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4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马云刊文分析贸易战 传递有礼有节中国声音

[复制链接]
140 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 祝裕

  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华尔街日报》刊登署名文章,阐释他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作为全球规模领先零售平台的创始人,马云始终以致力于连接中美两国企业和市场的企业家视角展开论述,提出了特朗普政府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美国是否要放弃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巨大历史机会?

  这是自近期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态势升高以来,中国企业家以自身视角同世界沟通的一次重要的尝试。马云对此通过文章论述: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看不到对美国经济有半分好处。“贸易逆差”是个错误的问题,贸易战是以根本错误的手段放弃打开世界最大市场的重大历史机会,最终受伤害的是农民和中小企业。这将是历史性的战略误判。

  马云的文章反映出,阿里巴巴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国家代表性企业”的责任,向世界传递有理有节的“中国声音”。

  为什么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高之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绝非偶然。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源于它根植的中国沃土和它始终坚定拥抱全球化的姿态,为中国和世界倡导一个更开放、更有效率的商业环境,是阿里巴巴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然而,能够像阿里巴巴这样,成长为全球商业领域“意见领袖”,参与全球经贸治理议程的,仍然是凤毛麟角。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成为代表中国企业发声的关键商业力量,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阿里巴巴和实体经济的连接最为密切。阿里巴巴是全球规模领先的零售平台,它将消费者、生产者和服务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较传统制造业企业,阿里巴巴对消费者的洞察更加深刻;而相对其他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又和制造业和传统商贸等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此,阿里巴巴和马云能够更好窥见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宏观面目。在马云的公开信中,对中美互利互惠关系的系统论述,和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处境的分析,都体现了阿里巴巴对全球经贸形势的敏锐眼光。

  第二,阿里巴巴有坚定的全球化战略。从收购东南亚规模领先的电商平台Lazada,到蚂蚁金服大比例参股印度版支付宝Paytm,从天猫国际的全球采购中心,到风靡俄罗斯的速卖通,阿里巴巴零售、支付乃至物流业务的版图早已延伸到世界各地,阿里巴巴已确定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的远景目标,以“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获得更大惊喜。阿里巴巴早已不仅是全球化商业的参与者,更是全球化议程的推动者。

  第三,阿里巴巴有着面向未来的价值观。阿里巴巴是一家基于技术推动商业变革的公司,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赋能,最显著的效应是让大机构和中小机构、让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机会更加平等。自创立之初,阿里巴巴就确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要通过一个高效率、开放性的平台,让更多中小企业、青年和妇女从全球化中受益。马云提出了“普惠式全球化”的理念,这是对过去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更多让强者受益的全球化机制的一种迭代和升级,近年来,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飞遍全球,和各国政商精英探讨普惠式全球化之策,还提出了eWTP(全球电子贸易平台)倡议,为普惠式全球化贡献切实有效的方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阿里巴巴主动承担起为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声的责任。马云的公开信,并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呼吁,更彰显了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在全球经贸形势波诡云谲的当下,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价值的担当。

  “国家代表性企业”推动世界变革

  如果我们放大历史的视界,会更清楚的看到一个事实,一个国家的代表性企业,承载的绝不仅仅是自身的商业利益,更是它身后的国家利益、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可以说,对一国内部而言,“国家代表性企业”是经济转型或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对全世界而言,“国家代表性企业”可能代表着一个成功国家的经验和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当年的洛克菲勒公司对此功不可没。从石油产业出发,洛克菲勒逐渐把触角伸向铁路等各行各业,几乎再造了美国的基础设施,给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一事例说明,“国家代表性企业”在一国的产业革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有的“国家代表性企业”,更可引领全球科技和商业潮流。从英特尔、微软再到苹果、谷歌,美国IT技术的发展,正有赖于具有创造力的“国家代表性企业”,没有这些企业持续的创新和迭代,美国也不可能引领全球信息技术变革的进程。

  还有的“国家代表性企业”,可以发挥在商业之外的价值。在两德分裂期间,大众汽车和民主德国(东德)签订的总值5亿马克的生产线合同,就曾大大促进了两德贸易,拉近了两德之间的距离。这示范出一种模式,以商业力量驱动和平乃至统一的议程。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国家代表性企业”担当世界责任适逢其时。阿里巴巴已担当起这一备受关注的角色,阿里引领的电商发展和“新零售”革命,重构了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改变了中国商业的面貌;阿里稳健的全球化布局,正在让“新零售”中国方案在全球更多地方落地,驱动“普惠式全球化”成为全球化新的主流形态;从达沃斯到博鳌,马云等阿里巴巴高层横跨东西方的主动发声以及和全球政商精英的互动,已成为中国商业“软实力”的象征。

  时代期待更多“国家代表性企业”

  中国日前宣布了10项最新的对外开放措施,展现出中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诚意和担当。“国家代表性企业”的积极姿态,更能让世界感受到一个清楚的事实: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从政界到商界,整个中国社会对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然保持充分共识。这一声音至关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代表性企业”就是一个国家和世界沟通的“第二轨道”。马云的公开信,设身处地站在全球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角度,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具体感知“贸易战”的潜在影响。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企业愿意主动担当这一角色,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对全球化的高度诚意,就更能够被世界所理解。

  21世纪的国与国竞争,并非只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是软实力的较量。“国家代表性企业”的全球能见度和舆论影响力,实际上正是国家“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所拥有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已超过100家,和美国接近,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硬实力”早已不容小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相继提出,中国的全球感召力也在提升,但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却仍然是一块短板。如何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以自身主动积极地表达,这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一课。而马云在英文媒体上坦诚而自信地表达,无疑是其他中国企业可以学习的榜样。

  “国家代表性企业”的形成,是全球经济变革的自然产物。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不仅向全球提供了优质的商品,更是贡献了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不是抽象的,它需要由企业的实践来承载,并给出理论上的完整阐释,马云的公开信,正是与此相关的知行合一的探索。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4 10:00 , Processed in 0.02235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