他解衣敷药,还端过一杯酒来, 抚其后背说道: “吾儿真乃神人,无汝,恐被葛从周笑吾无良将矣。” 李嗣源的英武之名由是命扬天下。
  
  天祐五年( 公元908年 ),李存勗于太原继王位, 随即出兵救援潞州,李嗣源奉命佯攻东南; 与李存璋、周德威、李存审分道合围,大破梁军,取得了夹寨大捷,解除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潞州之围。
  
  天祐九年( 公元912年 ),在李存勖派周德威讨伐幽州的刘守光期间,李嗣源奉命领兵支援,和刘守光的大将元行钦遭遇。
  元行钦是一员勇将,和李嗣源酣战不止,来回共交战达八次之多,元行钦屡次被李嗣源射中。但李嗣源也被元行钦射中大腿,李嗣源忍痛拔下箭头,和元行钦再战。后来,因无法力敌李嗣源,元行钦就自缚请降于李嗣源。李嗣源很大度,没有忌恨元行钦射伤过自己,反而赞道: “汝真是个壮士啊!” 后对其十分器重。
  
  天祐十四年( 公元917年 ),契丹兵围幽州,被契丹迭剌部于越耶律阿保机率领的数十万契丹大军围攻了六个月之后。幽州守将周德威不得不向李存勖告急求援,李存勖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众将说道: “敌人不会长久围攻,如果没有补给,他们便会退去,到时我们再从后面追击杀敌,必获全胜。” 李嗣源认为不可,说道:“周德威尽忠报国,现在孤城被围,危在旦夕,我们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敌人自动撤退时追击了。吾愿领五千骑作为先锋前去援救周将军。” 李存勖应允,命李嗣源、阎宝及李存审率领步骑七万进兵支援。
  在易州( 今河北易县 )集结后,李嗣源和养子李从珂率三千骑兵作为先锋,在山中一路行进。在距离幽州六十里的地方和契丹骑兵遭遇,晋军猛烈进攻,击退契丹军,到达山口之后,又有契丹万余骑兵列阵挡在了前面。李嗣源毫无惧色,对将士们说道:“为将者受君命而忘家,临敌阵而忘自身安危,以身殉国,就在今日了。诸君请看我们父子如何杀敌报国!” 说完率百名“鸦儿军”驰到部队的前面,不慌不忙地摘掉头盔,然后扬起马鞭用契丹话对着契丹将士大声说道: “尔等无故侵犯吾疆,此次晋王命吾督率百万之众出征讨伐尔等,要一直打到西楼( 今辽宁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契丹的老家 ),彻底消灭尔等这些无道的种族!” 说完便跃马持槊,率兵数次冲入敌阵,万马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不一会儿就将一名契丹的酋长俘虏、挟持而回。边冲杀李嗣源还边对契丹将士大声喊道: “尔等小贼不是吾之对手,尔等天皇( 耶律阿保机 )才可和吾较量高下!” 晋军的后援部队随后跟进冲杀,一举将契丹军击溃。
  晋军出了山口继续向幽州前进。
  大将李存审很有智谋,善于指挥步兵。将到幽州的时候,契丹兵已经列好阵势等晋军了。为了吸引契丹大军决战,他将步兵主力放在后面,前面派羸弱的士卒拖着柴草前进,掀起滚滚烟尘。契丹军并不清楚晋军兵力,只知道眼前的晋军数量有限,便鼓噪着冲过来。前面的步兵一触即溃,正当契丹骑兵准备大冲大砍时,李存审命令擂鼓,主力步兵赫然从烟尘中杀出,李嗣源也率骑兵夹击,一举将乱作一团的契丹军击败。契丹军仓皇逃向北山( 今河北古北口 ),丢下遍地的辎重和羊马,晋军追击,斩俘上万。
  班师回魏州时,李存勖亲自到郊外迎接,升李嗣源为检校太保。
  
  同光元年( 公元923年 ),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将李嗣源晋封为检校太傅,并兼任侍中。
  不久,唐梁两军在黄河两岸激战,争夺杨刘这个对双方来说都事关大局的战略要地。
  为争取主动,李存勖命李嗣源领兵袭取了郓州,并击退了后梁大将王彦章的援军,后在李存勖援军的配合下,李嗣源攻克中都,俘虏了王彦章,杀敌数千人。接着李嗣源率领精骑兵为先锋,昼夜兼程,直插梁都汴州。
  十月九日, 李嗣源抵达汴梁城下,先攻封丘门。城内空虚,仅有控鹤军四千余人,开封尹王瓒只好献城投降。梁末帝自杀,后梁亡灭。
  同日,李存勖率兵赶到。看到前来迎接的李嗣源时,李存勖是大喜过望,跳下马来,用手紧紧拉住李嗣源的衣服,以头相触说道: “朕有天下,全靠汝血战而得,以后与汝共享天下。” 李存勖即刻加封李嗣源兼中书令之职。
  
