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紫鑫药业被指“量产”3年未落地 2年前就签百万合同

[复制链接]
124 0



  
“量产”三年未落地 两年前就曾签百万销售合同

  近日,紫鑫药业公告,紫鑫药业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吉林紫鑫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专利注册处颁发的多项发明专利证书。

  与此同时,跨界基因测序领域的紫鑫药业关于第二代基因测序仪的量产承诺一拖再拖。

  日前,紫鑫药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科紫鑫的二代基因测序仪将于今年年底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经海五路与科创九街交汇处E2M1地块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研发生产基地大批量投产。这块地在2015年12月16日就已购得。

  新京报记者于7月10日实地走访了北京中科紫鑫基因测序仪的生产基地,崭新的白色大楼与干净宽敞的道路交错,该基地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大楼内部仅有部分管理人员在办公,大楼还在装修,并没有投入生产使用。

  早在2015年8月,中科紫鑫就表示,中科紫鑫正在进行BIGIS二代测序仪规模化生产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预计2015年年底或2016年年初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虽量产无实质性动作,在2016年8月,公司曾与华生恒业签订合同总额277.98万元的《测序仪销售合同》,但2016年年报中却并未披露基因测序仪销售情况与数据。

  此前,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其基因测序领域宣称的合作方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称,与其未签署具体合作协议,只是曾经签过意向协议,后续无实质合作。

  紫鑫药业在年报中曾披露,中科紫鑫于2014年9月聘请中国科学院于军、任鲁风、俞育德、周晓光四位研究员担任科学顾问,7月12日,记者致电中科院半导体所,对方表示,俞育德并未在中科紫鑫任职,俞育德现在仍是半导体院的研究员。周晓光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并未在中科紫鑫任职。

  量产承诺三年未落地,其间技术开发负责人离职

  主营中成药产品、人参系列产品的紫鑫药业与基因测序仪产生关联的时间在2013年。2013年10月,紫鑫药业发布了“关于公司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签订测序仪项目产业转化投资意向书”的公告。

  据公告,2013年10月,紫鑫药业及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对紫鑫药业全资子公司中科紫鑫进行增资,其中紫鑫药业以货币方式增资,基因组研究所以经评估的“用于DNA测序仪的可二维调整的CCD相机支撑装置”等9项专利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为其所属部分进行投资,增资完成后,中科紫鑫负责基因测序仪、基因测序仪配套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研发、生产、销售。

  2014年9月1日,中科紫鑫在官网上发布了《BIGIS测序仪首批试用单位确定》的公告,最终遴选出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青岛海洋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不同应用领域的18家试用单位。

  据2014年媒体报道,中科紫鑫的相关人员指出,“目前中科紫鑫关于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设备已经在建设中,预计今年(2014年)下半年可以量产”。

  2015年8月,中科紫鑫再表示,中科紫鑫正在进行BIGIS二代测序仪规模化生产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预计2015年年底或2016年年初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如今三年过去了,中科紫鑫二代基因测序仪即将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却仍未落地。

  此前,紫鑫药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科紫鑫的二代基因测序仪将于今年年底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经海五路与科创九街交汇处E2M1地块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研发生产基地大批量投产。

  新京报记者于7月10日实地走访了北京中科紫鑫基因测序仪的生产基地,崭新的白色大楼与干净宽敞的道路交错,该基地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大楼内部仅有部分管理人员在办公,大楼还在装修,并没有投入生产使用。记者多次致电北京中科紫鑫,对方称领导不在,并拒绝了采访。

  随后记者来到北京中科紫鑫的注册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六街88号院3号楼608,北京中科紫鑫基因测序仪实验室位于六楼,不大的空间内摆满了实验用品,员工人数寥寥,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只是负责仪器设备的后期调试,与中科院无关。

  多家“试用单位”否认试用过紫鑫药业测序仪

  针对上述中科紫鑫官网公布的BIGIS测序仪首批试用单位名单,记者分别致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青岛海洋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前三者表示不太了解此事,现在所用测序仪不来自中科紫鑫;药植所人员表示,当时谈过合作,但是后来并没有落实,原因是紫鑫药业方面并未提供机器设备。

  2015年8月吉林日报曾报道,北京中科紫鑫董事长殷金龙博士透露,中科紫鑫基因测序生产厂投产后,可年产基因测序仪1万台。未来5年至10年内,加上测序试剂等产品,会有至少1000亿元至2000亿元的生产总值。

  三年过去了,中科紫鑫基因测序产品的千亿市值能否实现还未可知。

  基因测序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中科紫鑫的第二代基因测序仪迟迟未能量产有可能是性能原因,产品性能未达到行业金标,同时也存在市场问题,受到国外相关基因测序仪产品的冲击。

  此前负责基因测序仪技术开发的任鲁风已于2016年离职,量产之后的市场前景如何,技术应用是否会过时?记者试图联系紫鑫药业,对方并未给予回复。

  虽然量产迟迟未落地,2013年10月过后,紫鑫药业的股价蒸蒸日上,彼时紫鑫药业的股价在6元左右,截至2015年6月紫鑫药业股价震荡上扬,最高上涨至14.07元。

  量产未实现,277万测序仪销售合同已签

  中科紫鑫在推介上宣称的2015年年底实现量产的目标并未实现。

  但据紫鑫药业2016年8月公告,2016年8月1日,北京中科紫鑫与北京华生恒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测序仪销售合同》,华生恒业科技购买公司生产的基因测序仪设备及配套试剂,合同总额为277.98万元,此事件标志着公司基因测序仪项目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方面已经达到市场化销售的要求,为公司实现基因测序仪及相关产品规模化、产业生产化、销售开拓了良好的开端。

