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94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性格与命运:痛失帝位的根源

[复制链接]
2940 1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暴逝,未立嗣君。豪格与叔父多尔衮争夺皇位未果,这成为他一生的第二次大挫折。

  在皇位继承制度方面,清初的满族统治者与历代汉族王朝有着明显区别。历代汉族封建王朝的帝位继承,一般按嫡长的原则进行,即由皇帝生前在嫡出皇子中指定年长者为日后的嗣君。这种制度虽每每使庸懦的皇子以嫡长资格荣登大宝,君临天下,但至少在最高权力交接之际,为当事者提供了一个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不致引发大的冲突或动乱。与这种状况大相径庭的是,满族肇兴辽东,开国伊始,制度草创,且带有部落时代的传统印迹,帝位继承并无一定之规。皇太极继承汗位,是经过贵族集体会议和推举,体现了旧传统的威力。但同样是这种威力,却为皇太极暴卒后的皇家争斗埋下了胚种。   

  早在皇太极生前,诸王已开始分党结派,争斗不休,所以朝鲜方面早就预见到“他日必有争立之举”。当时亲王、郡王共有7人,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多罗郡王阿达礼。其中,有力量争夺皇位者,为多尔衮和豪格。二人虽为叔侄,豪格却比叔父多尔衮大3岁(这一年多尔衮32岁,豪格35岁)。从年龄、阅历、功勋、地位等方面说,两人各有优势,差别并不明显。   
  
  如果按照父死子立的方式,皇太极长子豪格是帝位的当然继承者。问题是兄终弟及,在满族先世也有俯拾即是的惯例。斗争由此而展开。八月十四日,即皇太极故去的第五天,手中拥有实权而又觊觎帝位的多尔衮召见内大臣索尼,议论帝位继承人。索尼是皇太极的亲信,他不顾多尔衮的意旨,直言不讳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这当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当时,皇太极自领的两黄旗都主张拥立豪格为君。豪格派人告知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表示赞同,但又说要与多尔衮商议。多尔衮和多铎所领的两白旗,则主张立多尔衮。豫王多铎、英王阿济格甚至跪劝多尔衮,早登大位。但多尔衮审时度势,未敢贸然应允。   

  第二天,诸王大臣在崇政殿商议立帝,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两黄旗大臣命令所属巴牙喇兵(护军)全副武装,张弓挟矢,环立宫殿。会议开始,索尼和巴图鲁鳌拜首先提出立皇子。资望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也表示,“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尽管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豪格在这个关键时刻却犯了“欲言而嗫嚅(nièrú),欲进而趔趄(lièqie)”的老毛病,他不仅不敢公开表明自己勇担大任的雄心,反而言不由衷地推辞说“德小福薄,难以承担”。历史的转折,有时就在瞬息间,豪格这么一句话,足以使他错失皇位。阿济格、多铎顺势提出应立多尔衮,两白旗将领也表示反对立豪格,认为如果立了豪格,自己将没有活路。多尔衮犹豫未允。接下来,豫亲王多铎又提出立自己,或者立长兄代善。多尔衮反对立多铎,代善则托辞年老退离会场。这时,两黄旗将领佩剑向前,扬言:我们的衣食都受于先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最后,还是多尔衮提出折衷建议:“肃亲王既然谦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实为第九子,即福临),只是他年岁幼稚,由我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年长以后,当即归政。”这样,一场剑拔弩张的危机终于冰消雪逝。  

  为什么豪格未能继承帝位?有各种解释,如称双方各具实力,互不相让等等。其实,从双方实力对比看,豪格本人是正蓝旗旗主,他还得到先帝名下正黄、镶黄二旗的坚决支持,拥有三个旗的强大实力;多尔衮只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代善父子掌有正红和镶红两旗,实际上当代善表示支持豪格时,已形成五比二的明显优势。何况,领有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曾明确支持他。所以,豪格错失帝位的关键,不是双方实力接近,关键还在于他的软弱,在于他的患得患失,确切地说,当胜利的天平已经向他明显倾斜时,他却向后退缩了一步,以致功亏一篑。 ?  
  
  豪格生性柔弱,不单从帝位之争中反映出来,从他以往处理与莽古济一家的关系,在父亲的压力下杀死爱妻的举动,也看得很清楚。所以,数年以后,豫亲王多铎曾当面告诉豪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这句话说得很直露,“性柔”(性格软弱),是他错失皇位的主要原因,正因为他在关键时刻的“性柔”,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后来,两黄旗将领明确坚持“立帝之子”,不再专注于豪格;多尔衮口口声声他“无继统之意”,都反映出当时形势的细微变化。  

  
  不过,从豪格自身分析,当他自称“德小福薄”时,确实也有难以启齿的隐忧。试想,一个把爱妻一刀杀死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道德的力量?又怎么可能君临天下,以德服人?他自称“德小”,其实是很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再者,在皇太极有名位的15位后妃中,地位最尊显的是崇德元年封的五宫(即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后妃,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不在其列。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豪格的出身不是最显贵的,只是年龄居长,所以他自称“福薄”,也并非无的放矢。   

  争夺的结果,6岁的福临继承了帝位,他在皇太极诸子中,排行第九,无功受禄,只是他有一个地位尊显的好母亲——位居五宫后妃之一的永福宫庄妃,也就是身历四朝(太祖朝、太宗朝、世祖朝、圣祖朝)、呵护二帝(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后。所以,论起福气来,福临6岁登基,大概真称得上是“福厚”了。   

  从个人得失讲,在这场争斗中,豪格不仅错失皇位,还因为得罪了多尔衮而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隐患,所以他是最大的受害者。福临是最大的受益者,理由见前。再看多尔衮,觊觎帝位之心虽没有得逞,但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晋升摄政王为他施展宏伟抱负和过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仅仅二三年间,他的权势、声望、地位,不但超过了豪格,还超越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开国元老,成为大清王朝的真正主宰。从这个角度讲,多尔衮失小利得大利,也是这场争斗的受益者。
  
  面对清朝入关前后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如果国家的重担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凶多吉少。只是由于多尔衮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才使清朝入关势如破竹,扫平群雄,一统天下。所以,豪格错失皇位,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又是清朝的大幸。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1

若曦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11-14 04: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福临也很惨,从小只有皇帝之明没有皇帝之实,一直到多尔衮死后他才能真正做皇帝.如果不是有他娘孝庄用各种办法来牵制多尔衮,我想福临未成年时就早已被多尔衮给废了,多尔衮亦因为如此失去了很多登上帝位的机会,这或许是他的命,没有做皇帝的命.
我的四四和十三终于写到了高潮了,等我写好马上各位品尝!!!!!!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69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6 19:27 , Processed in 0.022042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