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8% 华大基因科研核心被夸大?

[复制链接]
155 0


  
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8%华大基因科研核心被夸大?

  ■本报记者 吕方锐 陈锋 北京报道

  合作伙伴因冠名纠纷而举报,大火迅速蔓延到了华大基因(300676.SZ)的多个方面,包括华大基因借产业园圈地、科研界“富士康”等质疑。而随后发生的湖南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漏检”患儿的消息,更是重创了华大基因的股价基础――检测能力。

  在学术界人士看来,华大基因虽然拉低了行业成本,但资本运作痕迹太重,导致公司的实际科研能力被夸大。同时,华大基因也摆脱不了关键技术和核心仪器全靠采购的窘境。以商业模式考量,剥开自我包装,华大基因的业务模式之单一和传统,或许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善于以科研前景包装公司预期,就不得不承受预期幻灭带来的后果。

  圈地质疑

  今年6月王德明在天涯论坛写下举报信,称华大基因借基因项目之名在江苏多市圈地和骗取政府补贴,再由房地产企业万科进行地产建设。万科创始人王石正是华大基因独董。举报信还质疑了华大基因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以及华大基因的商业信誉。

  举报内容脱离了冠名纠纷的范畴。经《华夏时报》记者向王德明本人及相关人士了解,他并不掌握能证明华大基因上述问题的关键材料。

  但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华大基因主营的基因测序和检测业务,只需要配备科研人员和一些专业仪器即可完成,并不需要大片土地和产业园区。华大基因公告也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都没有在江苏参与任何房地产项目,也未曾获得土地资源。

  之后华大基因方面再度发声,专门强调了举报内容之一、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的生命健康小镇项目中,公司并未获得任何土地,且参与项目的起因是受当地政府邀请。

  华大基因与项目的实际关系或比声明中更加紧密。根据当地媒体报道,项目全名为“华大生命健康小镇”,规划面积近6000亩,包括“一园、一区、二院、三中心”。另有报道称,深圳华大基因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和江苏苏南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在项目中各占股25%。

  有媒体统计,最近5年间华大基因控股股东及子公司跟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协议的“基因小镇”或“产业园”项目多达16个。

  对此,华大基因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函中表示,华大集团及控股子公司不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华大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在产业园区中,主要是提供相关技术和科技支持,并未参与相关产业载体建设或商业地块开发。

  与此同时,华大基因也否认了与万科的关系,在回函中表示“(产业园区)万科是否承建,与华大无关”。

  产前检测疏漏

  近日有媒体刊发了《华大癌变》为题的报道,称湖南一孕妇在华大基因的产前无创基因检测中,显示低风险,结果生下13号染色体异常婴儿,国内已经出现至少19例类似情况。

  生育健康业务占到了华大基因2017年度营收的54%。按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发明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的解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过程是,收集孕妇血液样本,并对其进行DNA分析的技术。通过对DNA的分析,进一步推断出胎儿的基因组信息。

  实际操作中,因为母亲血浆样本中胎儿的DNA不足,会造成假阴性,即胎儿有病未查出,俗称“漏检”。卢煜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稳健的无创检测,应先检测血浆样本中胎儿DNA的浓度。筛查唐氏综合征,血浆中胎儿DNA的浓度至少要达4%。遗憾的是,并非每个检测机构都按照这个流程走。

  华大基因的公告并未对漏检的原因进行解释,仅强调其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业务符合国内标准。但国家卫计委的标准中并没有对假阴性(漏检)率做出明确规定。

  华大基因在公告中表示,为每一位受检者购买了检测医疗保险。有媒体证实,湖南这一案例并不在理赔范围内。

  对此,华大基因在回函中表示,“湖南长沙缺陷男婴案例中并非漏检,而是不在公司的检测范围内。华大基因为本案例提供的检测服务是合格的,并无错误。”

  此外,卢煜明还表示,产前无创基因检测的大多数技术都是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实验室里开发出来的。之后他将技术授权给了Illumina和Sequenom等公司,他们又把技术授权给了更多的公司。华大基因2017年年报披露了一起香港中文大学、雅士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诉香港华大、香港医学的专利侵权案件。

  不过,在回函中华大基因称,卢煜明教授发现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但在中国,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类检测技术是不允许申请专利的。此外,华大自主研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已获得欧洲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并在英国、德国、法国等15 个成员国生效。

  研发能力几何

  从公司2017年年报看,华大基因的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的8.3%,甚至低于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但华大基因至今仍以高新技术名义领取各种政府补贴,仅2017年一年就超过3200万元,约占当年公司净利润的8%。

  “实际上,测序本身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因为它是靠仪器本身的自动化程度,还有工人的熟练程度。”上述专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华大的仪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主要都是买的美国的,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还有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的等等。”

  他进一步补充道,华大基因早年从事过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分割基因组等技术,按照华大基因的说法,其还承担了一些新物种的测序等科研项目,这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和一些经验积累的。一般的小的测序公司是做不了的。

  该专家认为,华大基因对行业的主要贡献是,把基因测序变成一个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降低了测序的成本。华大基因可以做到大规模、低成本检测,因此得以接下德国、美国的一些大项目。

  但华大基因认为“基因检测和测序工作没有很高技术含量这一说法并不属实。”回函中,华大基因向本报记者强调,华大基因在科研和产业化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数据积累使得公司具有更精准的分析能力和更强的检出能力,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但科研进入商业应用,在资本的裹挟下,难免存在包装和夸大。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华大基因2001年曾在杭州建立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彼时资本方第一次认识生物基因技术,项目也吸引了很多社会资本。但是个别人员没有客观地阐明基因测序能带来的好处,当时就开始鼓吹个性化治疗。实际上即使是技术领先的美国,也是2016年左右才开始搞精准医疗。精准医疗除了测序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生物学研究包括病例研究作为基础。华大基因提前了16年“画饼”,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据悉,当时华大基因一次性采购了300多台基因测序仪,因为采购量大,GE给出优惠,华大基因可以先拿仪器把项目建起来,之后付款。300多台仪器到位后,杭州项目最终烂尾,GE没有收回仪器款,相关人员还受到了处分。

  项目搁浅,投入的社会资本也赔得一塌糊涂。“这一事件对资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进而影响了整个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的信誉。”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记者并未在公开渠道查询到上述事件的任何信息,华大基因方面也对此进行了否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7 12:02 , Processed in 0.020390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