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博格碱的拥护者声称,伊博格碱之所以更加有效,是因为其他治疗方法通常只作用于一种神经通路,而伊博格碱则同时作用于多种神经通路。目前已经有两家公司,正在科学家的带领下开发伊博格碱衍生药品,其中一家获得了美国药物滥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NIDA)的资金支持。
但是,伊博格碱类药物存在很大的缺陷――它可能会致命。这也是为什么它在美国会被禁的原因,美国缉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对它的使用制定了最严格的限定。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经常会出现心律不齐,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有时会致命。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表明,在1990年到2008年使用伊博格碱治疗的病例中,有19例因伊博格碱导致死亡。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认为,由于一些像危地马拉那样的非正式诊所不会跟踪所有的不良案例,所以真实的致死率可能会高达1/300。对动物的相关试验表明,即便没有被这种物质杀死,动物也会表现出永久性的脑损伤。“我们真的需要伊博格碱吗?如果它有毒性,那么回答是不”,哥伦比亚大学医药中心的精神病学家赫伯特?克雷伯(Herbert Kleber)如是说。
哥斯达黎加酗酒和药品依赖研究所(Institute on Alcoholism and Pharmaco Dependency)是哥斯达黎加官方认可的成瘾治疗中心,这家机构的负责人路易斯?爱德华多?桑迪?埃斯基韦尔(Luis Eduardo Sandí Esquivel)认为,这些治愈率听上去很高,但其实并没有可靠的科学证据支持。提供伊博格碱的康复中心只是在利用这些患者的脆弱,康复中心围绕着伊博格碱设计了各种仪式,并告诉患者药物可以重启大脑从而戒毒。当然,患者会被这些神秘的仪式和诱人的承诺打动,并花费高额的费用,但最后的现实往往跟当初的承诺不同。桑迪还告诉我,他们收到许多使用伊博格碱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报告,还有很多复吸而不得不重返治疗的案例。但由于他们没有相关的行政权力,所以也不能做什么。“我觉得利用患者的痛苦和绝望,趁机给他们提供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操控。”桑迪说。
但是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支持伊博格碱的疗效。2014年11月,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S?o Paulo)神经科学家爱德华多?申贝格(Eduardo Schenberg)主持了一项研究,重新回顾了75名患者在大剂量使用伊博格碱一年后的情况(通过电话访问并且从当时为患者做定期检查的医生那里获得佐证)。申贝格了解到,在接受单次伊博格碱治疗后,39%的患者在接下来的5个半月中没有再次吸食毒品――与接受美沙酮治疗停药后有80%患者复吸的数据相比,伊博格碱的数据明显更优。申贝格的研究还发现,经过多次伊博格碱戒断治疗的患者不使用药物的时间更长,平均周期大概为8.4个月。
浦肯野细胞的损伤以及GFAP的过量表达,似乎与伊博格碱的用药剂量有很大关系。美国奥尔巴尼医学院(Albany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人员按4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给对阿片制剂成瘾的大鼠注射伊博格碱后,并没有观测到浦肯野细胞受到损伤。(对于平均体型的人类个体来说,这个剂量相当于6.5毫克/千克体重;马勒克在康复中心采用的剂量为8毫克/千克体重)。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和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联合开展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多次给大鼠注射小剂量(25毫克/千克体重)的伊博格碱一个月后,也没发现有神经中毒的证据。
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e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em>)的一项研究表明,对大多数轻度和中度抑郁症患者而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安慰剂产生的效果一样。2006年,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资助的一项研究也表明,70% 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患者,在服药14周后,抑郁症状并没有缓解。因此,很多失望的患者转向了伊博格碱,试图恢复所谓的“化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