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947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最最爱的十三爷--爱新觉罗,胤祥--修改关闭中

[复制链接]
39471 122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7: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在雍正朝特殊地位举例 BY 洗桐女史

雍正大笔一挥,说十三管事太多,这点小事不必议处,整个一个户部就拿个侍郎出来顶替,罚三个月俸完事。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其他那些管旗务的王爷,如崇安、锡保等 ,动辄罚俸,竟然累计了十年之多。而十三掌职最多,历时最久,竟毫无处分,不能不说小四太偏心。

雍正是一个有着鲜明性格,大爱大恨的人,在他的身上固然有理性的一面,但是也不乏感情用事,用个人的好恶去处理问题的情况,不但对允祥,就是对张廷玉、鄂尔泰这些宠臣又何尝不是袒护有加。

举个例子,就在雍正死前不久,雍正十三年三月,都察院议:“吏部堂司官误将暂停铨选之州判孟柄引见,文选司郎中应罚俸一年,堂官应罚俸三个月。”雍正遂批复道:“此案吏部堂官处分俱著宽免。至于大学士张廷玉实无应处分之处,即宽免二字,朕亦不忍出诸口。伊与大学士鄂尔泰二人办理事务甚多,自朝至夕,无片刻之暇,以一身之精神,岂能于部中一切细事悉行查到。从前曾降谕旨,鄂尔泰于旗务公错不必入议,今应照此例。嗣后鄂尔泰、张廷玉兼管户部,凡堂官公办之事,有似此处分者,伊等俱不必入议。”其“偏心”若此。

宠臣犯了错,倘若皇帝有心偏护,加以宽免也就罢了,可是某人偏偏不只是心中做事,而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我就是要护着他们。最明显的就是鄂尔泰和杨命时二人同时所上的庆贺黄河清的本章俱不合定式,雍正却将鄂尔泰免议,杨名时议处,还振振有辞,说什么鄂尔泰公忠体国,朕不忍以此小节而加以议处,而杨名时则是沽名钓誉之人,朋比欺朦,从不实心办事,毫无亲君爱国之心,和鄂尔泰相去霄壤。今若以因鄂尔泰之事将就推及,也宽免了杨,则是赏罚不当,反失公平待下之道。”偏心偏的那么明显,则真让人叹为观止了。或许这也就是雍正性情中很真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性格中令人诟病的一部分。


十三决不像雍正说的那样一点外快不收。李卫参石礼哈的折子上说:“臣和石礼哈都是交怡亲王照看的人,石运了大量大理的良马出云南,说是进献给怡亲王的(李卫觉得是应该的),而事实上是送年羹尧的(这就算结交权臣,阿谀奉承)。”其实送马给年还可以解释为支持部队建设,而给怡亲王则完全没道理,但在李看来却完全理所应当,雍正也无异议。可见十三在外官眼里的地位,和其获得馈赠的必然性。

历朝历代所竖立起来的“楷模”大都具备了“廉洁”这个最基本的品质,这本身就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我就不相信,十三真的如雍正所说,给皇帝勘陵,怕骚扰当地的百姓,而只吃一顿饭。在雍正所创造的舆论氛围中,十三不是人,而是一个神了,套句雍正的原话就是“宇宙全人”。这样失真的十三可敬是可敬,但是却不可爱。还是喜欢传教士所记载下来的那个圆滑而有威势的“凡人”十三。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7: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死后的一年多的政坛窘迫 BY TOUTOU

谈一个政治人物的重要性,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人亡政息”,十三死后,营田、军需、户部都出现了类似的局面

关于营田:这个被晚清笔记作者称为“宪宗朝第一功”的宏伟事业,在十三死后彻底垮掉了,八年底就出现了各处水利设施损坏无人管理的局面。雍正痛心疾首的说:直隶水利营田,吾弟怡贤亲王殚数年之心力,区划经营为小民兴万世之力,定规模。而贤王薨逝,遂至防护多疏,堤岸漫溢,朕心忧虑,深恐将来日渐废弛,前功尽弃。特命九卿筹划善后之策,今览九卿所议,多属浮辞,至云:“凡怡贤亲王所欲行而未竟者皆分别缓急次第兴工。”此语更属支离,夫已行而未竟者则王之事,若云欲行而未竟者,此乃游移影响之谈,巧卸其责于王矣。王既未曾见诸实行,则以后办理之事皆诸臣之事。若办理妥协,王不居功,若办理不妥,而以“欲行”二字归过于王,朕岂忍闻此语乎?

这段文字一方面体现出雍正对十三的维护,一方面也看出水利营田事业的行将就木。而十三在世时一个县的垦田量就达到三百余顷。

关于军需。十三生前是“挽输数年,海内未尝知有用兵之事。”而十三刚死一年,雍正就在军需运输上闹了大笑话。十三当年经常采取让晋商秘密购办军需的方式,和雍正配合默契,从没出过差错。十七接手此事,也想照方抓药,派了个商人办军需,让山西巡抚以行迹可疑抓了起来,写折子问雍正。雍正和十七根本没默契,不知道这事,也不问问,直接朱批“岂有此事,光棍冒诈无疑,严审定拟具奏。”巡抚行文内务府,户部,闹了个满城风雨,最后知道是真的。十七没面子,雍正更没面子,只好说“从前未料及此,然亦本人玄语糊涂自取。”至于西北战场,雍正更是说,“怡王薨逝,乏枢机运筹之助。

关于户部。雍正十二年连续两任户部尚书拟罪斩监后,罪名都是“将怡贤亲王殚精竭虑所立之良规任意更张”。连乾隆都说:怡贤亲王整顿户部,其后部务又至荒废。

十三不死,西北不致兵败,岳钟琪得以保全,鄂尔泰不必来京,苗疆无事,雍正末政也不会惨淡收场。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6 15: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雍正朝红人/胤祥

《玄机》 高冕
雍正帝即位后,在众兄弟中,与允祥关系最铁,史家称之为“亲密无间”。允祥从雍正帝那儿得到的荣宠极高,从整个清代来看,也是顶级水平。将自己与允祥的关系,界定为千百年一遇的“圣王贤臣”关系,足见雍正帝对允祥的满意程度。胤禛生性刻薄寡恩、残忍多疑。在这样一个君皇跟前,允祥要得宠固宠决非易事。他到底有何秘诀?
雍正朝红人/胤祥 交出自我

  雍正一朝,最得宠走红的臣子当属怡亲王允祥。

  康熙帝共生育儿子三十五个,除早夭者外,叙齿排行的二十四人。雍正帝胤禛排行第四,允祥排行第十三,比胤禛小八岁。雍正帝君临天下后,在众兄弟中,与允祥关系最铁,史家称之为“亲密无间”。允祥从雍正帝那儿得到的荣宠极高,放到整个清代来看,也是顶级水平。雍正帝说:“朕实赖王(允祥)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将自己与允祥的关系,界定为千百年一遇的“圣王贤臣”关系,足见雍正帝对允祥的满意程度。

  胤禛生性刻薄寡恩、残忍多疑。在这样一个君皇跟前,允祥要得宠固宠决非易事。他到底有何秘诀?

