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重型猎鹰发射背后:"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工程师思维

[复制链接]
121 0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二月初成功发射“猎鹰重型”火箭,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一事件看点多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一个商人竟然能够成功进入原先只有大国才能染指的航天业,不仅火箭威力是现役最强火箭的两倍多,成本却便宜的惊人,而且还成功完成三组一级火箭中两组的成功回收。当然,点睛之笔是这次发射把马斯克的红色特斯拉跑车送入了太阳轨道,这样“一箭双雕”,马斯克旗下最具开创性的两大公司被记录于永恒,马斯克也超越乔布斯成为这个世纪推动技术改变人类的最佳代表。

  透过现象看本质,马斯克的成功背后到底有什么窍门?我想有一点很值得总结,那就是他的“工程师”思维。

  马斯克读大学的时候,一开始选修的是物理学,但是很快把兴趣转向了工程学。从理论研究转到更偏重实践操作的工程学,马斯克有他的理由。他对人类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独特敏锐的认知,对如何推动变革有着深入的观察,认识到工业革命两三百年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创新的轨迹。如果说工业革命之前的创新还可以“个人英雄主义”一把,依靠一个人的创造发明,那工业革命之后的创新应用,没有任何一项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全都建立在人类的集体智慧之上。如何让人类智慧持续带来进步,重点是找到瓶颈在哪儿。马斯克认为,科学研究不是瓶颈,应用才是,而解决这一瓶颈从而让更多人享受集体智慧的抓手就是工程学。

  马斯克把“工程师思维”带入了创新与创业中来,而这种“工程师思维”可以总结为四个词:科学方法、垂直整合、模块设计、持续改进。而这种“工程师思维”在SpaceX和特斯拉身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科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有提出假设再实验证明的步骤,并在证明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科学方法没有禁区,这也让马斯克有信心去挑战强大的在位者,无论是举国之力的航空业还是百年老店的汽车业。科学方法也让马斯克能更好地面对失败,因为失败是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垂直整合、模块设计、持续改进”,可以说是SpaceX与特斯拉商业模式最大的特色。“垂直整合、模块设计、持续改进”说起来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早在一百年前福特发明流水线制造Model T的时候,就贯彻了垂直整合理念――从零部件到整车福特全部选择自己生产,这也能够让它不断改进,降低成本,让福特车厂的普通工人可以用不到三个月的工资就能买到一辆新车。但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垂直整合被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体系所替代。

  那为什么SpaceX和特斯拉会重新回归“垂直整合、模块设计和持续改进”呢?原因就在于马斯克认为只有“工程师思维”才能让他成功挑战实力雄厚的在位者。

  我们先来看SpaceX。马斯克观察到,传统火箭之所以昂贵,是因为火箭发动机只使用一次就坠入大气层烧毁了,而火箭发动机占了火箭整体成本的大头。如果能够重复利用第一级火箭的发动机,就能够大幅降低发射的成本。而重复利用火箭最好的方式就是模块化的设计。SpaceX的猎鹰火箭把模块化和持续改进推到了极致。最早的猎鹰1火箭使用一台梅林发动机,而猎鹰9则采用了九台梅林发动机,猎鹰重型的第一级火箭则可以被看作是三个猎鹰9火箭排箫型的捆绑,共有27台梅林发动机。梅林发动机持续改进,已经有从1A到1D Vacuum五个型号,而猎鹰9火箭也有了1.0,1.1,Full Thrust三个版本。而且,SpaceX的火箭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测试全部自己完成,坚持垂直整合。SpaceX的做法可以说是在整个航天业内独树一帜。

  特斯拉也是如此。特斯拉的电动车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基本都是自己完成,和其他传统汽车厂大量依赖供应商不同,这种垂直整合给特斯拉带来了巨大的优势。据一家投行的分析,特斯拉位于加州Freemont的工厂产出了特斯拉电动车80%的价值,是其他传统车厂的三到四倍。而麦肯锡最新的一份分析报告则显示,从无到有设计出来的新型电动车比那些在传统汽油车基础上改进的电动车要好得多,无论是行驶里程还是内部空间都占据优势。 当然,电动车也天然适合模块化,如果拿电动车的动力总成和汽油车相比,以电机为主的电动车动力单元只有20多个零部件,而汽油发动机加上变速箱的动力总成有2000多个零部件。

  马斯克的工程师思维还体现在他拥抱复杂问题的态度,这也是他在航天和电动车制造这两个不同行业都选择垂直整合的原因。一位SpaceX和特斯拉董事会的董事如此形容马斯克拥抱复杂问题的逻辑:马斯克认为,如果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留在企业内部解决,就可以更好地管理,更快更便宜地制造出产品,标准也更高。相比依赖一层又一层的供应商,比如说像波音造飞机的方式,垂直整合的好处是可以消除供应商成本的层层加码,同时又能在企业内部推动持续创新。当然真正能做到这一点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内部有人能对复杂系统内部的关联性与相互依赖理解地清晰透彻,而这恰恰是马斯克作为一位敏锐而又好学的工程师最擅长的。

  马斯克的这种深入参与的管理模式给他赢得了“纳米管理者”(Nanomanager)的称号。Nanomanager和我们常见的那种所谓事无巨细都要亲历亲为的“微观管理者”(micro manager)可不是一类。Nanomanager特指马斯克对技术的钻研和对细节的把握特别让人信服。一位马斯克旗下公司的资深工程师这么形容:和其他CEO不同,马斯克是他所见过的掌握细节最牛的管理者,他真的能和你一起过技术的细节,“埃隆可以在宏观层面看到所有那些颠覆性的要点,然后又能聚焦到最细的细节。”兼具敏锐发展眼光的宏观视角和深究技术细节的微观观察,这种工程师加实业家的搭配的确凤毛麟角。

  的确,很少人能像马斯克那样同时推动科技的进步和新商业模式的实践。恰如一位全球顶尖的私募大佬这么说:世界需要马斯克!而我们要真正认识马斯克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千万不能忽略他所推崇的工程师思维。

  (本文作者系《经济学人?商论》主编。)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4 09:01 , Processed in 0.025702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