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同在一个课题组的小 A 的实验做了快一个学期了,得到的数据却不怎么漂亮。为了辛苦了一个好几个月但迟迟看不到希望的研究,TA 稍微调整了一下初始条件来“创造”一个更符合预期的数据,或者舍掉了那些偏差较大的数据。这样做是否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呢?最后这项实验写成的论文靠着漂亮的结果顺利发表了,知道这样的论文可能会对以后的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你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理论上,所有的科研人员,不论是初经磨练的学习者还是名声万里的学界权威,都应该严格审视所有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证据,并公开进行的所有测评信息,以便其他人评估 TA 们的结论是否正确。但是像文章开头这样的行为,确实是科研界中真实存在的“灰色地带”。
事情比你想象的普遍
在 2018 年 7 月发表的一项针对“可疑研究实践”(questionable research practices)的
调查
中,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汉娜?弗雷泽(Hannah Fraser)和菲奥娜?菲德勒(Fiona Fidler)以及华盛顿州惠特曼学院(Whitman College)的蒂姆?帕克(Tim Parker)对 800 多名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进行了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承认他们至少有一次剔除了一些实验结果,因为它们没有统计学意义;超过一半的科学家承认曾将已知的结论包装成一个“惊喜的发现”;五分之二的科学家为了让结果更具统计意义,而刻意收集更多数据。
“我们知道有很多不准确的信息存在。”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科学历史学家、同时兼任研究伦理与诚信顾问的尼古拉斯?斯特内克(Nicholas Steneck)如此表示。 “这并不代表人们的研究是完全不正当或者没有意义的。但是这些不准确的信息的确会造成研究发展速度的减慢、浪费大量的资金,也让其他研究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清理’这些无意义的部分。”
揭发他人的研究失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不愿意这样做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遇到身边发生这样的事,而希望采取行动的人,首先需要评估他人研究失误的确切性。“同时 TA 们也应该考虑到,在采取行动之后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斯特内克说。如果存在不准确信息或其他失误行为的研究人员,在 TA 们的领域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批评 TA 们的工作就会损害揭发者在未来获得资助的可能性。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一种不那么传统的方法:将情况介绍给一位“
科学侦探
”(scientific sleuth),记录下发现的不准确信息的点滴发现一并交给 TA。正如奥兰斯基指出的那样,一些数据侦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 TA 们很谨慎并且在有机构监管的情况下工作,对事不对人”。这些研究监督机构会展示出 TA 们对问题的分析,并且只会说“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我认为我们的世界应该关注一下。“ TA 们首先向存在问题的文章作者及其单位发去礼貌的信件,如果徒劳无获,那么侦探就会通过博客或记者报道的方式公开他们的分析。奥兰斯基说,这样的总体战略在实现论文撤稿和更正时会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