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6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新华社记者在伦敦被洋妹子搭讪 看他如何撩回去?

[复制链接]
369 0


原标题:驻外手账| 中国大叔在伦敦竟被洋妹子搭讪,看他如何撩回去?

作者:张建华

我在伦敦驻外那会儿,英国社会相对安定,没有那么多的恐怖袭击和灾难事件,老百姓普遍友好和善,陌生人之间相互打招呼也是常有的事。

如果有衣着体面的人前来搭讪,一般也不会马上拒绝,只要不太赶时间,都会礼节性地交流几句。

至少在我外派工作期间,身边的女同事和女同行普遍都被人搭讪过。

广场、闹市、咖啡馆、旅游景点……大部分的“搭讪”都发生在这种人多的地方。



在国内,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但英国是个相对均富的“陌生人社会”,行走在大街上的人普遍都是不缺吃不愁穿的中产阶级,老百姓当中坑蒙拐骗的人也有,但你只要看一下他的穿着和神情,一般就能判断出是不是正经人。

这样,也就不怎么怕跟陌生人说话了。



“搭讪陌生人”,其实是欧美社会盛行了数十年的一种亚文化,大都市青年人尤其热衷此道。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洛杉矶、伦敦、纽约等西方都市开始零星出现专门研究“搭讪技巧”的人,类似于“搭讪指南”之类的小册子开始在一部分青年人当中流传。

到了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人类交流的时空界限,英文世界开始出现专门用来交流“搭讪技巧”(pickupskills)的网络论坛。



有些学业优异、职业稳定但不苟言笑的理工男在国内很受女孩子欢迎,但在西方的大学和职场中总被嘲笑为“Nerd”,女孩子常常会避而远之。

要么“搭讪”,要么出局。“搭讪”成了某些西洋男青年的刚需。

为了从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少男青年开始研读“搭讪高手”(pick upartist)总结的套路,然后到街头、酒吧、咖啡馆、夜店等地方如法炮制。



“搭讪文化”迅速演变成西方社会的一种地下运动。

2005年,《纽约时报》记者、乐评人尼尔?斯特劳斯将自己在搭讪社区“潜伏”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把妹达人》(The Game)。

这本惊世骇俗的书让神秘莫测的“搭讪高手”走进公众视野,搭讪文化从此从“地下”转到“地上”,无数欧美男青年纷纷加入研习“搭讪艺术”的行列。



伦敦、洛杉矶等城市随即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搭讪培训。

师父会把徒弟直接扔到“水里”,让他们在街头、酒吧主动出击,师父在旁边暗中观察,事后给学员做反馈……每一种情景都提前设想过,每一种潜在的漏洞都对应一种消解的办法。



伦敦作为西欧社交文化的中心城市,自然少不了各路“搭讪高手”出没。伦敦唐人街旁边的莱斯特广场(LeicesterSquare)附近,酒吧林立,餐厅众多,夜店扎堆,成为搭讪高手和徒弟们“试水”的理想场所。

在伦敦驻外期间,我也曾“幸运”地被“搭讪高手”挑中,实实在在当过一回“小白鼠”。

那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到伦敦,出了地铁站,已接近晚上10点。

因为要赶火车,没来得及吃晚饭,饥肠辘辘的我三脚并作两脚,冲进一家印巴人开的食品店,买了两罐啤酒和几盒饼干,塞进背包。

昏黄的街灯下,我朝分社的小楼走去。经过一个红色大邮筒时,突然感觉身后有个人快步追过来。

就在此时,一只芊芊玉手已伸进我的臂弯,挽住了我。



我扭头一看,一个20岁上下的洋妹妹,眉眼纯真,双目含笑,拽着我的胳膊,一跳一跳地往前走。

那情形好像国内开“两会”的时候,美女记者挽着部长的胳膊相伴而行。

我没理她,继续往前走。

我走她也走。我停她也停。

旅游书上总是警告我们,在外地遇到美女主动上前搭讪,十之八九可能是“酒托”“咖啡托”,她们故意营造一种“艳遇”的氛围,诱骗男人为其消费买单。

但是这个洋妹妹丝毫没有要引导我消费的意思,而是和我攀谈起来。

她似乎对关于我的一切充满兴趣。

她告诉我她叫Amelia,家就住在马路对面。

皓月当空,Amelia,一个素昧平生的英国姑娘,挽着我的胳膊,伴着夜色前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浪漫喜剧片的桥段?

正在这时,50米开外,一阵笑声打破了我的遐想。

Amelia一个微胖的女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女伴嘿嘿地笑,而Amelia则大方地向我介绍她的女伴,一副旗开得胜的样子。

没等Amelia说完,我下意识地把她仍然搭在我身上的胳膊推开。

这无疑是闺蜜之间提前策划好的一个社交游戏。而我则“幸运”地被挑中,成为这场冒险游戏中的“小白鼠”。

夜色已深,我向她们告辞后便迅速转身离开。

然而,她们的搭讪游戏并没有完。

Amelia冲着我的背影呼喊:“Do you love me?”

我头也不回:“Yes, I love you both.”

Amelia有些沮丧:“No. You should only love me.”



作者 张建华2014年春至2016年秋担任新华社伦敦分社时政记者。在报道政治和外交新闻之余,对英国的社会、传媒和文化潮流亦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
更多曼省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加国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综合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潮流新闻,请点击这里 更多影视娱乐,请点击这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温尼泊华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5 07:46 , Processed in 0.020300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