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41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真实加拿大之旅——医保:免费的代价(文摘)

[复制链接]
1412 0

241105251.jpg     许是尝尽了看病贵、医保不健全的苦,国人对加拿大这个福利国家的“看病不要钱”推崇备至,一些移民中介也往往拿医保当做招徕客户的金牌幌子,且屡试不爽。
    加拿大的医保体制有许多优点,诸如覆盖面广泛,负担轻,对穷人照顾周到等等,的确带有很大的福利性。
    在加拿大,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去商业化”的,所有加拿大省份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不仅公民,甚至拥有居留权的外国移民、留学生也可以享受公费医疗。在一些省份,参保人需要每年缴纳不多的医保工本费,而在魁北克、阿尔伯特等省,就连这些费用也被免除。
    因为全民医保的存在,加拿大的主流医院绝大多数是非商业性的。据加拿大联邦卫生部的统计,全国共有医院1227所,其中公立医院1121所,私立医院仅106所。
    根据规定,加拿大医保不覆盖私立医院,因此私立医院是真正的商业性医院,但也正因为此,患者除非拥有可以在私立医院就诊的商业医疗保险,都不会轻易选择私立医院,使得这些医院生存艰难,不得不走高价路线。这些私立医院的价格高到离谱的地步,一个阑尾手术,结账后也要付几万加元。几年前曾有一对澳洲夫妇来加拿大探亲,结果妻子意外早产,因无医保,不得不去私立医院接生,巨额诊费刷爆了夫妇二人的信用卡,最后丈夫不得不飞回澳洲借钱,再回加拿大“交钱领人”。
    公立医院是完全非商业化的,所有经费来自联邦和省两级医保拨款,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税收,医院本身不经手金钱,患者在医院治疗的全部费用,都通过医保系统划账(因为替患者交钱的是政府,而收钱的同样是政府,没有医院的事),甚至医生的工资也无需医院经手,因为在加拿大,医生是自由职业者,只是挂钩在某个(或某几个)医院,而并非医院员工,他们的工资是由医保体系支付的。
    加拿大实行层级医疗体系,病人要先看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觉得需要,才会推荐给专科医生,而专科医生觉得需要才会送去专业医院,除了急诊室,加拿大的医院一概没有门诊部。
    在加拿大,医药是分家的,住院期间医院必须免费提供药物,而平时开药则不是医院的职责(加拿大的医院没有门诊部),而由家庭医生负责开药,病人自己去药店购买。在加拿大,药物价格很贵,普通的感冒药如泰诺,一个疗程的价格也要几十加元,因此都是论片零卖,处方开几片就只能卖几片,很少有卖整包、整盒的。对于低收入家庭,加拿大政府有豁免部分药费的补贴(因省而异),而普通家庭如果没有商业医疗保险,就只好忍受高药价。可以说,加拿大的药品是“商业化”的,但由于医药分家,这个“商业化”和医院体系毫无关系。
    当然,也有一部分医疗机构是私营的、商业化的,主要是医保不负担的部分,如牙科、眼科、整容外科等,这些诊所的价格十分昂贵,即使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也是很沉重的负担,如作者陶短房在加拿大本拿比市某私人牙科诊室洗牙,即使商业医保负担了2/3,每次也要花掉20加元左右。
     但正所谓天下无免费午餐,“覆盖面广”和 “看病不花钱”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首先是资源短缺。
    尽管全民医保解决了基本看病问题,但开支庞大、效率低下。加拿大近年来医疗保健年支出都在1500亿加元左右,人均约4000加元,居世界第五位,但如此庞大的开支却因臃肿的医保体制而得不到应有的效率,全国仅3000多万人口,却有500万人口没有家庭医生,近100万人口在等待治疗,许多医院设备陈旧落后。复杂的医保体系造成病人等候时间长,据加拿大“候医联盟”在全国1189个专科医生处所作的调查,病人等待手术的时间平均要18周,且在所统计的21种病症中,等候时间超过18周的竟有15种之多,因等候时间过长导致病情耽搁甚至死亡的医疗纠纷官司,在加拿大见怪不怪,每年因看病排队所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加元以上。

    完成本篇文章前几天,作者陶短房一位朋友的父亲(数年前团聚移民至多伦多)因一次小小的肺叶手术失败不幸去世。据朋友介绍,那位老人早在8年前在国内体检时就被告知应做此手术,但几次走到专科医生这一环节,都被告知“不是急需”而未安排手术,等最终认定“需要手术”时,老人身体条件已大不如前,轮候到上手术台时更是不堪负荷,最终酿成悲剧。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2011年安省省民从家庭医生转专科医生,平均要等7.2周,由专科医生转医院动手术,平均要等7.1周,也就是说走“正常医保渠道”,动个手术要等14.3周(也就是3个半月),更要命的是,安省是全加拿大轮候时间最短的省(全国平均等候时间为19.0周),而且这一问题还在不断恶化中。作者陶短房的长子两岁半时尚不会说话,走正常流程申请语言矫正,等轮候到自己时,孩子已快四岁,早已成了一个话痨。