  允祥为人做事很绝,胤禛因此由衷地感动,由衷地信赖,由衷地以一个皇帝所能使用的方式给予褒奖。

  允祥之绝一:替人受过,愿把牢底坐穿。

  在惨烈的皇位争夺战中,允祥投靠势单力薄的胤禛,并且关键时刻肯效死命。康熙朝皇太子之位争夺血腥残酷,激烈程度为整个清代之最。众多皇子结党谋夺皇太子之位,朝野文武大臣各附一党,多派势力纵横捭阖、明争暗斗,都想置政敌于死地。当时,势力最大的是皇八子允禩派,当时暗里挖空心思谋夺皇太子之位、明里装作富贵闲人的皇四子胤禛,将皇八子允禩视为自己的劲敌,以巧妙的、几乎不为康熙帝察觉的各种手段与之较量。皇八子允禩有才干、人望好,皇子多投靠依附于他。相比之下,皇四子胤禛势孤力单,连同母胞弟允禵都不帮他。特别是皇十四子允禵,先是依附于允禩,继而自立门户争夺皇位,成为胞兄胤禛的死对头。允祥是胤禛的同父异母弟,他不嫌胤禛势孤力薄,与他结成一党,积极谋夺储位,卷入党争漩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将皇太子允礽废黜后,惩处争夺皇太子之位的皇子,允祥与皇长子允褆、废太子允礽同时被捕圈禁。为救胤禛,允祥大包大揽,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使胤禛得以开释,摆脱干系。

   允祥为保全胤禛禛,失去皇父宠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本来,他也是一个颇受皇父宠爱的皇子,自幼受过严格教育,日常侍奉康熙帝于宫廷内外。允祥“生秉粹质,至性过人”,童真无瑕,对皇父十分崇拜,“尝随行,以稚弱未能前视,圣祖过,循履迹伏地嗅之,其孺慕诚切如此”。他为皇父所钟爱,经常参加祭陵、出巡等重大活动。十三岁起就跟随父皇巡幸,康熙帝一生六次南巡,他参加四次,成为参加次数最多的皇子。这显然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殊荣。他对治水很有一套,堪称谙练,曾多次跟随康熙帝巡视永定河等河道工程。在以农为本的华夏中国,治水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治国本领。他还精于骑射,具有过人的胆魄和勇气。有次出巡狩猎,一头猛虎突然呼啸而出,直扑过来。在性命交关之际,允祥“神色不动,手利刃刺之”,目击者无不为其神勇所折服。他多才多艺,善写书法、著诗文。具备如此综合素质的皇子,康熙帝喜欢时常带在身边、出入扈从,实属自然。若不是卷入党争,尤其不成为铁杆式人物,生性宽仁的康熙帝完全可能给他一个很不错的政治前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后,为求得诸王子间的政治平衡,加封诸子爵位,封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为亲王,皇七子允祐、皇十子允誐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允祹、皇十四子允禵为贝子。这次晋封爵位,比允祥年龄大的兄长有份,比他年龄小的弟弟也有份,独没他的份。获得封爵的这些皇子,大多是争夺储位的活跃分子,但他们善见风使舵,有讨取皇父欢心的能耐,生性仁厚的康熙帝宽宥了他们。按照清朝定制,皇子十五岁著封。而时已二十三岁的允祥,死心眼,不回头,是头犟驴,因而被皇父一直禁锢牢中,皇恩浩荡时,他也未能沾上一星半点。允祥从二十二岁那年关入牢狱,到康熙六十一年父皇去世那年才重见天日,在牢里度过近十四个春秋,走出牢笼时已年届三十六岁。身在禁所,压抑落魄自不待言,还有性命之虞,很容易中政敌的阴招,被害夺命。皇长子胤褆、废太子允礽、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等失势之辈,就是在牢中困毙或遭阴招而死的。允祥踱步在牢狱的黑暗中,并不料知胤禛会有荣登九五之尊的那一天,也不知自己这份苦难何日是头,但他为了保全胤禛的政治前途,置生死于度外,愿把狱底坐穿,这怎能不叫胤禛撼心动魄呢!

  允祥用自己的牢狱之灾,终于换来四阿哥胤禛的皇帝宝座。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去世,胤禛掌控皇权,立即下令将圈禁于内务府高墙内的允祥放出。第二天,胤禛任命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与贝勒允禩、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共同佐理朝政。同日,将允祥从闲散皇子破格晋封为和硕怡亲王。对胤禛而言,总理事务大臣四人中,允禩及其党羽马齐为死对头,将他们推上高位,出于斗争策略的需要;隆科多帮助他用非常手段夺得皇位,动荡时期不得不加以笼络;而允祥曾为他坐牢卖命,是两肋插刀、肝胆相照的铁杆兄弟,是足可信赖的心膂。因此,总理事务大臣名为四人,核心灵魂人物实际只有允祥一人。

  允祥从前朝落魄囚徒,一跃成为威势显赫的亲王,实掌辅政大权,成为朝廷二号人物。

  这是当上皇帝的胤禛,对肯效死命之人的天恩地谢。

  允祥受到如此器重,对胤禛更加忠心耿耿,办事更加卖力,辅佐胤禛?渡过初政难关,坐稳龙廷,巩固皇权。雍正帝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说,“辅政之初,阿其那(允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王(允祥)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宄不得肆其志”。

  允祥之绝二:送上门的白花花银子不要。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晋封允祥为和硕怡亲王后,考虑到他在皇父康熙帝当政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援引康熙年间自己和允祉等人分封亲王每人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的先例,赏给允祥二十三万两白银。面对这笔巨款,府中平寒的允祥坚决不受。经雍正帝再三再四颁谕指示,允祥才接受十三万两,其余十万两固辞不受。雍正帝只好另行施恩,命由允祥兼管的佐领(满人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一牛录之长,汉译称作佐领)都归他统辖,并增赏其侍卫和亲军。后来,雍正帝又援引给予裕亲王的待遇,命允祥“支官物六年”,他又固辞不受。雍正帝当皇子这么多年,四十四周岁才做皇帝,在藩邸冷眼旁观几十年,“于群情利弊事理得失无不周知”,深知满朝文武、贵族官僚普遍嗜钱如命,为了弄钱,贪污受贿、搜刮敲诈,无所不用其极,像允祥这般惟恐银子咬手,送上门来的白花花银子不要,实属罕见。允祥如此清廉,令雍正帝为之振奋,对他掌管朝廷财政大权更加放心。

  允祥之绝三:铁腕理财,功及三朝。

  康熙晚年用兵西北,各地拖欠赋税,国库空虚,加上官吏贪污渎职,朝廷财政混乱,经济呈现衰退趋势。雍正帝是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上台伊始就提出“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的奋斗目标。他知道,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必须振兴经济,而要振兴经济,必先整顿财政。雍正帝掌权不久,就任命允祥总理户部三库事务。户部三库,银库、缎匹库和贮藏茶、蜡、铜、铁等物的颜料库,历来是朝廷的钱袋子。钱袋得由最信得过的人来掌管。钱袋子有毛病,漏洞百出,即使金山银山搬进来,最终也是一场空。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清廷设立会考府,雍正帝命由允祥主持该府事务,“专司各省事件及一切奏销钱粮”。过了两个月,雍正帝又任命允祥总理户部事务。这一任命,改变了祖制,因为顺治元年就下令停止贝勒总理户部事务,改由尚书总理部务,顺治八年(1651年)虽一度恢复以诸王、贝勒总理部务,但第二年就停止了这一做法。雍正帝从任命允祥开始,使户部长官由以往的常设内阁尚书负责制,改为不常置的特简宗室亲王、大学士兼理部务制。户部负责管理全国二十七省区疆土、田亩、户口、财谷政令,包括掌管钱币事务的机构钱法堂和宝泉局。因此,雍正帝命允祥总理户部,就是将朝廷财政大权交到他手上。