  同光二年( 公元924年 )年二月,李存勖祭天礼毕,论功赐李嗣源铁券。其后李嗣源去潞州, 将叛将杨立擒回洛阳。又被晋封为太尉,并任汴州节度使和蕃汉兵马总管。
  
  就在李嗣源为后唐屡立战功,尽心尽责的时候,却逐渐遭到李存勖的猜疑,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因为李存勖的举动而激化: 李存勖完成霸业,建立后唐,当上皇帝之后,渐渐变得昏庸起来,对昔日的功臣们妄加猜疑,先是郭崇韬被冤杀,而后朱友谦又被害,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威望极高且屡立奇功的李嗣源。李存勖密旨朱守殷暗里探察李嗣源的起居活动,朱守殷通知李嗣源: “德业震主者自身危险,功高盖世者很难有赏,公应早做打算,不要招来祸端而无法躲避。” 李嗣源却说道: “心不负天地,祸福由自来,躲避什么,人命在天,汝毋须多说了。”
  
  事情的发展却出人预料。
  同光四年( 公元926年 )年,魏州兵变。李存勖先派元行钦统军镇压,结果被打败。事情紧急,又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只好派已被怀疑的李嗣源领兵前去平乱。
  唐军到了魏州城下,李嗣源决定翌日攻城,但当天夜里军队也发生了兵变,经过一番周折,李嗣源在乱兵的拥戴下,以女婿石敬瑭为先锋,向南进军,回师洛阳。
  这时的洛阳也发生兵变,李存勖死于乱军之中。李嗣源进入洛阳之后,以“监国”的身份掌握了政权,对朱守殷说道:“汝好好管理政务,等魏王李继岌回来后,吾就交权。” 不久后, 传来太子李继岌蜀地被害的消息,李嗣源接受了众大臣的劝进,继位称帝。建元天成,是为明宗。

  李嗣源在他六十岁的时候继位,在位共七年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严惩贪官和宦伶,赏赐清廉之臣。
  
  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在大唐的法律中有一些条文规定了官吏和贵族享有特权: 如其犯罪,可以先请求皇帝裁决; 如皇帝认为可以减免处罚,就依其旨意去办,此即时人说的“朕即法律”。但诸如谋反、触犯皇帝尊严以及像不敬父母等冒犯三纲五常的行为就不被宽恕了,这类犯罪一共有十种,即是“十恶不赦”这个成语的来源。
  
  李嗣源出身一般,继位后对这些特权不再照顾: 将盗掘唐朝陵墓的温韬和后梁降将段凝赐死; 对豆卢革、韦说这样的士族奸臣先贬于外地,再下诏赐死途中; 对李存勖曾经重用过聚敛民财的租庸使孔谦,顺应民意,果断诛杀。所发的敕书中写道: “使生灵涂炭,军士饥寒,成天下之疮痍,极人间之疲弊。” 不过李嗣源明智地宽恕了孔谦的家属,只是没收了其之家产而没有诛其九族; 命各地节度使撤掉由宦官专任的监军一职,并尽杀宦官; 对于伶人,因李存勖误国一事之隐患,也被杀戮殆尽。
  为警示他人,李嗣源又下诏禁绝一切腐败事项。诏书中说,最近百官中有人任人唯亲,干涉朝政,勾结犯法,扰乱正常秩序。此后,一律禁止。再有营私舞弊、犯法徇私者,举荐其的官员也要贬官或者发配流放。种种手段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的滋生。
  
  对于贪官污吏,李嗣源处罚起来是毫不手软; 而对于清廉的官员则是褒奖有加。
  宰相李愚得病,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翟光邺去后,见李愚是家徒四壁、十分清苦, 官宦之家常见的雕梁画栋、绫罗绸缎、山珍海味的生活在李愚的家里是一点也看不到,病床之上也仅有一条破毯子。翟光邺回去后向李嗣源如实叙述,李嗣源听了深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床上的铺陈之物共十三件。
  
