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多次并购无果业绩现疲态 银河生物转型遇阻

[复制链接]
162 0

  作者:张玉 刘媛媛

  8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多次并购无果,自2015年转型以来,北海银河生物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000806.SZ,以下简称“银河生物”)的业绩表现依然不乐观。

  银河生物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12%。其中,2017年1~9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805.97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26.58%。

  对于上述业绩波动,银河生物在邮件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系医药研发持续投入及受行业政策变动的持续影响,公司生物医药板块业绩不及上年所致。

  事实上,自2015年进军医药生物领域以来,银河生物也进行过多项大手笔的布局,先后多次筹划并购不同业务类型的生物医药标的并悉心推进创新药研发。不过,记者注意到,银河生物多数并购最终以无果结束,尚处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也并未给公司带来令人满意的收益。

  连续多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

  梳理财报发现,银河生物在2009年~2016年的8年时间里,其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1.09亿元、-2.19亿元、-593.18万元、-2556.37万元、-6518.83万元、-1854.84万元、-116.48万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据公司公告,银河生物前身系北海银河股份公司。2013年,为了更符合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司中文名称由“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海银河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4月,为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和战略规划,公司名称再次发生变更,由“北海银河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海银河生物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公司名称变更,公司经营范围也开始在“高科技项目投资、变压器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上增加了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及存储、基因检测、药物筛选、抗体平台、个体化治疗、移动医疗等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类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技术服务。

  此后,银河生物相继披露“银河投资与其控股股东银河集团共同设立60亿元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收购得康生物60%的股权”“成立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设立南京银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告,开始大手笔地全面转型生物医药产业。

  不过从目前来看,银河生物的转型尚处攻坚期。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银河生物医药生物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下滑,由2015年的60.88%下降至2016年的35.62%。银河生物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医药生物业务的毛利率为44.48%,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9.47%。

  银河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公司医药生物板块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毛利率较高的免疫细胞治疗业务受卫计委暂停免疫细胞临床应用的影响,业务发展受挫。

  此外,银河生物应收账款不断攀升,2015年~2016年,银河生物应收账款分别为4.4亿元和4.7亿元。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应收账款已至6.76亿元。2017年1~9月份,银河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691.93%。

  “蛇吞象”收购承压

  今年9月份,银河生物宣布拟现金收购远程心界不低于66.776%的股权,并协调争取能收购远程心界医院100%的股权。经各方协商确定,初步预计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总体估值在50亿元至60亿元之间。

  不过,从银河生物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来看,2017年1~9月份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仅有31.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76亿元。而远程心界即使按50亿元估值,66.776%的股份价值33.39亿元,此次收购也被业界看作是“蛇吞象”。

  学者、评论人布娜新提醒:虽说现金收购不必经过证监会审核,但仍然绕不开交易所问询这一关。交易所也会重点关注收购现金的来源和收购标的质量。对于收购现金不足的上市公司而言,未来面临的交易所问询压力也会不小。

  对此,银河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收购资金来源于上市公司申请并购贷款,目前公司已对接意向的资金提供方,预计在重组方案获批后提供并购资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0.08%,银行信用良好,不存在违约和不良负债余额,公司具有一定的债务融资空间。同时,公司拟通过分期付款、支付金额与每年承诺业绩实际完成情况挂钩等方式,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和现金支付压力。

  事实上,记者梳理发现,从2015年转型生物医药领域以来,过去两年内银河生物曾拟多次收购不同业务类型的生物医药标的,但均未完成收购,也与部分机构签署意向合作协议,但均未披露后续进展。

  今年2月份,银河生物披露《关于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筹备执行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的公告,公司将全面参与国际生物城产业发展,包括建设创新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西南精准医学中心、成立银河大健康管理中心及生物医药研究院、成立创投/并购基金等。自公告发布后,后续再无进展发布。

  2016年7月,银河生物披露《关于签署<关于维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书>》的公告,拟以22亿元作价收购维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康医药集团”)100%股权,并于2016年7月25日支付2亿元订金。其后公司陆续签署两份补充协议书,约定银河集团可先行收购维康医药集团股权,再以适当价格转让给公司。今年2月份,银河生物公司披露公告称因再融资政策变化,拟中止收购维康医药集团股权,待今后条件满足后再履行相关义务,控股股东银河集团将继续与维康医药集团股东协商股权转让后续事宜。至今无最新进展公布。

  2015年11月,银河生物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非公开发行方案,此后非公开发行方案历经董事会四次修改,最后一次修改在今年2月份,此后公司一直未将非公开发行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对此,银河生物方面回复称,因行业政策、再融资政策的变动以及公司面临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在项目投资并购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与波折,但公司“医药和医疗两条腿走路”的投资逻辑和发展思路并未发生变化,公司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定落实公司战略规划、提升公司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

  医药业务“造血”能力存忧

  自进军生物医药领域以来,银河生物也进行了多项大手笔的布局。

  2015年,银河生物以1.8亿元对价收购了得康生物60%的股权。对于项目的投资逻辑,银河生物曾在今年9月份《关于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提及,得康生物经审计2014年度实现净利润1395.88万元,2015年度实现净利润1906.28万元,经营业绩已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

  不过,事情并不如银河生物想的那么乐观。数据显示,德康生物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仅为1906.28万元、1301.74万元和-43.77万元。

  今年8月,银河生物抛出了一份《关于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将得康生物60%的股权以1.6亿元的对价转让给大股东银河集团。银河生物方面提及,受卫计委和行业政策变动的影响,国内细胞治疗行业进入“寒冬期”。虽然得康生物依托自身业内良好的口碑,积极拓展其他相关业务,但其原有业务快速增长趋势被打断,未来经营状况不确定性将增加。

  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告诉记者,目前细胞领域的诊疗尚处于研发阶段,以前很多公司都没有研究资质,研发阶段的技术并不能应用于临床。“魏则西事件”之后,细胞治疗行业遭到严厉整治,一大批此类公司也在整顿过程中走向没落。

  此外,银河生物依托子(孙)公司银河医药、苏州银河、成都银河等积极构建创新型药物研发、细胞治疗等主要业务的运营平台,其中银河医药、苏州银河主要业务包括创新药研发、CRO服务等;成都银河主要从事CAR-T技术、干细胞技术研发等。

  不过,从实际经营效果来看,据银河生物201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南京银河营业收入仅为1384.5万元,净利润亏损749.45万元。成都银河上半年无营业收入,净利润亏损322.38万元。

  “银河生物子公司的研究领域在行业内尚处于研发阶段,前期虽大量投入但没有具体产品产出,其必定呈现亏损或持续投入状态。”史立臣表示。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7 10:39 , Processed in 0.02331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