  允祥明白,整顿财政对于雍正新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思。财政混乱,没有钱花,雍正朝要想政治一新就是一句空话。康熙帝留下的户部,历年“库银亏空数百万两”,钱粮匮乏,国库空虚,管理上积弊丛生。允祥将“整理财政、清查赋税”,作为雍正新政的第一战役来打,殚精竭虑,夙夜匪懈,豁出命来理事。允祥上任时,滞积案牍如山。他革除旧有陋习,奖励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官吏和办事人员,并明确规定完成整顿任务的期限。一手悬鞭挥策,一手奖以利禄,效果非常明显。四十日期限一到,“旧案数千,悉经理就绪,部务于是一清”。

  钱与命一样,最关乎贵族官僚的切身利益。如果身怀私欲,没有一张铁面,没有铁的手腕,绝难整顿好财政。

  允祥认账不认人,只对皇上一人负责,不到三年时间,稽查和驳回不符合规定的奏销项目近百起,给贪官污吏营私舞弊的恶习以沉重打击。在此期间,他查出户部库银亏空二百五十万两,经雍正帝批准,勒令有关官员限期赔缴或逐年补偿。允祥不做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软蛋,对造成朝廷财政亏空者,不论王公贵胄,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僚,一概严惩不贷,绝不网开一面。其兄敦郡王允誐、履郡王允祹,内务府官员李英贵等,凡上了追索名单的,勒令追缴,赔缴不足的,变卖家产偿还。总之,吃进去的不义之财都要吐出来,一个子儿也不能少。这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涉案者无不剜“肉”出“血”、颜面扫地,他们对允祥恨之入骨。有些官员也认为允祥过于苛刻无情,招致舆论不满。

  雍正帝对允祥的做法及政绩很满意,站出来为他撑腰,说这些严厉措施势在必行,允祥只是遵旨而行,全然不关他的事。

  经允祥铁腕整肃,财政局面为之一新,“稽核精密,出纳有经,径窦为之肃清”,雍正朝由穷变富,“府库岁有余羡,国用益饶”。

  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雍正帝颁布上谕,表彰允祥在王朝财政方面作出的贡献,赞誉他“涤弊清源,劳绩茂著”。

  雍正朝国库渐盈,积存白银达六千万两之巨,成为清代最富庶的时期,乾隆初年国库积存白银六七千万两,主要是雍正朝留下的遗产。雍正朝在整顿财政、振兴经济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使康熙后期的财政混乱和经济颓势得到挽救,为康乾盛世架起坚实的桥梁。允祥铁腕匡弊、拨乱反正,成效卓著,功及三朝。

允祥之绝四:吞吃泥巴,固守臣道。

  胤禛信佛崇佛,自幼喜爱阅读佛家典籍,成年后与僧人过往甚密,曾自号“破尘居士”,又称“圆明居士”,当上皇帝后,自称“四和尚”,甚至在宫中举行法会,亲自说法,收门徒十四人。他热衷于修缮古刹名寺,江南荆溪(今江苏宜兴)崇恩寺、浙江绍兴报恩寺、舟山普济寺和法雨寺,南岳衡山、西岳华山的佛寺,都由他特发帑金,进行扩充修葺。信佛的雍正帝相信人能够轮回转世,相信肉体死后灵魂不灭。因此,他对修建自己陵寝非常重视。要建一座好的陵寝,首要的是要找一块上吉之地。雍正四年(1726年),他把这一重任交给干练忠诚的心腹重臣允祥,命另一位心腹张廷玉辅助,工部、内务府负责具体办理建陵事务。

  顺治、康熙二帝陵墓都建在遵化,允祥等人自然在遵化一带寻找吉地。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仔细寻觅。第二年四月,允祥终于在九凤朝阳山看中了一块陵地,雍正帝也点头同意。谁知开工后,发现穴中之土杂有砂石,雍正就不满意了,他说这块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允祥转而又到别处寻找,经过四处踏勘,确认遵化一带再无意中之地。于是,甩开大步朝北京西南方向踏勘。翻山越岭,栉风沐雨,经过精心勘察,允祥总算在易县泰宁山太平峪找到一块上好陵地。允祥上奏说,这块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对这块陵地也十分满意,认为“山脉水法,条理分明,洵为上吉之址”。

  允祥为选陵址千辛万苦,千挑万拣觅得的陵地风水又这么好,既有利于万年之后安身,又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兴旺。雍正帝对十三弟心生感激。他以允祥经营吉地居有首功为由,把自己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允祥听后,“惊悚色变,惶恐固辞”。他认为这块地只有大富大贵之人能够享用,自己身为臣子,绝不能在属于帝后们的陵地上修建陵墓。他在涞水县境内为自己找了一块平善之地作为墓址,认为才是他所适用的,奏请雍正帝赐给他。雍正帝知道其铁了心,不得不同意他的请求。允祥接到圣旨,高兴得手舞足蹈,说:“皇上待我隆恩异数,不可枚举,今兹恩赐,则子孙俱受皇上之福于绵长矣。”当日,就派护卫前往起土。过了数日,护卫呈看土色,怡亲王允祥竟然“取一块捧而吞之”。

  允祥吞吃自己墓地的一块泥巴,含义幽深。这件非同寻常之事,被郑重载入清官方所著的《清世宗实录》和《钦定八旗通志》,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档”也有同样详细记录。这表明,它引起当时朝廷上下包括雍正帝的高度关注。从后来雍正帝对允祥的评价看,允祥吞土之事,在皇兄那儿确是大大得分的。

   允祥之绝五:敢于举荐政敌。

  康熙帝皇十七子允礼,曾依附皇八子允禩,参与皇权争夺,属允禩党羽,被皇四子胤禛?视为政敌。康熙帝死后,雍正帝采取逐一分割、各个击破的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打击,命允礼罚守遵化康熙帝景陵。允祥上奏,认为允礼此人“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属可用之才,竭力向雍正帝[s:119]。雍正帝采纳允祥意见,进封允礼为果郡王,管理掌蒙、回、藏事务的国家机构理藩院。这是雍正元年的事。当时雍正帝刚执掌皇权,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没有立即对头号政敌允禩进行打击,反而故意赋以重任,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将他由贝勒晋封为亲王,欲抑先扬,麻痹对手。允祥举荐允礼,一石二鸟,既分化了允禩党人,又为心腹不多的雍正帝增添了一位得力助手。

  允礼不负允祥举荐,不负皇上重用,成为朝廷栋梁之材。雍正三年(1725年),他因“实心为国,操守清廉”,获赏亲王俸禄,并按亲王规格增加侍卫。雍正六年(1728年),晋封为果亲王。后来,进一步重用,任命他管理工部,总理户部三库,授宗令、管理户部,并办理送达赖喇嘛还藏、循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官兵,以及治理苗疆等重大事务。雍正帝临死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辅佐年轻的乾隆帝处理军政事务,成为举足轻重的显贵重臣。