  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言政事的忠臣,李嗣源也经常高兴地给予赏赐。
  大理寺少卿康澄给李嗣源上书,提出了国家不足惧之事五种; 深可畏之事六种。不足惧的事包括一些在当时看来是天上神灵发怒的自然现象,如星星有了异常现象、庄稼受灾等,还包括小人的谗言。康澄之意是要李嗣源不必为这些人力无法影响的事情而影响了正常的施政行为。重要的是要注重自己列举的六种可畏之事,即贤人藏匿、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蔑闻。康澄建议李嗣源对于不足惧的“存而勿论”,对于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李嗣源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对康澄进行奖赏。
  
  其次,力行节俭, 不求奢华。
  
  李嗣源从节俭入手,一反李存勖在位时的奢侈之风,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禽兽、珠宝珍玩之类的奢侈品,并裁撤了一批人员。将后宫中的美貌女子遣送回乡,只留下老宫人洒水扫地,宫中只留宫女一百人,宦官三十人; 教坊只留一百人; 御厨房也只留下五十人,其他人等可以自己选择去向。
  
  修广寿殿时,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丹漆涂饰刚建成的宫殿,使之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道: “这个宫殿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但求宏伟壮观即可,不必华丽。”
  
  为了节省开支,李嗣源还下诏禁止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献马。
  先前西北各部落常以献良驹为名将良莠不齐的马匹送到京城来。朝廷则照良驹价格给予钱财,加上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赏赐,每次都花费不菲,浪费严重,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到情况后,当即下诏严禁此类部落再到京城来献马,另在边疆一带设置马场进行交易,此举是大大节省了开支。
  对于众多皇帝看得很重的虚名, 李嗣源也不追求。冯道多次请求给皇帝上尊号,这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君王来说,很容易就会接受,但李嗣源多次拒绝。这并非装腔做势摆摆样子,李嗣源确实不喜欢这些表面的东西。也许不愿再驳大臣们的面子,最后李嗣源才勉强同意了。李嗣源的尊号是“圣明神武广运法天文德恭孝皇帝”,而“广运法天”四个字还是冯道几次上奏才同意加上去的。李嗣源为人非常简朴,也非常明智,从尊号来看,基本上还是恰当的。
  
  再次,以民为本,宽仁爱民,减轻负担,精简政务。
  
  李嗣源继位后就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如“省耗”,“耗”指的是损耗,即粮食和银两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过程中可能会有消耗,而百姓的散碎银两在重新熔铸成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所以在征税的时候官府就将这些损耗预先加收,但一些贪官污吏却借机加大征收比例,中饱私囊。李嗣源就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废除了。有的诏书禁止富裕农户逃避徭役,逃避租赋。封建社会,官宦大户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因此,有些人就和官宦人家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地写到他们的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这样不仅减少了国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为了征够赋税而将这一部分逃掉的赋税平摊转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即使百姓的赋税和徭役本来并不多,但时间一长,就会越来越重。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将帐簿直接送到中央部门,由其征收赋税和徭役。假如有人隐瞒田地亩数,奖励举报的人,然后加倍征收该户的赋税。另外,李嗣源又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并将五文酒曲( 酿酒的原料 )钱减少到三文。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 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就连本利都不准再收,等于是消除了债务。古代社会里高利贷最重的要数“羊羔率”,其利息是百分之百,且本利相加: 今年十文,年底要还二十文,明年年底就要还四十文,后年则高达八十文。李嗣源的爱民措施在禁止高利息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百姓来说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一些被债务压得无法生活的人解脱出来。
  
  李嗣源对于民间的疾苦十分敏感。
  一年春天,李嗣源在宫中眺望雨后初晴的旷野,远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一片, 原先以为是羊群, 仔细一看, 居然是劳动的百姓。李嗣源感慨不已。后经调查发现,go-vern-ment实行的铁器由国家垄断专卖的制度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地弊端,就下诏予以废除。诏书中说,各地由go-vern-ment部门监制的农具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实用,刚刚使用不长时间,就破损难以使用了。近期百姓虽然庄稼丰收,但谷贱伤农,由于百姓无钱购买农具,以致于私自铸造,触犯了法律。今后,包括农具和其他日用器物,准许百姓自己自由铸造使用,而百姓只需每亩交纳农器钱一文半即可。各地官府所属的铸铁机构除了每年供应军需及其他go-vern-ment所用外,只能产生铁,并按现价每斤减十文出卖给百姓,即使是熟铁, 百姓也可自选。原来一些官府的经营机构和官吏全部撤消。这样做不仅是给百姓节省了一笔花费,更重用的是百姓自己铸造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对于农业生产所起的作用更大。由于这项措施效果很好,后来的后晋、后汉和后周都继续推行,没有废除。
  有了上层的体恤和支持,后唐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很快,几乎每年都能丰收,再加上没有战乱侵扰,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除了在政策方面为百姓谋福利外,李嗣源对于大臣一些劝导爱民的忠言也是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冯道和他谈到民事时说道: “庄宗在末年时不知体恤百姓和军士,迷惑于声色歌舞之中,使人怨而国乱。陛下现在威望很高,天下五谷丰登,此亦陛下您实行仁政的结果。愿陛下居安思危。” 李嗣源非常赞同,又问冯道民间有何疾苦,冯道便给他念了一首聂夷中的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 李嗣源听了,异常感动,让左右侍从记录下来,自己经常拿出来诵读,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常想着百姓的疾苦,为民谋福。
  
