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1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不找医生不止痛,辣妈户外生娃还让140万网友围观

[复制链接]
116 0
                        对于大部分妈妈们来说,生孩子可是人生头等大事。

早早的就找好医院,按时按点做产检,生怕出什么小意外。

然后经历各种撕心裂肺的痛,最终才把娃顺利生出来....

这还不算完,生完娃还得坐月子好好调养之类的...

总之,生孩子真的是一件很幸苦的事情!

然而生孩子对于国外的有些女性们来说,貌似是一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

在机场直接把娃生出来了...

在浴缸里直接生了个娃...

不是在开玩笑....

而且不少国外的妈妈生完孩子后也没有坐月子一说,战斗力极强。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妈妈,生娃之生猛更是让人不敢相信...

这位妈妈名叫Sarah Schmid,今年36岁的她来自德国。




话说她在两年前的时候生了个娃,

生娃的时候不光没去医院而且身边没有任何人帮忙。

不需要医生,不需要任何止痛的东西,

就这样一个人花了大约10分钟在自家院子里把孩子生出来了....

而且生完娃剪脐带喂奶这些顺序一个不落自己全部搞定....

这位妈妈后来还把自己生孩子的全过程拍摄下来发布在了网上。

当时这个短短的生孩子视频观看量达到了60多万:

(同时她还上传了另一个副本视频,观看量更是高达80多万,总计约有140万网友观看了她的分娩全过程...)




在视频的一开始Sarah先是缓慢的来到了自家花园里,

然后坐在了一个类似瑜伽球的球体上面:




老公贴心的端来水先润润口:




没过一会儿好像开始有阵痛了,

Sarah支撑着慢慢站了起来:




然后开始脱衣服,为分娩做准备:




她找了一个相对比较舒服的姿势,

然后正式开始生娃了:




通过视频可以看见宝宝的头慢慢出现了,很快整个身子也从Sarah的体内滑出来了...

接着Sarah熟练的剪断了脐带,抱起了刚出生的宝宝...

(娃出生画面太过暴露,咱就不放了哈...)

连血都来得及擦干净....







这时在旁边等待的孩子和老爸也赶快拿着毯子出现在镜头中,

Sarah先是用毯子将宝宝裹起来:




随后像没事人一样坐在凳子上“岁月静好”的给娃喂起了奶....

刚才分娩时的痛好像就...随风飘散了...







短二十来分钟的视频...

30多岁的Sarah就这样非常厉害的在自家后花园里顺利的生出了宝宝....

从一开始的阵痛到生完孩子喂奶,几乎全部仅靠她自己一个人...




如果光靠这个视频你还觉得Sarah不够生猛的话,那么先来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吧~

36岁的她和老公还有孩子们生活在德国哈勒市,

算上那个视频中出生的孩子,Sarah目前一共有6个孩子:




和视频中最小的那个娃一样,

剩下五个娃全部都不是在医院出生的。

有的在家里,还有的甚至在野外...

没有医生护士,更不要需要什么止痛,Sarah全凭一己之力连生6个娃....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2006年9月,

那时Sarah额丈夫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由于之前有在医院培训工作的经历,Sarah见过很多孕妇在医院生产的画面,

医院这个环境对于她来说,反倒让她感觉更加紧张。

再加上在学习过程中,Sarah了解到了一种叫“freebirthing”的分娩方式,这种分娩方式讲究在分娩过程中不借助任何医院或药物的帮助。

由于深受这个分娩方式的启发,

当Sarah怀上第一个宝宝的时候,她就决定不去医院也不用止痛药,她要在家里生!

06年第一个娃出生的时候,Sarah在家分娩,不过第一次生孩子保险起见她还是从医院请来了助产护士帮忙。

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奋战,Sarah终于成功生出了第一个宝宝。

虽然娃是顺利的在家出生了,但是整个过程让Sarah很不舒服。

“我发现不是很喜欢有助产护士的陪伴,不光没有减轻我的痛苦,反倒花费了更长的时间。”

“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花了将近15个小时左右!”

这段痛苦的经历让Sarah下定决心不再请助产护士,她要一个人完成生产!