  允祥还向雍正帝极力举荐并非科班出身的李卫,说此人“才品俱优,可当大任”。后来证明,李卫此人的确具有不同寻常的施政才能,后来仕途通达,官至疆臣之首直隶总督,成为雍正朝赫赫有名的模范三督抚之一。他还举荐了很多人才,后来官至福建总督的刘世明也在其列。

  在举荐的人才中,一为雍正帝临终付托重臣,一为全国疆臣之首,允祥看人之准,由此可见一斑。雍正帝说,允祥“为国荐贤之处甚多”。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实际上是对允祥识人荐才的高度评价。

  举者尽贤,且有大贤,这是允祥的又一过人之处。

  ……

  诸如此类,一件件一桩桩,允祥为人做事之绝,还有很多。

  他精通河工,曾奉命治理直隶、江南水道。雍正三年,由于京畿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直隶暴发大水灾。经允祥寒暑靡间、躬亲治理,直隶地区水患变成水利,数千里沮洳污莱变成丰收沃野。随后,允祥又赴江南,治理黄淮水患。当时江南水道,除河淮之外“多致浅塞”。经允祥领导治理,“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亿万生灵,永受其福”。对此,雍正帝给予充分肯定,说他“兴田功于畿内,粳稻连畴;筹水利于江南,河渠顺轨”。

他还颇通法律,负责办理过数十起大案。这些案子每桩牵涉人员都很多,情况错综复杂。允祥审理非常慎重,而且不搞刑讯逼供,认为“听讼之道,求诸词色以察情伪,设诚以待之,据理以折之,未有不得其情者。惟大猾狡狯,不得已而施之敲。若概用重刑,锻炼成狱,三木之下,何求不得?”这一高见,雍正帝深为赞赏,命全国司法部门将允祥这些话“刻木榜置堂署,时时省览”。


  允祥还是军机处领班大臣。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清廷下令,准备兵分两路,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叛乱。当年五月,为出兵西征作准备,在北京南苑举行大规模阅兵,允祥担任阅兵活动主要组织者。次月,雍正帝命在内廷设立军机处。这是清王朝设置军机处的开始。当时,这个机构直接秉承皇帝旨意,主办机密军务。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雍正帝的专断独裁,也把封建王朝的集权推向新的高潮。军机处领班大臣职要权重,雍正帝经过长时间“筹算”,决定将此重任交给允祥。允祥积极筹划,倾奉智慧,为平息西陲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允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管理户部,又是军机处首揆,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位高权重,综理万机。他还兼督领雍正帝经常居住处圆明园八旗禁军之责,负责雍正帝日常处理政务之处养心殿的用物制造,办理诸皇子事务和雍正帝藩邸旧务,代行祭祀办理雍正帝临时交办的各类差务,可谓职任繁多。

  有的事比天还大,有的事细腻如丝,无论事大事小,也无论何等艰难繁杂,允祥总是精益求精,做一事成一事,做一事成一绝。雍正帝说,允祥“凡宫中府中,事无钜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无不精详妥帖,符合朕心”。

  总理事务,夙夜匪懈,呕心沥血,造成生命大量透支。允祥生命不止,理政不息。他将自己一百几十斤,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雍正王朝。

  雍正七年十一月,积劳成疾的允祥倒下了。他所居住的交晖园与圆明园邻近,雍正帝常派御医过来治疗,并多次打算亲登亲王府看望,被允祥恳辞谢绝。允祥病中仍关心朝廷大事,隔十天半月就硬撑着入宫觐见皇上。后病情日重,为避免雍正帝登府看望、增添忧伤,他特地搬到京郊西山养病。允祥一生不居功、不自傲,谦虚谨慎贯穿始终。临终之际,对身后之事逐一作出交待,并反复叮咛他死时殡殓“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宝之属,概不可用”。他还亲手画了一幅坟茔图交给妻子和儿子,嘱咐道:“(我身后)茔地之制,悉照会典所载亲王之礼行,毋得稍有逾越。如或稍过,则汝等违我之治命矣!”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允祥生命垂危。雍正帝获悉,急从圆明园起驾前往探望,还未赶到怡亲王府,允祥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四十四岁。这对感情至深、互为依赖的君臣兄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允祥为人做事如此之绝,说到底是因为他对皇兄雍正帝有着深透的了解,对如何为人、做官、处事到了近乎大彻大悟的境界。

  允祥与皇子时代的胤禛?关系就很铁。胤禛将十三弟视为知己,争夺皇太子之位时结为一党。出于竞争需要,为对付共同的政敌,兄弟俩自然少不了独对密谋、推心置腹。以允祥的天资,对兄长胤禛的心灵解读,自然也就高人一筹。

  胤禛谋取皇位后,军政大事千头万绪,同时还需要防范和打击胤禛党人,需要一位足可信赖、才能出众、身份显赫的人物替他总理军政大事。这个人非皇十三子允祥莫属。允祥遂成了雍正帝的心腹股肱。处于这样一个位置,经常听皇兄耳提面命、下达密旨,允祥对领会吃透皇兄决策意图,也就有了其他任何人所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因此,皇兄雍正帝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应该如何满足他的需要,怎样贯彻落实他的决策意图,等等,允祥心知肚明,非常清楚。

  更为重要的是,允祥此人天分很高,而又自律很严。自成为皇太子党争牺牲品坠入监牢之后,他站在暗处,对在明处继续着的形形色色争权夺利行径看得更为清楚,看清了那些局中人种种昏头之处;他在黑暗和阴冷中反省自己,对大本大源之事有了冷静、深透的觉悟,面对怎样做人、怎样做官、怎样处事的人生基本问题,也就有了鲜明的答案,从而掌握了人生的指南和舵把,即便平步青云、大权在握,甚至权倾朝野,也不迷心窍、惑失方向,始终老老实实、精明能干地做一个皇兄所需要的贤臣和能臣。

  允祥好事做绝,雍正奖赏越格。

  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雍正帝就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制成大匾赐给允祥,并颁旨说:“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而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这就是说,八字之中‘敬诚直廉’四字他尤其看重,轻易是不赐给朝臣的。他还对嘉许允祥的八个字逐一作出解释:所谓忠,即“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盖其忠君亲上之念,肫恳笃挚”;敬,即“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诚,即“精白一心,无欺无伪”;直,即“直言无隐,表里如一”;勤,即“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慎,即“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廉,即“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明,即“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得弊周知,贤愚立辩”。通过对这八个字的解释,对怡亲王允祥的为人做事,给予高度评价。

怡亲王允祥英年早逝,雍正帝辍朝三日,悲恸不已。第二日,他又亲自前往祭奠,对怡亲王祭礼作出专门安排,并颁谕:“怡亲王毙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雍正帝还亲自素服一个月,一月之内不举办任何宴会。

