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飞船坠毁保护宇航员逃生引关注:借助降落伞返回地面

[复制链接]
129 0


发射升空的俄罗斯“联盟”号火箭,注意它顶部尖尖的逃逸塔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间消息,俄罗斯一枚“联盟”火箭今天原计划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但在发射后不久便发生故障,宇航员及时启动紧急逃生系统并安全返回地面,所幸身体无恙。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对媒体通报称:“宇航员乘组已经安全着陆,所有人都还活着。”

  美国宇航局(NASA)11日确认,飞船已经成功降落,并表示两名宇航员“状况良好并保持联系”。

  这次俄罗斯“联盟”火箭发生故障可谓惊险。其实你光是想象一下就够吓人的:火箭的本质就是一枚洲际导弹,里面灌着几十上百吨的燃料,一碰就炸那种,其实这就是宇航员们搭乘火箭升空执行任务的真实写照。载人航天存在巨大风险,每一位宇航员都是拿生命做赌注在执行任务,他们都是我们中间最聪明,最自律,最勤奋,也最勇敢的一群人。

  好在,万幸的是,这次这两位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得以安全返回了地面,俄罗斯方面已经证实两人目前身体无恙,甚至从最新的新闻画面看,两名宇航员出舱之后还能自行行走,交谈,表情轻松,表明其状态还是相当好的。根据相关报道,这次这两位宇航员的逃生方式,由于火箭高度已经很高,逃逸塔和整流罩已经分离,只能依靠飞船自身与火箭脱离并借助降落伞返回地面,风险很高,因此引起极大关注。

  而其实对于火箭发射阶段,更加为人所知,或许可靠性也更高一些的是载人火箭必备的发射逃逸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逃逸塔”。

  这究竟是何方神圣?下面做一个简单介绍:

  发射逃逸系统(LES),或者叫“发射终止系统”(LAS)是用于载人火箭发射升空阶段的紧急逃生系统。它的主体是安装在载人火箭最前端的那个小小尖尖的逃逸塔,它直接与下面的载人飞船相连接。一旦火箭在升空阶段出现异常,逃逸塔将以最快的速度将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开并启动自带的发动机,将飞船带离到远离发射台的安全地带降落,从而挽救宇航员的生命。一般这样的逃逸系统使用的是自动控制体系,即一旦火箭出现故障,逃逸系统将自动启动,保护宇航员安全;而如果系统没有自动启动,宇航员座舱内也安装有手动控制按键,紧急情况下可以手动启动逃逸系统,根据外电报道,这次俄罗斯的火箭故障,似乎是宇航员手动启动了逃逸系统。


中国的载人飞船“神舟”由长征2F改进型火箭发射升空,同样,顶部搭载了逃逸塔

  当然,尽管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所有人都希望这个系统最好永远都是摆设,永远也用不上,因为一旦用上它,一定不是什么好事情。事实上,在人类航天史上,这一系统只实际应用过一次,并且取得了成功。如果加上这一次的事故,那就是一共两次。这两次用到发射逃逸系统的事故,搭载的都是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

  最早提出在载人火箭上安装发射逃逸系统的是人是伯利兹裔美国工程师马克西姆?法格特(Maxime Faget),他在1958年便提出了这一设想。1959年3月,火箭逃逸塔的原型系统在“水星”计划期间进行了最初的测试。在后续的载人航天发射中,发射逃逸系统得到了广泛使用,渐渐成为一项标配。


发射升空的美国“阿波罗”飞船,注意它顶部的逃逸塔

  在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三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飞船上都配备了先进的发射逃逸系统,如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以及中国的神舟飞船,都是如此。

  人类航天史上唯一一次发射逃逸系统真正派上用场是在1983年9月26日,当时一艘苏联“联盟T-10-1”飞船在准备发射升空时,火箭突然起火燃烧。情况万分紧急,就在满载燃料的火箭即将爆炸之前几秒钟,逃逸系统启动,将载人飞船带离危险区域并降落到安全地带,拯救了宇航员的生命。但在此过程中宇航员也经历了巨大考验,他们在大约5秒的时间里身体承受了大约14~17个G的超强加速度,这已经超越了宇航员训练中的人类身体极限,因此几位宇航员尽管保住了性命,但仍然严重受伤。

  但是逃逸塔也有应用的范围,比如我国的逃逸塔,在火箭起飞后120秒后就必须与火箭分离,以便不影响后续的整流罩分离等技术动作的进行。

  而这次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出现问题时,正是在逃逸塔已经分离之后发生的,因此飞船不得不自行与火箭分离开,并使用降落伞返回地面。(晨风)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9 07:33 , Processed in 0.022357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