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7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洞庭湖197万株欧美黑杨全部"清零" 媒体:树错了吗?

[复制链接]
272 0
                        编者按:上世纪70年代开始,源自欧美的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张。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目前,湖南省正在强力推进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杨树清理工作。

外来生物欧美黑杨到底有哪些弊端?此前为何长期禁而难止?清理杨树的攻坚战面临哪些困难?带来的启示和教训是什么?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洞庭湖区进行了广泛调查。

一场清理外来生物欧美黑杨的攻坚战,正在湖南洞庭湖地区的4个自然保护区里大规模展开。

目前,洞庭湖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欧美黑杨,已全部清理完毕,累计清理79982亩,共197万株。按照省里的计划,2020年年底前,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杨树也将全部予以清理;实验区栽植的杨树,按照林种、树龄和栽植区海拔高度及生态评估情况,分别采取清理、调整树种等措施加以治理。

自然保护区内的欧美黑杨将被逐步消除,但地区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多赢,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攻坚的战役。



2017年11月27日,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欧美黑杨。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环保督察指出问题

“外来户”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侵蚀湿地生态系统

船入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腹地。湖南省沅江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手指远处的湖洲:“那边原来都是欧美黑杨,现在已经全部退出。”

船靠北胜洲。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拖拉机正忙着转运砍伐后的黑杨。岸边,吊机将黑杨吊装上船,准备运出湖区。

北胜洲地处保护区的核心区,曾有着沅江市面积最大的欧美黑杨林。如今,这里的最后一片欧美黑杨林,已与这片湿地彻底作别。沅江市林业局副局长吴先云告诉记者,沅江南洞庭湖核心区的欧美黑杨面积超过2.47万亩。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有“中国黑杨之乡”的称号。在汉寿县境内的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湖面上,几艘满载欧美黑杨的大货轮,正在将不久前伐倒的黑杨运出去。

“欧美黑杨是洞庭湖的 外来户,其品种由欧美引进,目前洞庭湖区域种植的杨树实际上是美洲黑杨。”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克金对记者说。

大规模栽种欧美黑杨,对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日益清晰。2017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经过调查研究后,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欧美黑杨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

赵克金介绍,有的种植户在湖泊湿地内采用工程挖沟抬垄后,在垄上栽植杨树,严重破坏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威胁了鱼类、水生动物和鸟类的生存环境。在洲滩湿地栽植杨树,成林后将造成湿地植被群落衰退乃至大面积死亡,造成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使得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欧美黑杨还加快了湖区泥沙淤积速度,降低了湿地行洪能力。”赵克金说,黑杨根系发达,加上林中灌木、草本植物的根系,固沙作用明显,加快了泥沙淤积的速度。当汛期的洪水位到达林冠层后,位于中、低位洲滩地、湖区水域、主洪道中的杨树林,大部分树干与枝叶被水淹没,对水流产生严重的阻滞作用。这种阻滞作用远高于原生的洲滩灌草型植被,使得洞庭湖湿地的行洪能力明显降低。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越冬候鸟和鱼类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栽种杨树与保护区的保护目标背道而驰。”湖南省林科院研究员李锡泉表示。

欧美黑杨被列入自然保护区的“黑名单”。湖南省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强力推进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杨树清理工作。



2017年11月27日,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机械吊臂将被清理的欧美黑杨运上货车。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动真碰硬铁腕整治

保护区核心区里的197万株黑杨,已全部“清零”

省里给相关地区和部门定下的“时间大限”是:2017年12月31日之前,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欧美黑杨要全部清理退出;3年之内,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内,杨树的清理和防护林树种调整任务,必须完成。

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薛萍告诉记者,洞庭湖区的杨树清理,涉及4个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横岭湖,前两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两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各自然保护区核实的杨树种植总面积为28.75万亩,其中核心区7.99万亩、缓冲区11.46万亩、实验区9.3万亩。

“压力很大,难度很大。我们是像抓防汛抗洪一样来抓杨树清理工作!”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对记者说。管理局办公楼前,“举全县之力打赢杨树清理攻坚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切实保护好西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横幅很是醒目。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杨树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展情况一览表,每天的“作战”进度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业主对林权进行了流转,并在银行做了抵押贷款。很多杨树还没有到砍伐期,砍掉会带来损失。解除洲滩承包合同,如期清理杨树,难题不少。

常德市林业局局长关建锋介绍,市林业局成立了杨树清理领导小组、现场督导组和后勤保障组。从2017年10月30日起,由一名局领导带队、抽调4―5名精干工作人员进驻西洞庭湖管理局,对杨树的清理工作进行协调、服务、指导、督办。到11月25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50852亩杨树,全部砍伐放倒。

截至2017年12月6日,洞庭湖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里的杨树全部清理完毕,比规定整改期限提前25天,累计清理79982亩,共197万株。

并非是要“赶尽杀绝”

“树本身没有错,只是种到了不该种的地方”

欧美黑杨当年是如何进入洞庭湖区的?