  允祥死后第三日,雍正帝谕示内阁,“凡告庙典礼所关有书王名处,仍用原名,以志朕思念不释之意”。将“允”改为“胤”,恢复其名为胤祥,不避皇帝“胤禛”之讳,体现了雍正帝对这个弟弟的格外敬重和亲密。因此,后修的《清圣祖实录》、《钦定八旗通志》等官方书籍中表述的,雍正帝诸兄弟中,独胤祥一人书写原名。为了与雍正帝名字多少有点区别,撰史者挖空心思,故意省缺“胤”字左边一撇,书写为“?祥”。雍正帝赐胤祥谥号“贤”,为表彰其“嘉谟懿行”,雍正帝“滴泪研墨”,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贤”字前,并给予配享太庙,在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建专祠的待遇。谥号前加上御赐八字,在清代历朝王公中惟怡亲王允祥一人。

  雍正帝还破例提高胤祥陵寝规格。雍正帝认为“园陵之制,则关系国家之典礼,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应当按规矩办事。但以胤祥一生丰功伟绩,若循常制修建其陵墓,他认为太过亏待,于心不忍。最后,他不顾胤祥留下的建茔遗嘱,突破定规,在涞水县为其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陵墓:享堂七间,享堂之外中门三间,内围墙一百丈,中门之内建焚帛亭、祭器亭,中门之外建神厨五间,神库三间,东西厢及宰牲房各三间,碑亭一座,其外为大门三间,周围墙二百九十丈,大门外设奉祠房二十间,再加石桥二座,石碑坊一座,擎天柱二根,神道碑一座。并且从建陵开工之日起,设立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丁五十员,永远守护。按照《钦定大清会典》规定,凡亲王坟茔,一律为“享堂五间、门三、茶饭房左右各三间,碑亭一座,围墙百丈,守冢人十户”。比较两组数据可见,怡亲王胤祥的陵园规模大大超越常规。

  胤祥安葬之日,雍正帝亲往奠送,亲笔为其撰写碑文。洋洋千余言,系统记述了胤祥一生功绩,字里行间充满感情、称赞备至。他还允准京西白家疃、天津、扬州、杭州等各地之请,在这些地方建立怡亲王寺,供人们永远祭祀。

  雍正帝对胤祥处处施以优礼特恩,胤祥可谓“生荣死哀,备生人之全福”。

  胤祥所享宠荣荫及子孙。雍正帝为褒奖胤祥之功,将其第三子弘?晋封为宁郡王,命第四子弘晓袭封怡亲王,其余儿子也加官晋爵。到乾隆中期,允许胤祥子孙王爵世袭。胤祥子孙后代,均达官显贵,权势显赫。

      
Source From: 怡亲王府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6 16: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白家瞳村怡王祠的谕旨



雍正八年六月谕大学士云:“从前怡亲王常在朕前奏称白家瞳一带居民,忠厚善良,深知感激朝廷教养之恩。今王薨逝,而彼地居民人等感念王之恩德,原自备资本,建立祠宇,岁时致祭。舆情恳切,足征王之遗爱在人,而民风醇厚,亦自此可见。朕欲将白家瞳数村地丁钱粮永远蠲免,以为将来祭祀香火之资,并使良民永沾恩泽。尔等确议具奏。”
寻议:“白家瞳等十村庄,具呈建祠之乡民,共三百余户,内有田土者甚少。查得此地附近有入官田土三十余顷,需人耕种,不若将此数村人口酌量多寡,派拨地亩,令其世世管业,每年除办祭物外,俾得均沾余润,所有应纳钱粮,永远蠲免,庶于乡民俱有裨益。从之。
(白家瞳在北京西北郊,原是怡亲王别墅的所在地。)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6 16: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忠体国贤御弟——圣祖十三子胤祥
摘录于《清宫皇子》

在清朝入关后的历代皇子中,康熙皇帝的十三子胤祥是第一个获得王爵世袭罔替殊荣之人,也是雍正朝声名卓著的辅政贤王。
兄长登基 时来运转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母亲章佳氏【洗桐女史补注: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女。事圣祖时实居妃位,但于生前未得封号。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生皇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卒,享年四十五岁,谥“贤”。);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十三女八公主(年二十,即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封和硕温恪公主,同年同月下嫁翁东牛特杜楞郡王仓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因难产,产下双胎后即卒,享年23岁。)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生皇十五女十公主(年十八,即康熙四十七年封硕敦恪公主,同年五月下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康熙四十年八月十二月初三日卒,享年十九岁。)章佳氏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不详,同年闰七月,谥曰敏妃。初葬妃园寝。雍正元年六月,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晋为皇考敬敏皇贵妃。九月,祔葬景陵。】
在玄烨诸妻妾中地位平平,至康熙三十八年去世时仍只是一个没有名号的妃子。
少年时代即失去母爱的胤祥生性淳诚,谨度循礼,在诸兄弟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但文才武艺都不后于人,《八旗通志·胤祥传》中说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尝从猎,猛虎突出林间,王神色不动,手利刃刺之.见者服其神勇。诗文翰墨,皆工致清新”。康熙皇帝对他也很喜欢,在其12岁时便命随驾前往盛京谓祭祖陵,此后巡幸江南、避暑塞外、视察河工等都曾携他同往。但是,在他22岁那一年,却卷进了使父皇最为恼火的诸皇子党争漩涡中,与大哥胤褆,二哥胤礽同被拘禁。
以后胤礽获释复立。诸兄弟被加封爵位,但他仍没有获得宽释,十几年间默默无闻,以至在玄烨的前十四个皇子中,除幼年早殇者外,只有他一人终康熙之世没有得到过任何封爵。
幸运的是,胤祥在四哥胤禛心目中被视为最可信赖的兄弟。在他十五六岁时,就曾几次与四哥一起随同父亲视察河道工程、巡幸五台山和江南,后来虽遭囚禁,但胤禛却一直没有忘记与十三弟的友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这位挂念他的哥哥成为继统新君后,立即使胤祥重见天日,并一跃成为期中最显要的人物。
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胤禛便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将他从闲散皇子破格晋升为和项怡亲王。当时这位新皇帝刚刚从与对手的激烈角逐中争得宝座,尚立足末稳,争夺中的失败者胤禩、胤禟、胤禵等人心怀怨忿,虎视耽耽,形势十分严峻。受任为总理事务大臣的四人中,胤禩和马齐都属于胤禛的政敌之列,出于策略上的需要才将其置于高位,隆科多是拥戴新君的有功之臣,故得宠信利用;而胤祥则是做为与胤禛情深谊重的兄弟,被特殊提拔、安插在佐理朝政的核心位置,显然是四大臣中最受倚重的一个。他在十几年含辛茹苦、遭受冷落之后,得到四哥如此厚待自然感思不尽,竭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思。