  在爱民的同时,李嗣源也勇于承认过错,并及时改正。这方面有两个典型的例子。一是抚恤冤死儿童的父母,二是放松酒曲专卖制度。
  
  一次,巡检军使浑公儿对李嗣源当面报告: 有百姓二人,用竹竿练习搏斗,似乎有反叛之心。李嗣源听了大怒,马上命石敬瑭去调查处理。后来安重诲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两个小孩子在闹着玩,但这时候那两个儿童已经被处死了。李嗣源后悔不已,将所有相关责任人严厉处罚。浑公儿由于诬陷致人死命,处以脊杖二十,罢免所有官职,发配到边远地区的登州( 今山东蓬莱 )。石敬瑭由于没有调查清楚真相,致使冤案发生,复奏时还夸大其词,任意诽谤,最终使无辜儿童丧命,还使李嗣源有了过错,但念其是皇帝的女婿,是附马, 是国亲,而且有功于国家,最后罚俸一个月。在封建社会,贵族和官员有司法特权,官员犯法一般可以用官的级别抵罪,或者因为皇帝的宽恕而减轻或免于处罚。李嗣源为安抚儿童的父母和亲属,赐绢五十匹,谷子和小麦各一百石。最后,李嗣源下诏,以后不论首都和地方的死刑案件,都要仔细审查,不得徇情枉法。为表示自责, 李嗣源“减常膳十日”,以此向冤魂谢罪。
  
  李嗣源为吸取李存勖吝啬导致兵变的教训,经常赏赐军队,因而国库紧张,就命孔循担任租庸使,适当增加了一些税收,将酒曲实行国家专卖就是增加收入的一项措施。
  五代时期在历史上以法律严酷和刑罚残酷而出名,对于私自贩卖食盐和酒曲的,有的一斤以上就要处死。刑罚也有断舌、断筋、折足、腰斩、凌迟( 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 )等酷刑。孔循为人严酷,所以不论私自酿造酒曲多少都一律处死。
  后来发生了一件和酒曲有关的冤案,孔循依照酒曲专卖法将一家人杀死于洛阳。李嗣源看到这种结果,非常不安,于是下诏放宽酒曲专卖制度,允许民间自己酿造,在秋天征税的时候每亩交纳五文钱的酒曲税即可。
  
  李嗣源撤消有名无实不起作用的机构; 下诏命军队就近征集给养,节省了运输费用,减少了国家开支。种种措施, 使得李存勖在位时期的一些不得民心的政策基本上改正了过来,政治开始清明,为今后的治国安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乱世之中,李嗣源的爱民便民措施显得难能可贵。而李嗣源确实算得上是有道明君。所以其被后世称之为五代明君。

  虽然政绩很好,李嗣源还是很谦逊,时常教导次子李从荣: “朕少年时遇上乱世,没有时间读书,是在马上取得的功名。汝要用心读书,不要像朕这样目不识丁。朕已经老了,没法再读书了,只是听别人讲讲, 明白些道理罢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李嗣源政绩评价颇高: “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但李嗣源的大臣们却没有很出色的,加上李嗣源对于如何用人,特别是任用宰辅大臣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所用之人皆非大才,《旧五代史》评其“君亲可辅,臣子非才”是颇为中肯的。
  
  李嗣源统治时期,掌权的基本上是任圜和安重诲两人。此二人虽对李嗣源忠贞,办事也认真,但两人之间却不能互相配合,反而互相攻击,弄得朝政混乱,大臣之间也不能团结。
  
  任圜的才华出众,任平章事兼判三司。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判三司相当于财政大臣。
  