于是她查阅和了解各种“自己如何生孩子”的资料,认真学习研究,为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第二胎做准备。

很快,第二胎就来了~

2008年7月的时候,Sarah的第二个宝宝即将出生,

那时她和老公还有孩子旅居生活在瑞典,瑞典广阔的森林让她感觉异常放松,她开始计划要在森林里生第二个娃。

于是7月的一个晚上,Sarah在羊水破裂大约两个小时后,

自己带着野餐篮子和毯子进入了茫茫森林中准备分娩...

全程没有任何人任何止痛药物帮助,

Sarah就这样在黑漆马虎的森林中生出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孩子出生后,稍微缓过劲的Sarah给老公打了电话,

对生产画面有点怕怕的老公这时才赶来森林接母子两回家,并且为Sarah的第一次户外分娩拍照留念....

距第二个孩子出生又没过多久,第三胎如约而至。

对于第三胎出生位置,Sarah早早做好了计划。

家中花园里摆放着一顶美国原住民风格的圆锥形帐篷,她正打算将第三胎生在这里~

同样,自己一个人,不需要任何止痛...

不过第三胎出生的很迅速,还没等Sarah走到帐篷那,孩子就出来了....

从预感要生到顺利出生这个过程只花了约20分钟左右。




时间来到2012年,夫妇俩又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娃。

因为四娃出生的时候还是冬天,室外温度太低。

所以Sarah选择在自己家客厅完成生产,并且将分娩全过程拍摄了下来:




即使已经生了三次娃,疼痛还是不可避免的。

坚持不上止痛的Sarah在地上稍显痛苦的跪了一会....




但是毕竟有之前的经验在,

这次客厅生娃对于已经生了好几次的Sarah来说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和”日常“了....

疼痛没过一会,第四个孩子也非常顺利的诞生在了自家客厅里:




又过了3年,Sarah又双??怀娃了。

对于第五个孩子,Sarah打算尝试一下水中分娩。

不过她并没有去什么专业的水中分娩中心,

而是自己一个人在自家院子里的雨桶中生出了第五个宝宝...




“孩子出生速度太快,雨桶中的水才接到大约一半孩子就出来了。”

“我自己剪断了脐带,处理了胎盘,之后给宝宝擦了擦身子。”




接着就回到了开头那个视频,

一年多后,Sarah在后院自己生了第六个孩子....

不去医院,不上止痛,靠自己连生五个孩子经验丰富的Sarah还专门出了本书,

以此来帮助那些想和她一样自己生孩子的妈妈们:




这战斗力也真是没sei了....

不过对于Sarah这种生产方式,网友们看法不一,大部分人对Sarah这种生产方式表示理解:

“我在家和医院分别生过一次孩子,对于生孩子来说,医院真的很可怕,如果你生孩子必须得有药物支持的话那么不可避免的只能在医院生。但是对于一般的生产来说,给我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我想相比起在医院生孩子,她自己肯定也更偏爱这种自然的生产方式,

主要是因为她之前生孩子速度都很快,而且大概啥时候孩子出来她也比较清楚,这样确实很适合这种方式生产。

但是像我妈就不行,她生孩子往往要花将近30多个小时,这么久而且疼痛一直持续,为了安全保险起见她需要在医院这种环境里生产。”




“很多女性除了生第一个孩子会痛苦到掉眼泪之外,第二个,第三个以及后面的孩子其实疼痛度会减少很多。”




不过也有人对Sarah这种生猛的生娃方式不是很理解...

而且对她全程拍摄自己的生产过程也表示很无语...

“为啥???????何必呢???”




“这些人为啥做什么都要拍下来?这不就是在博眼球吗...”




对于大家不同的看法,Sarah在最近的采访中表示:

“对于我这种生产方式,有的人觉得很好,有的人则觉得很愚蠢。”

“我不介意,我喜欢并享受这种方式。”

对于为什么要拍摄自己生娃的视频,Sarah也做出了解释:

“我不介意网友们看见我生孩子的样子,在古老的文化中,女孩都会看着自己妈妈生孩子,这样她们才会对此有了解,但是现在这种机会已经很少了。”

“我录视频是希望大家都可以有机会看见生孩子的过程,尤其是这种非常自然,没有任何其他干预下的分娩,很少见。”




emmmm....

对于其他生完孩子至少得缓几个月的妈妈们来说,

像Sarah这种真的很让人“目瞪口呆,佩服不已”啊....

ref: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5977321/Live-SCREAM-Mother-shrieks-agony-gives-birth-sixth-child-without-pain-relief.html#comments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7 00:18 , Processed in 0.023653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