理财治河 尽心筹划
雍正初年,面临康熙后期遗留的国库空虚、钱粮匮乏的财政状况,要想稳定时局,强国富民,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是当务之急。胤禛把这副重担交给了胤祥。
雍正元年,胤祥受命总理户部。该部所司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事务繁多,头绪复杂,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亟待解决,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首次清理过去遗留的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数十日内即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当时中央新设会考府,负责审核财政出纳,由他和隆科多、大学士白潢、户部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胤禛对此要求很严格,谕示胤祥:“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上谕内阁》)。言外之意就是告诫十三弟,此事必须办好,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遂尽职尽责,认真办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稽核、驳回不符合规定的奏销项目近百起,有效地防止了滥支舞弊的浪费现象。同时,又查出户部亏空银250万两,经奏请皇帝,采取令有关官员赔缴和逐年偿补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一些与造成财政亏空有直接关系的王公亲贵也毫不容情,连敦郡王胤誐、履郡王胤裪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有人因此责怪胤祥过于苛刻无情,然而也正是凭着这种不徇情姑息的认真态度,他才较好地贯彻了雍正皇帝旨意,使亏补欠还,整顿财政取得显著成效。
治河患、兴水利,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国家大计之一。胤祥青少年时期就曾多次随父皇巡视河工,对此并不陌生。雍正三年直隶地区发生水灾,损失严重,皇帝决意下力量解决畿辅地区水利问题。是年冬,胤祥受命总理水利营田事务,主管营田水利府和下辖的四个营田局,首要任务便是在直隶地区修治河道,开垦水田,变水害为水利。胤祥领命后“建议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画沟塍(塍,即田塍。指田间的土埂子。洗桐女史注。),躬亲巡视,往返辄经旬月,栉风沐雨,寒暑靡间,务成万世永赖之利”(《八旗通志》)。他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绘制出水域图进呈御览,雍正帝颇感满意,称赞胤祥等人亲至直隶东西南三面方圆数千里之广的地区,不畏劳苦,无论大河巨川还是小渠细流,都做出详细调查,细心筹画,以期造福于民(《上谕内阁》)。工程实施后,“期年粳稻丰捻,民益趋事,甸服以内数千里之洳污涞悉成沃壤”(《八旗返志》),京畿地区水患减少,粮食增产。
江南地区是治水的重点,很多河道淤塞不畅。雨季时常泛滥,迫切需要疏浚。胤祥属下官员李淑德曾久任江南,有很丰富的兴修水利经验,他便向其求教治水方略,并奏请实施。雍正帝本想等畿辅营田水利工程告一段落后,派胤祥亲往南方调查、制订详细案,然后再正式兴工,但胤祥接受当地官员的建议,向皇帝表示兴修水利之事不容拖延,早一天动手就使当地百姓早一天解除水患的威胁。胤禛采纳他的意见,同意提前兴工,使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此外,胤祥在蠲免诸省不合理赋税、整顿两淮益务等许多方面也都有不凡的建树,成为雍正初年治理经济方针最得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为财政状况的好转和国库日渐充盈做出了重要贡献。胤禛在赐给他的诗中有“经理度支需资画,畴咨水土奏丰壤”之句,又曾将他管理户部的政绩,列为“公忠体图,涤弊清源,劳绩茂著”的典型事例加以褒扬,说明对十三弟是十分满意的。

做为胤禛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诸多的恩遇和荣耀,恐怕在清代历朝臣子中,无人可与他相比,但更令人佩服的则是他在这种境遇中表现出的机智和清醒,保证了自己始终深得皇帝信任,荣宠久盛不衰。
雍正元年,胤禛传旨,鉴于“怡亲王允祥于时(即康熙年间)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联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故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面对这笔理所应得的巨大财富,胤祥既非受宠若惊,也没有欣然照纳,而是百般谦退,不骄不矜,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其余10万两固辞不受。胤禛又援引玄烨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结果皇帝将此交与诸王大臣商议后,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八旗通志》)。当时帝后王公们在生前一般都要选定为自己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宁为皇室相地,并将结果安闻.雍正帝欲将其中一块属于“中吉”风水之地赐给十三弟,但胤祥感到自己不应享受供帝后们修墓之地,遂怵切固辞,又到涞水县自选了一块地,请求赐为安葬之所。后来他生病时仍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请,胤禛不得已只好依从他。
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就连死去20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儿子的光。雍正元年六月,皇帝谕将其原有“敏妃”封号提高两级,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藏景陵。
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优遇,也能看出胤祥其人颇为聪明,懂得身为“臣弟”怎样使君王感到满意和放心。不贪恋某些过分例外的恩赐,以免引起猜疑嫉妒而不利于已,这样也就能在宠极人臣之际确保平安,又能更多、更久地博得恩遇。
或许是由于胤祥的策略投合了皇帝的心愿,胤禛对他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康熙末年,一些皇子与大臣官员私结党羽,互相倾轧,甚至觊觎皇位、威胁君权,胤禛亲眼所见,深知其危害。在他继位后,严禁王公官员结党,并御制《朋党论》以申其害。但对于十三弟则多有例外。在雍正二年对河道总督齐苏勒奏折的一道御批中,他指示本与胤祥没有什么交往的齐苏勒去同胤祥结交,并告诉齐:怡亲王公廉忠诚,为当代诸王大臣中第一人,让你和他接近是朕的主意,不必担心有结党之嫌。
雍正元年,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改革赋役制度,实行“摊丁入亩”,雍正帝示意胤祥主动支持李的创议,又谕示李多和怡亲王接近,有事可以同其密商。此后,为了拆散李与年羹尧的关系又再次指示,如有不便直接向皇帝奏报的琐屑隐情,可以直接对怡亲王陈述,一定会得到关照,并可为之周全其事(《朱批谕旨》)。再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父曹頫\,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任江宁织造。雍正二年胤禛在给他的朱批中说:”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育而行,……除怡亲王之外,竟不可再求一人,拖累自己,……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红楼梦新证》)。对私党防范甚严的胤禛,能主动满意臣下与胤祥建立密切关系,表现出对这位兄弟充分信任,同时也是以此来进一步抬高怡亲王的身份,树立其在朝臣中的威望。
胤祥也不负皇兄信赖。他向雍正帝[s:119]的一些人才,都不是从与自己的私人交往出发,而是从为国举贤的大局着眼。如后来官至直隶总督的李卫,原只是户部的一个郎中,皇帝对他并不十分了解,胤祥觉得此人“才品俱忧,可当大任”,极力保举才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最受胤禛器重的股肱重臣。再如康熙帝第十七子胤礼,原曾被胤禛视为胤禩同党,命他去看守陵寝,不予重用。而胤祥觉得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奏请起用。雍正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晋封胤礼为果郡王,命其掌管理藩院事务,其后再晋为亲王,并先后派其管理工部、户部、宗人府事务和办理苗疆军务,使之成为雍正朝权势显赫,政绩突出的一位皇弟,这与怡亲王公正无私,荐贤举能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勤劳懋著 死后殊荣
胤祥自四兄继位以后,协助皇帝处理了大量纷杂的事务,继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后,又受命管理户部、养心殿造办处、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圆明园八旗禁军,并担任议政大臣、军机大臣臣,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可谓职任繁多,综理万机。《八旗通志·胤祥传》说“自议政及户部三库而外,特命王察核议覆之事不可胜计。王事事总协情理,允惬圣心,余若内殿营造、旧邸诸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一以咨王。王综理细密,事必躬亲,竭力输诚,精详周协”。他既是佐君理政的左膀右臂,又是皇帝的大管家和侍卫长。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八旗通志》)。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不多见的。
雍正四年七月,皇帝亲笔书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额赐给怡亲王,并谕示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诸官员,表彰他对君上克殚忠诚、至纯至恪,事事实心办理。然后列举胤祥任职以来所办理的各项重要事务,对自己所题的8个字一一解释。所谓“忠”即怡亲王“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盖其忠君亲上之念盹恳笃挚”,“敬”即“小心敬业,无纤毫怠忽”;“诚”即“精白一心,无欺无伪”;“直”即“直言无隐,表里如一”;“勤”即“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慎”即“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廉”即“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明”即“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雍正皇帝在谕旨的最后说,自己对胤祥的这番评价“无一毫过量之词”,这些还只是“举其大端而言”,“而其居心之方正,秉性之和平,待人之宽厚,遇下之仁惠,种种善行,笔不胜书”,并希望受谕诸臣应以怡亲王为楷模,奋起砥砺,不负君王重托(《清世宗实录》)。这一番评价,胤祥为人之忠义正直几乎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与胤禛在此前后怒斥胤禟、胤禩等兄弟的言词相比较,足见这位皇帝爱憎之分明。
由于机务繁多,终年辛劳,雍正八年43岁【桐桐注:应为虚龄45岁,作者有误。】
的胤祥积劳成疾,而且日渐沉重。初病之时,胤禛除派御医前往治疗,还拨出内帑为他斋醮祈祷。并几次欲亲自过府看望,但胤祥仍像以往一样谦恭,再三恳辞,每隔十天半月就抱病人官晋见,后来病势日重,为不使皇帝为他但忧,又搬过京郊西山养病。是年四月回至城内府邸,仍未见好转,五月病情急剧恶化,胤禛得知后急忙从圆明园起驾前往探视,但未及赶到怡亲王府,胤祥便已停止了呼吸。这对感情至深的君臣兄弟,最终竟未得再见一面。
怡亲工去世的第二天,皇帝亲至府中祭奠,想起十三弟八年来的丰功伟绩,他感慨万干地说:“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清史稿》)。决定自己素服一月,为这位最亲密的手足致哀。次日又传谕,怡亲王名字可不避圣讳。按康熙时原名写作“胤样”(胤禛称帝后其兄弟名字首字均改为“允”),加谥“贤”,并破例将御赐的八个字加于王号谥号之上,这样胤祥死后的全称就是“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这在清代历朝王公中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在为胤祥治丧和修造园寝(坟墓)等方面,也部相应提高礼仪规格,安葬之日皇帝亲往奠送,亲笔为十三弟撰写墓碑,洋洋干余言,对其为人称赞备至,又从京西白家【山童】、天津、扬州、杭州等各处之请,分别在该地建怡贤亲王寺,供人们祭祀。胤祥死后,其怡亲王爵位由第五子弘晓承袭。原来赐而未受的另一郡王爵位,赐给其第三子弘皎。他的其他眷属也都得到格外优待。乾隆年间,皇帝又命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子子孙孙世袭罔替,以表彰这位贤王的功勋。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7 14: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臣 及 胤祥后人——怡亲王载垣 之死