    尽管医院“门槛高”,不容易住进去,但一旦住进去条件是很好的:三餐和医院内用药费用全免,医生护士十分认真负责,不过也正因为外面排队的人多,所以病床是不能“霸”的,陶短房的太太2007年生孩子,凌晨5点赶到医院,护士见“情况不急”竟要她“回家再说”,只是因为值班医生未到,怕担责任而未马上赶人,40分钟后值班医生到时,太太已经阵痛不止,又20分钟后大儿子降生,当时其住处离医院开车也要近1小时,若当真“回家再说”后果不堪设想。分娩第二天上午,医院便通知“必须出院”,此时距分娩仅27个小时——生孩子同样“费用全免”,既然没花钱,那就理应为其它不花钱但需住院的人让床位。

    尽管在华人聚居的大城市,医院里有许多华人护工,但仍然沿用西洋习惯,和华人的习惯有许多不相适应处,以产科的情况最为突出。在加拿大医院生产,顺产从住院到出院,通常不超过24小时,分娩前后医护人员会不断催促产妇洗澡,分娩后则会马上让产妇喝冰水,这些都和华人的传统有一定反差,而在国内广告打得很响的“月子中心”则往往是商业性的,承办者也是华人。一些医学专家指出,公立医院的规矩看似“古怪”,其实符合医学常识,而“月子中心”倘和医院挂钩不牢,反倒可能闹出纠纷、甚至危险。

免费往往也意味着不得不忍受低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许多人看来,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医学水平很高,医疗服务条件也应该是顶尖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加拿大医学水平和医疗科技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但受制于经费,医院设备却并不很先进。如彩超,在普及商业医疗的美国是普通的服务,但在加拿大却是需要自费的“选择性服务”项目,且不少医检所根本就没有彩超设备。又如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医院因为缺乏微创设备和核磁共振仪,多次向医疗系统申请拨款却无着落,最终该医院不得不连年举行“列治文医院基金会慈善募捐”活动自筹资金,但这项活动进行了5、6年,却仍然未完成目标,据牵头组织募捐活动的朋友对作者陶短房介绍,计划添置的两台核磁共振仪仅添置了一台,而微创设备也仍旧不足。

国内朋友也许会说,为什么不花钱买效率?问题是,在加拿大有钱也没处花。

    加拿大公立和私立医疗体系是互不交错的:牙科、眼科、理疗等自费项目政府不会投资,而一般医院则不允许商业资本进入,如果您愿意多掏些钱,可在医院里享受好一点的病房,但您仍需跟住普通病房的患者排同样的队,也就是说,加拿大几乎没有可花钱买效率的私营普通医院。

    近年来,加拿大改革医保的呼声不低,方向也有人指明:改变全国营医疗体系,允许高价私立医院开业,以减少等候时间;改变全免费医疗制度,允许家庭医生、专科医生门诊适当收费,以减少财政压力,改善医疗设备条件,提高医生积极性。问题是说来容易做却难。

    Ipsos-Reid民调公司曾做过调查,80%的受访医生希望医改,而加拿大医疗协会更宣称“医改非做不可”,普通民众则不以为然,大多数普通加拿大人宁可忍、等,也不愿丧失医保的“平等、福利与公平”,让部长、总理跟自己一起排队就医,是许多加拿大人感到十分自豪的事。2004年CBC评选“史上最伟大加拿大人”, “加拿大医保之父”汤米.道格拉斯成为唯一当选者。许多患者指出,医生支持医改的目的,是减少工作量、增加收入,而在他们看来,加拿大医生比起其它国家同行来,工作量和经验都差了一大截,收入与水平、贡献相比也并不寒酸,这样的医改对患者而言并无好处。

    不仅如此,加拿大对资格证书要求很严,医生、护士都需持医护协会所颁发的证书才能上岗。为确保自身利益,医护协会始终拒绝吸收私立医院医护人员为会员,也不允许持有本协会证书的医护人员去私立医院工作,否则吊销证书,开除出会,正因如此,曾出现的个别私立医院试点均很快夭折,因为他们既招不到医生,也招不到护士。不仅如此,一些媒体经调查发现,私立医院在现有体制下非但未提高医疗效率、减少等候时间,反倒让等候时间更长,因为这些私立医院为确保生存和规避责任,总是挑最没风险的手术做,结果让公立医院的队排得更长。一些患者尖刻地指出,如果医改的结果是医生赚更多钱,穷人却看不起病,那么不改也罢。

    中生代大陆移民多数是技术移民,经济基础最初并不好,且经过较长时间,对本地医疗体系已习惯成自然,通常会选择迁就、适应;新一代大陆移民中不适应这种医疗节奏的人比例要大得多,他们中不少人会选择飞回中国治疗一些急性病症,或做一些需要“跟时间赛跑”的手术,按照他们的话是“花钱买命”,至于那些可以慢慢治疗、调养的病症,则不妨依托加拿大的福利医疗从容诊治,既省心又省钱。当然,也有一些移民对大陆医疗体系的某些弊端,如“过度医疗”、“红包风气”等很不放心,宁可留在加拿大慢慢等。

摘自:百度百家陶短房和青溪关于加拿大中国移民状况的一组文章
理财顾问 提供全面保险,投资服务 用加拿大的理财方式,为中国人创造财富! 124 Nature Park Way, Tuxedo Business Park Winnipeg, Manitoba R3P 0X7 手机:(204)952-1512 Website: www.leiren.ca Email: lei.ren@f55f.com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0

关注

68

粉丝

308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6-27 15:53 , Processed in 0.04160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