  任圜大权在握,初期忧国忧民,尽职尽责,政绩突出,国库充实,军民富足。而安重诲出身于内迁的少数民族,有文化但不精通为官之道,对于管理大臣们间的关系更是门外汉。《旧五代史》言其“志大才短,不能回避权贵,亲礼士大夫,求周身辅国之远图,而自恣胸襟。” 即谓其有治国雄心,却无治政之才。对大臣既不能包容,又不会量才使用。成为枢密使, 大权在握以后,变得日益骄横,肆意排挤他人,不但和任圜争夺权力,有时竟当着李嗣源的面和任圜争执,互相谩骂。
  
  一次, 他们俩又当着李嗣源的面因为意见不和争吵起来,互相指责,大声谩骂。李嗣源气得退朝回宫,侍奉的宫女也感到不平,对他说道: “妾身在长安宫时,也从未见过大臣上朝奏事时敢如此放肆。他们这样是轻视大家( 皇帝 )啊!” 李嗣源听后, 对俩人更是恼恨,为以后他们俩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后来安重诲为报私仇诬陷任圜,任圜罢官后安重诲还不放过,又用谋反的罪名进一步陷害他,擅自将其杀死。李嗣源知道后不便直接处理安重诲,怒气压在心里,安重诲这样做也将自己推向了死路。安重诲除去任圜之后更是目中无人,即使面对李嗣源说话时也不注意,不讲君臣之礼,有时甚至用辞职来威胁。全然不知在李嗣源面前要收敛一些,顾及皇帝的尊严。李嗣源为了出心中恶气,让范延光也担任枢密使,达到牵制安重诲的目的,到此时安重诲才有些害怕,但是为时已完。
  
  不久,蜀地的董璋反叛,李嗣源让石敬瑭前去讨伐,安重诲出于立功避祸的考虑,也请求去督运粮草。安重诲由于心急,让相关人员夜里也赶路运粮,结果许多人掉入山涧摔死。李嗣源听了旁人带有诬陷性的报告后,平日的怜悯百姓之心再加上往日安重诲的傲慢无礼,于是李嗣源下诏命安重诲返回京城听候处理,中途又罢免他的枢密使之职。安重诲惊恐不已,上书请求退休回乡。李嗣源没有放过曾经让自己难堪、对自己无礼的安重诲,派人拿着诏书要了安重诲的性命。
  
  安重诲和任圜两人不知协力辅佐李嗣源,反而相互排挤陷害,结果不但自己和任圜双赴黄泉,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是悲剧,对于国家来说更是损失--使李嗣源无能人可用,对国家政事起到了极坏的反面作用。
  
  李嗣源是年老继位,老人有老人的特点,喜欢听一些好听的话,喜欢大家尽量顺着他,同时想的事也多,有时不相关的事也会联系起来。
  作为文盲的李嗣源并不太清楚皇位继承的重要性,没有想过由谁来接替自己。有大臣提出立太子以为日后考虑,年老的李嗣源却认为是逼其让位,眼泪也流了出来。此后没人再敢提此事了。
  
  李嗣源有四子, 长子李从璟在魏州兵变时身亡, 次子李从荣正当壮年, 三子宋王李从厚与四子许王李从益则年纪尚幼。
  
  次子李从荣先被封为秦王,又任为河南尹、尚书令、侍中兼判六军诸卫事,后又加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表明李嗣源打算立李从荣为继承人,可是又不明确立其为太子,使大臣们不知该辅佐谁,造成群臣观望,导致数派分立, 而李从荣则内心不安。
  
  龙启元年( 公元933年 ),李嗣源患病之时,常和一些奸佞小人胡混的李从荣因数日未见李嗣源,以为父亲已经去世,害怕自己不能继位,被他人抢去,就率卫兵一千先列陈于天津桥,继而攻打宫门。准备进宫弄清虚实,如父亲已去世,就继位称帝。枢密使朱弘照闻讯,派兵围攻,将李从荣击退,李从荣逃回府中被杀。事起仓猝,祸生肘腋,李嗣源在弥留之时听说李从荣被杀,悲痛得几乎从病床上翻滚下来,昏迷清醒数次。最后召李从厚回来侍候,六日后,李嗣源终因受惊、愧恨交加而死去,年六十八岁。
  
  在李嗣源死后, 林林种种的多方面原因使得后唐没能继续存在下去;还不到两年后唐就消亡了。
luoyangshi_da.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

关注

75

粉丝

937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5 10:27 , Processed in 0.039919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