历史上的八大臣是咸丰皇帝驾绷前,为让小皇帝顺利执政而 任命的八位辅佐幼皇的王公大臣。
这八位赞攘政务王大臣,是咸丰帝生前最欣赏的臂膀与骨干。各有优长、才识过人。其中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道光帝驸马景寿四人为御前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右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佑瀛为军机大臣。为便于理解这场权力角逐的特点,有必要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八位大臣的来头。

(电影《火烧圆明园》里的八大臣——表问偶哪个是载垣、哪个是肃顺,分不清的说~!)

载垣:康熙皇帝第十三子胤祥的后代,承袭怡亲王。雍正帝步上皇位、巩固政权,都是在胤祥的鼎立相助下得以实现的,雍正帝封胤祥为怡亲王,后命其王爵世袭。载垣于道光年间袭怡亲王,曾任御前大臣行走之职。咸丰帝登基后,委任他为左宗令、宗令、领侍卫内大臣,倍受宠倚。咸丰八年,咸丰帝赏给他特殊礼遇,允许他在紫禁城内坐轿子。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侵占天津,咸丰的派他与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前往通州进行艰难谈判。他是皇族特权的继承者之一。
肃顺: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端华之弟。满族。历任御前侍卫、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等职。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力主重用曾国藩、胡林翼等汉族地主官僚进行镇压;建议铸大钱以解决财政困难。深受咸丰帝信任。1859年与沙俄、侵华代表谈判时,严词拒绝其对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侵略要求,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随咸丰帝逃至热河承德(今属河北)。次年,咸丰帝病死后,他与载垣、端华等八人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综理朝政。慈禧太后与奕议发动祺祥政变时,以“不能尽心和议”,阻止“回銮”和反对垂帘听政等罪名被杀。

端华:系怒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的后代,承袭郑亲王。济二哈朗于崇德元年被封为郑亲王,这个王爵允许世袭往替,人称八个铁帽子王之一。端华在道光朝曾任御前大臣、右宗令等职,咸丰十年奕宁逃离京城时,命他随驾,受他为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兼属镶白旗蒙古督统,步军统领,在内庭行走。他是皇帝卫戍部队的统帅。

景寿:系道光帝的额驸。道光帝第六个女儿寿恩固仑公主,孝成皇后所生,道光四十五年下嫁景寿。景寿是富察氏将军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的后裔。咸丰末年人御前大臣。被皇帝选为女婿的人,当非等闲之辈。

穆荫:满洲镶白旗人。道光朝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侍读之职。咸丰元年,命他以五品京堂候补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咸丰十年,曾与怡亲王载垣一起赴通州,与英法联军议和,他是咸丰帝的军事和外交助手。

匡源:山东胶州人。道光二十年考中进士,并被皇上选为庶吉士,继续在学馆学习三年。学毕,受为编修。之后逐步晋封为吏部侍郎。后被受为军机大臣。咸丰十年八月,跟随咸丰帝逃到热河。他是咸丰财政后勤方面的主要助手。

杜翰:山东滨州人,是咸丰帝师傅杜受田之子。道光二十四年考重进士,被皇帝亲自选为庶吉士,继续在血管学习三年后被命为检讨。后曾任兵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办理京城寻访事宜。咸丰十年,与咸丰帝逃到热河,办似得力、表现突出,被授予顶戴花翎。

焦佑瀛:直隶天津人。道光十九年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人军机章京,并逐步升至正五品官光禄寺少卿。随咸丰帝逃到热河。晋封为太仆寺少卿,在军机大臣学习行走,官为正四品。他拍马屁有一套,尤其注重抱牢肃顺的大腿。他颇具写作才能,很多诏书旨意都出自他之手,是咸丰帝的御用笔杆子。


1861年风流文宗咸丰皇帝驾绷,终年三十周岁又一个月零五天。

奕言宁死后第三天,新皇帝载淳即位。七月二十六日,由八位辅政大臣拟定年号,经两宫太后批准,决定翌年改元为“祺祥”。

就在大喜大悲之中,宫廷权力斗争正逐步推向高潮。

新皇帝太小,尚不知皇权为何物。对小载淳来说,更乐意将一身龙袍换成一只皮球。由此出现的最高权力真空怎么填补呢?老皇帝断气之前,做了精心安排。这就是八位辅政、两枚宝印构成的权力制衡。

