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军,世界级的免疫学专家,他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接受了博士后的训练。1991年,刘勇军博士进入业界,并先后在先灵葆雅与DNAX研究中心从事研发工作。在2002年,他出任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免疫系主任一职,并在2011年担任贝勒研究所(Baylor Research Institute)的副总裁与首席科学家。在加入赛诺菲前,刘勇军博士担任Astrazeneca/MedImmune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全球研究部总裁。
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理学部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回国前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和西北大学。曾任Journal of Neuroscience、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和Cell Research等中国学术刊物编委。1985年至2009年,饶毅研究神经发育的机理:克隆控制果蝇神经细胞命运的基因big brain;证明脊椎动物两个眼睛来源于同一前体;发现神经导向的排斥性蛋白质Slit;发现Slit和吸引性导向蛋白质Netrin下游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提出从神经细胞到白细胞等体细胞享有共同的导向机理。2004年以来,饶毅教授在中国的实验室主要研究行为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发现控制果蝇争斗的外周和中枢分子机理;发现影响群养与单养动物争斗差别的分子机理;发现中枢神经递质五羟色胺调节老鼠雄性和雌性的性偏好行为。饶毅于1985年赴美,199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中心研究员、1999年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至2005年共同组建和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中心、2004年至2009年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07年全时回国,2007年至2013年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1年起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主任,2012年起任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
舒其望
美国布朗大学Theodore B。 Stowell应用数学讲座教授
舒其望,美国布朗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并获学士学位,198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1987年起任职于布朗大学。其中在1999年至2005年间担任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系主任。现为美国布朗大学Theodore B。 Stowell应用数学讲座教授。舒其望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用于求解双曲方程和对流占优偏微分方程的高精度WENO有限差分及有限体积方法、间断有限元方法和谱方法等。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流体力学、半导体元件模拟及计算宇宙学等领域。他的研究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在Google学术的引用率高达五万余次。舒其望教授现任计算数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主编,同时还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其中包括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和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他曾获第一届冯康科学计算奖(1995年)和SIAM/ACM计算科学与工程奖(2007年)。现任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2009年首届当选)及美国数学学会会士(2012年首届当选)。
杨培东,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随后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起任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2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杨培东教授是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和纳米化学专家。杨培东教授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如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PNAS等发表了300多篇高水平论文,应邀作大会/特邀报告超过300次,H因子高达150,总引用次数超过110000次,篇均被引用次数超过250次,培养了50多名博士生和65多名博士后; 拥有专利35项,先后创建了三个公司: Nanosys Inc,Alphabet Energy Inc,Infinity Innovation Inc。同时担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副主编并兼任包括Acct,Chem,Res,和Nano,Lett等在内的众多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所获荣誉包括: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Fellowship)、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奖(E.O.Lawrence Award)、美国化学会纳米科学奖(ACS Nanoscience Award)、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贝克兰奖章(Baekeland Medal)、阿尔弗雷德?斯隆研究学者奖(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贝克曼青年学者奖(Arnold and Mabel 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者奖(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美国材料学会青年学者奖(MR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裘利斯?史普林格应用物理奖(Julius Springer Prize for Applied Physics)、美国化学会化学奖(ACS Pure Chemistry Award)、艾伦?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等。2014年获汤森路透物理引文桂冠奖。 根据汤森路透集团于2011年对全球过去10年(2000-2010年)所发表研究论文平均引用次数的排名中,杨培东教授的工作在材料科学领域被引用排名全球第一,在化学领域被引用排名全球第十。
余金权
美国Scripps研究所化学系Frank and Bertha Hupp教授
Jin-Quan Yu was born and raised in a rather isolated mountain valley in Zhejiang Province (Southwest of Shanghai)。 He received his B.S。 in Chemistry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e then went to Guangzhou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 study terpene chemistry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essor Shu-De Xiao and obtained his Master’s degree in 1990。 He obtained his Ph.D degree in 1999 from Cambridge Universit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J。 B。 Spencer, where he studied biosynthesis and hydrogenation。 From 2001-2002, Jin-Quan worked on Pd-catalyzed allylic oxidation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Harvard University in the laboratories of Professor E。 J。 Corey。 He returned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2002 and was appointed as a University Royal Society Research Fellow in 2003 to start his independent research towards developing asymmetric C?H insertion reactions。 In 2004, he moved to Brandeis University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emistry。 He joined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a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07 and was appointed as the Frank and Bertha Hupp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t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in 2012。 He received the Mukaiyama Award in 2012, the Raymond and Beverly Sackler Prize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in 2013, the Elias J。 Corey Award in 2014, the MacArthur Fellowship in 2016, and the Pedler Award in 2017。
张懋中
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校长
张懋中,现为新竹交通大学校长。前此他是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电机工程系系主任暨胜华卓越讲座教授(1997-2015)。曾任加州千橡城洛克威尔科学中心之高速电子实验室副主任(1983-1997)、洛杉矶TRW和M/A-Com公司之研究工程师(1980-1983)。张博士对高速半导体元件和高频无线及混合信号电路在通信、雷达、联结、影像等系统的研究卓著。其所研发的砷化镓功率放大器氧成的手机信号发射器在全球已超过500亿台,为无线通讯产业界及学术界带来开创性的贡献,荣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IEEE)会士、美国工程学院院士(2008)、中央研究院院士(2012)以及美国发明家学院院士(2015)等殊荣。张博士更曾获美国IEEE David Sarnoff Award (2006)及英国IET J。 J。 Thomson Medal for Achievement in Electronics (2017),表彰其在近代高速电子学的先驱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