  天眼查显示,华生恒业科技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一家从事应用生物科技软件研发、设计、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华生基因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40.98%。

  这是紫鑫药业首次签署测序仪销售合同,此前证券时报的报道中显示,紫鑫药业介绍说,本合同金额277.98万元,占公司2015年度经审计营业总收入6.33亿元的0.44%。本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2016年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016年年报中,紫鑫药业并未公布基因测序仪的销售情况,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紫鑫药业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全部来自医药行业,产品分类中仅有紫鑫药业旗下的中成药与人参系列产品明确了产品科目。

  记者致电华生恒业科技,对方表示,在其任内从未听说过向北京中科紫鑫购买基因测序仪一事,并未使用北京中科紫鑫的基因测序产品。

  紫鑫药业基因测序仪频频释放即将量产的利好,却至今仍未实现。对此,新京报记者联系了曾担任中科紫鑫首席科学家的任鲁风博士,任鲁风表示自己已经辞职,且此事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聘请多名中科院人士为科学顾问?两人否认任职

  2014年4月,时年35岁的郭春林接棒郭春生担任紫鑫药业董事长,同年5月,紫鑫药业的法定代表人由曹恩辉变更为郭春林。紫鑫药业进入郭春林时代。

  郭春林走马上任之后,进一步推动了紫鑫药业的基因测序板块的发展,其中,中科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前二者也确有合作。2010年11月,为开展人参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开发人参种质鉴别系统方法的目的,紫鑫药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签订了人参产业战略框架协议,共同进行人参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基因研究所也表示,研究所跟紫鑫有两次人参的合作项目,分别是2010年到2015年合作的“人参全基因组种质鉴定技术开发”,2015年到2017年的合作项目“基于人参转录组与土壤宏基因组的种质鉴定方法”。

  从人参的基因研究过渡到人体的基因测序,紫鑫药业7月10日针对新京报之前的质疑回复投资者时表示,2014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对基因组研究所下发了(科发函字〔2014〕19号)《中国科学院关于同意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无形资产入股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的批复》;2014年6月25日公司收到基因组研究所通知,基因组研究所已完成对相关资产的评估工作,并完成向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办理国有资产产权备案登记等相关手续,基因组研究所已完成与公司共同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意向合作的内部决策程序,该合作事项需紫鑫药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方可实施,紫鑫药业在审慎考虑后,并未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决定先行聘请中科院该项目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任鲁风、王绪敏等核心团队在北京中科紫鑫任职。

  在中科紫鑫基因测序仪的发展过程中,中科院的身影也频现年报。2015年紫鑫药业年报显示,中科紫鑫于2014年9月聘请中国科学院于军、任鲁风、俞育德、周晓光四位研究员担任科学顾问。记者调查发现,其聘请的于军、任鲁风是师徒关系,于军是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是任鲁风博士生导师。

  1998年,杨焕明、于军与汪建在中科院遗传所成立了人类基因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的正、副主任,三人于1999年9月9日组建了华大基因。2003年,于军等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经过多年发展,2008年,华大基因获深圳市政府的邀请,迁址深圳盐田区,但于军并未离开中科院。

  之后,基因研究所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科研交流碰撞出了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思路,时任半导体院副所长的正是2015年紫鑫药业年报披露的担任中科紫鑫科学顾问的俞育德。

  7月12日,记者致电中科院半导体所,对方表示,紫鑫药业在回复投资者询问时所说的半导体所向中科紫鑫转让8项专利并不属实,俞育德并未在中科紫鑫任职,俞育德现在仍是半导体院的研究员。记者并未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查询到公告中提到的转让的“用于DNA测序仪的可二维调整的CCD相机支撑装置”的相关专利。

  周晓光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从未在中科紫鑫任职,目前自己在创业。北京某律师事务所葛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涉及的相关人员并未担任中科紫鑫的科学顾问,紫鑫药业的年报涉嫌虚假披露。

  但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中科院方面确实以一定价格进行了技术转让。虽然中科院否认了与中科紫鑫的合作关系,但从中科紫鑫官网来看,于军在中科紫鑫的发展过程中也多次“现身”。

  2015年8月7日,由中科紫鑫举办的BIGIS二代测序系统推介会上,于军以中科紫鑫专家顾问团主席的身份现身。同年10月29日,美国华盛顿大学MaynardV。Olson博士、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俞育德研究员到访中科紫鑫。MaynardV。Olson博士正是于军的导师。

  2017年11月27日,紫鑫药业美国全资子公司ZixinPharmaceuticalsUSA,Corp。与耶鲁大学签署《合作研究协议》,参与合作项目的首席研究员JeffreySklar博士,合作主要内容是JeffreySklar教授实验室使用紫鑫药业研发的全基因组测序配套试剂盒在测序仪平台上进行性能测试,而JeffreySklar博士所带领的实验室多名成员来自中科院,新京报记者多次邮件联系JeffreySklar博士,截至发稿并未得到相关回复。

  新京报记者张妍钆

  zhangyandi@xjbnews.com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6 01:33 , Processed in 0.018199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