小皇帝没有能力执政,咸丰帝任命八位王公大臣赞襄一切政务,旨在用这帮心腹干臣的集体政治智慧辅佐年幼无知的载淳。

任命这么多大臣辅佐幼主,而不是一两个大臣,主要是吸取历史教训,试图形成权力制衡。八大臣中肃顺的才能出类拔萃,但他是宗室疏族,咸丰帝钦定的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中他排位第四,头上还压着怡、郑两位亲王和道光帝的驸马景寿,他要成为多尔衮式手遮天的权臣非常难。这是顾命八大臣内部的权力牵制。同时,为了防止八位政大臣联手欺侮孤儿寡母,咸丰帝将“御赏”、“同道堂”两枚私章赐给皇后和幼主,明确这两枚印章为皇帝颁发诏谕的信符,“御赏”为印起,“同道堂”为印讫,不盖这两枚印章,诏谕概不生效,给予皇太后和幼主以否决权。这一着棋如果真能成功,就会形成幼主代言人皇太后与八位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牵制。

这既不是单纯的辅政,也不是简单的垂帘听政,而是两者兼有,杂糅一体。


然而,咸丰帝自以为高明的权力制衡,很快被打破了。

九月三十日是特殊的一天。这天,在奕言斤的操纵下,大学士贾桢、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等大臣联名上疏《奏请皇太后亲操政权以振纲纪折》,要求皇太后帘听政亲操政权。这一天,胜保所写的《请太后亲理大政并简近支亲王辅政折》也驰送至紫禁城。内外大臣里应外合,为政变制造了两发重磅炮弹。接着,皇太后紧急召见奕言斤、桂良、贾桢、周祖培、文祥等大臣,西太后继续充分发挥妇人特殊武器的作用,一把鼻涕一把泪,斥骂肃顺等八大臣大逆不道、飞扬跋扈、图谋不轨的种种罪行,众大臣再次唏嘘不已。见火候已到,两宫太后拿出早在热河期间就由醇郡王奕拟好的谕旨,交给恭亲王奕言斤,当众宣示。核心意思两层:一是请王大臣等妥议皇太后亲理大政并另简亲王辅政。虽说是交由王大臣去议,但倾向性十分明显,谕称:虽本朝向无皇太后垂帘之仪,但岂能拘守常例?强调应当面对现实,灵活机变,不能墨守成规。二是宣布八位赞襄政务王臣的罪行,解除他们的职务。刚读完毕,恰逢载垣、端华两位亲王进宫上朝,见奕言斤等大臣竟在殿内,不胜诧异,大声质问:“外廷臣子,何得擅入?”奕言斤答道:“有诏。”载垣、端华就更摸不着头脑了,毫不客气地责备两宫太后不该召见奕言斤等人。太后大怒,立即变戏法似地命人传下另一道谕旨,将大逆不道的载垣、端华、肃顺罪加一等,革去爵职拿问。奕言斤当场宣示:“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问,交宗人府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严行议罪。”载垣、端华听罢不禁坠入九里云雾,厉声斥问:“我辈未入,诏从何来?”这时,皇太后、奕言斤不再用言语以对,随着奕言斤一声令下,一群侍卫如狼似虎扑过来要将他俩拿下。载垣、端华依然一副亲王派头,大喝一声:“谁敢者?!”侍卫哪里还将他俩放在眼里,擒住二王,褫夺冠带,推搡着拥出隆宗门,押到宗人府看管起来。这时,两宫太后又以小皇帝载淳名义发出一道谕旨:“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奉旨———著派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将肃顺即行拿问,酌派要员押解来京,交宗人府听候议罪。钦此。”此时,护送灵柩的肃顺才行至密云县。监视他的仁寿、奕接到驰送而来的密旨,连夜率兵擒拿辅政大臣中的核心人物肃顺。肃顺已关门休息。仁寿等人砸毁院门,冲了进去。这时,只听得肃顺在卧室里大声叫骂。仁寿等人不管许多,砸毁卧室之门,直闯而入,见肃顺正拥着两个小妾滚在床上,便不管许多,将他捆绑起来。肃顺这时才如梦初醒,跳骂道:“悔不该早治此婢!”他所说的“此婢”是指西太后。肃顺是力主抢先下手将西太后收拾掉的,可载垣、端华等人不同意。押至宗人府,碰见载垣、端华二人,肃顺气恼道:“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二人没有好气地说:“事已至此,何复言!”载垣这时已经后悔了,回头埋怨端华道:“吾之罪名,皆听汝言成之!”

十月初六( 11月8日)
,恭亲王奕言斤等人公开宣布八大臣八条罪状,而后扔下两条白绢,令载垣、端华自尽。肃顺被判斩。此人是条硬汉,行刑之前一路破口大骂,刑场上不肯下跪,“刽子手以大铁柄敲之,乃跪下,盖两胫已折矣”。随着刽子手的鬼头大刀在空中划过一道银亮弧线,肃顺人头落地。接着,奕言斤等王
大臣会议提出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五人革职,发配新疆效力。皇太后这时似乎发了慈悲之心,加恩免其发配。

咸丰帝设计的政局宣告破灭。

不管小皇帝载淳是否愿意,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 11月11日)
,他被抱入太和殿登基。此前几天,已将肃顺等人确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祺祥”年号从七月二十六( 8月31日)
诞生,至正式宣布废除,共七十三天。

西太后志得意满:她胜利了。从此,慈禧太后开始了对大清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Buggy 小语:可怜的十三,生于帝王家原本就是一个大悲剧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7 14: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洋传教士马国贤的《清廷十三年》中关于十三爷的一段记载

《清廷十三年》中关于爷的一段记载
……
我终于下定决心走了。
……
在中国,新近死了双亲的人们普遍遵守一种守制的做法。于是我希望能宣称有类似的损失,以便成功离职。我向皇帝的第十六兄弟申请,他表示非常倾向于答应我的要求,并给我出主意向内务府申请。内务府把我交给陛下的第十三兄弟,他负责收藏钟表,自然就是我的直接主管。亲王对我的情况犹豫不决了很久,他一直微笑着,和我说了很多话,有时甚至转过身去,假装看不见我跪在地上,等着他的回答。他提出了各项允诺,但我终于发现了他不让我走的原因:在中国,礼物有神奇的威力。我拿出还藏有的所有欧洲来的珍玩,统统送到他的府上。它们全都被收下了,这是一个好兆头。不久,我就接到一个令人高兴的通知:皇帝考虑到我已经为他的父皇服务多年,就欣然同意我的申请,还命令说,我可以得到一些珍贵的丝绸、瓷器,作为告别礼物。
11月13日,亲王领着我去了皇家的收藏库,吩咐我随意挑选。听从他的命令,我选定了4个瓷花瓶和不少件的丝绸。为此还发生了一些争执,因为亲王坚持要我多取一些,直到我取了200件瓷器,他才高兴。完了以后,用通常的跪拜礼作了答谢,就永远地离别了这座宫殿。最后告别的时候,亲王特别提醒要选一个吉日启程。我说:所有的日子都一样。这个回答令亲王身边的人们大为吃惊。他看着他们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泰西人不信有王道吉日。”

以上的一段记述让人能很真切的感受到爷的言行和处事方式,就好象他立在眼前一般。按这段记载显示爷的处事方式似乎与大多的中国政客差不多呢。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7 14: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雍正皇帝题
……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雍正皇帝的解释
允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敬是“小心敬业,无纤毫怠忽”。诚是“精白一心,无欺无伪”。直是“直言无隐,表里如一”。勤为“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慎乃“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廉是“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明为“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7 14: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四的字多美啊~~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10-17 15: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就来看十三的字!那个漂亮啊!看得陶醉的不得了啦!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206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2 10:49 , Processed in 0.028328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