湖南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1977年,洞庭湖区的汉寿县和益阳沅江市,首先将欧美黑杨作为护堤防浪林和抑螺血防林引入栽种。2000年至2005年期间,粮价不断下跌,影响了湖区农民的务农积极性,此时周边一批造纸企业大力推行“林纸一体化”的模式,地方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利用欧美黑杨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投资回收期短、利润可观的特点,采用免土地租赁费、补助种苗费、低利息贷款等方式鼓励栽种欧美黑杨。欧美黑杨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欧美黑杨对洞庭湖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不过,专家同时指出,对于欧美黑杨的利弊,应当辩证地看、历史地看。

赵克金和李锡泉都认为,欧美黑杨发挥的有益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每年可以为国家提供几十万立方米的木材,这对保护湖区上游山上的林木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调节气候、防风防浪、护岸护堤、农业生产增收,做出了贡献。在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形成稳定的接续产业和避灾产业,增加了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只要在规定的区域和适宜的立地条件下栽植,能够生产木材,保障木材的有效供给,加快林纸、林板一体化步伐,推进工业化进程。

有人将欧美黑杨称为“湿地抽水机”,专家们表示,这一称号其实并不准确。“欧美黑杨不是洪水猛兽,树本身没有错,只是种到了不该种的地方,不应该在自然保护区里大范围种植。对欧美黑杨并不是要赶尽杀绝、一棍子打死,在保护区之外合适的地方,还是可以种的。”李锡泉强调。

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需进一步理顺相关法律法规,取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为控制欧美黑杨在洞庭湖区的无序栽种,湖南省政府2003年印发《关于促进洞庭湖区杨树生产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三不种”,即保护区核心区不种、行洪道不种、基本农田不种。2005年,湖南省人大颁布《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了对引进外来物种的限制性措施。2013年,国家林业局公布《湿地保护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在湿地内禁止引入外来物种。通过近年来的建章立制和加大执法处罚力度,违规栽种欧美黑杨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2013年以来,东洞庭湖、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共清理核心区内欧美黑杨2.7万亩。

那么,虽然有“保护区核心区不种”等明确限制,欧美黑杨为什么没有被彻底清退?

专家表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内,很多地方的实验区、缓冲区甚至核心区,都有老百姓居住,绝大部分土地权属归集体所有,按照我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民拥有自主经营权。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对保护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严格限制,二者之间存在一些矛盾。清理欧美黑杨需要对所有权人做出生态补偿,且补偿数额较大,地方政府无力承担。特别是南洞庭湖和横岭湖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级层面均无固定的资金投入渠道,清理难度更大。

“老百姓的洲滩,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资料。成立自然保护区后,他们对洲滩的利用受到严格限制,但缺乏补偿。洞庭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两年拿到了第一笔8000万元的生态补偿费,但是补偿还没有制度化。”李锡泉说。

“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政府的主导,没有补偿措施,使得管控无法落实,这是前些年欧美黑杨在洞庭湖保护区大范围栽种没有控制住的主要原因。”赵克金说,此外,一直没有找到比欧美黑杨更适宜推广的树种。有“淡水红树林”之称的中国特有植物鸡婆柳、枫杨等树种,是乡土树种,生态效益高,但是成林时间长,经济效益极低;构树、鸡桑等虽有一定经济效益,但是成林时间也比杨树长,推广效果不理想。

教训和启示深刻长远

没有长远眼光,不遵循科学规律,最后就要付出代价

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杨树“清零”的同时,湖南省积极推进缓冲区和实验区杨树清理退出工作。

2017年12月,湖南省林业厅印发了《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杨树清理及湿地生态修复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前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杨树全部予以清理。实验区栽植的杨树,按照林种、树龄和栽植区海拔高度及生态评估情况,分别采取清理、调整树种等措施加以治理。属于生态林(防浪林、血防林)的杨树林,进行树种调整,栽种适宜湖区栽植的乡土树种,不得进行商业性采伐和经营;属于非生态林的杨树林,待轮伐期满清理后,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制定湿地修复技术方案,逐步恢复湿地生态景观;今后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栽种杨树,严格控制外来物种。

清退杨树,任务艰巨。后续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法律纠纷、经济利益纠纷问题,需要妥善处理。

在南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北胜洲,种下4600亩欧美黑杨的黄庆华,曾盼着这些杨树能够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却没想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2017年12月7日,在历经大约1个月时间的集中砍伐后,他与自己的最后一棵欧美黑杨无奈作别。

“从树苗到管护、除草、除虫,投入1000多万元,目前的成材率只有20%。”黄庆华耷拉着脸说。看着一棵棵倒下的杨树,他心里真不是滋味。

对采伐后的土地,彻底清理和修复生态的难度也不小。由于一些地方当初造林时采用了挖沟抬垄的工程方式,导致地上沟壑纵横交错,鱼类洄游通道堵塞,生态修复任重道远。长期种植杨树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土壤板结严重,植被恢复较难。此外,目前197万多株被采伐杨树的树兜还没有清理,今年还可能发生返生现象,返生苗需要清理。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突出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重点区域整治,到2020年,湖体水质要达到Ⅲ类标准。对湿地、滩涂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问题的整治,名列其中。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南省将边清理边修复,逐步恢复退化湿地。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从“种杨树”到“砍杨树”的历史过程,给人们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是深刻长远的。

“做事情要从长计议,不能只考虑到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要遵从科学规律,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引进外来物种有严格规定,引进后要先小面积试验,再中等试验,再扩大推广,必须要有这么一个程序。”李锡泉说,“没有长远眼光,不遵循科学规律,最后就要付出代价。”

李锡泉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已经成为共识。应当吸取经验教训,遵循科学规律,遵守法律法规,把洞庭湖呵护好,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链接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1994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但实际上,一些地方在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之前,当地群众长期在其中生产、生活,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缓冲区甚至核心区,也有不少居民居住,很难按照法律法规来严格执行。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4 23:25 , Processed in 0.025918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