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颈椎已经很宽容,别让手机逼得它忍无可忍!

[复制链接]
155 0

  来源:北京科技报

  看到这段话时,你有多久没抬头了?现代人每天刷手机,让颈椎病几乎成了手机并发症。如何自测、预防和治疗?来听骨科医生的建议。

  近日,微博大V薛蛮子因颈椎问题紧急开刀换骨后,以其身为八年资深“低头族”的亲身经历写下《告全国低头族同胞书》,呼吁公众引以为戒,注重颈椎健康,不要再沉迷于当“低头一族”。

  薛蛮子的情况肯定不是孤例。事实上,随着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广泛普及,“低头刷手机”这个动作几乎成了现代人每天重复最多、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个动作,再加上“千人千样”的各种不正确的阅读姿势,日积月累,颈椎问题已经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件“头等大事”。



  颈椎病是“手机并发症”吗?颈椎手术是不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如何确认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怎么才能提前预防颈椎病发生?让我们来听听专业骨科医生的分析和建议。

  长时间低头颈椎病“找上门”

  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慢性骨科疾病都是“随风潜入夜”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各种不适症状也就来得“润物细无声”了。但往往在此时,疾病的发展程度往往就较为严重了。由低头玩手机引起的肩颈部疼痛,以至严重到薛先生发生的脊髓型颈椎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借着薛先生的事例,给“低头族”朋友谈谈当下的“手机并发症”――颈椎病的前因后果。

  颈椎天然就脆弱:低头至60°相当于挂2个大西瓜

  作为直立行走了几百万年的人类,比起其他四肢着地运动的物种,颈椎天然就更脆弱。因为水平方向上的躯体可以给脖子更多保护,而直立行走则会对颈椎造成负担,同时现代人的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这种负担进一步加重。2015年,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力学专家高云峰的实验数据就证明,不正确的低头姿势会让颈椎承受更多力量。以头部重量为8公斤来计算,当头部低至60度角时,颈椎承受重量为34.4公斤,相当于给颈椎挂上了两个超级大西瓜。

  当今社会,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电子设备对于人类的“绑架”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同时,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一项涉及396名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与手机相关的前五位主观症状分别是,肩颈部疼痛(71.2%),头疼(63.3%),易激惹(54.5%),焦虑(50.7%)和注意力缺乏(47.4%),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手机使用时间正相关。

  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造就了广泛的“低头族”,让肩颈部的疼痛成了最常见的手机“并发症”。但是,并不一定所有的“肩颈痛”都是颈椎病。

  可以引起肩颈痛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原因有颈部肌肉劳损,肌筋膜炎等。这些原因引起的疼痛大多具有非特异性,而且不能找到明确的结构改变,如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退变或突出,也不伴有任何具有定位意义的神经功能改变(麻木、疼痛、肌肉力量减退等)。否则就要高度怀疑颈椎病了。颈椎病根据不同解剖结构受到压迫,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症状。


  颈椎病有一定“容错空间”,潜伏时间长

  最常见的两种类型的颈椎病分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及脊髓型颈椎病。在薛先生的《告全国低头族同胞书》中,有一张颈椎核磁共振的图像。我们借着这张图,先来看一下颈椎的解剖结构。



  颈椎是位于身体中间偏后脊柱的最开始一部分,与头颅的底部相连,可见其重要程度。颈椎由七块骨头(颈椎椎体)组成,其中第一节与第二节骨头形态不规则 (在图像中,由于扫描层面原因第一颈椎显示不清)。第三到第七节颈椎椎体在这张核磁共振图像中近似于长方形。椎体和椎体之间黑色间隙部分就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椎间盘。我们再向后方看(图像右侧),有纵行白-黑-白的条状结构。黑色的结构是与脑组织相连的脊髓,前后两层白色结构是围绕在脊髓四周的液体结构――脑脊液。脊髓和脑脊液存在的空间被称为椎管。

  位于椎管内的脑脊液对脊髓组织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轻微的压迫不至于引起脊髓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也就是说,颈椎的结构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的容错空间。借助“容错空间”这一概念,我们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骨科退行性疾病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了。

  在图像中,薛先生的第四、五节段和第五、六节段水平(被薛先生用红圈圈起来的位置),椎体后方的白色脑脊液信号消失,黑色的椎间盘直接压迫脊髓组织,引起局部脊髓的变形。这时就可能引起神经症状。通常,颈椎病发生在颈4到颈7节段,这也被称为低位颈椎。高位的颈椎负责头部的旋转运动。而低位颈椎负责头部的屈伸运动,也就是我们平日里说的低头和抬头。所以长时间的低头和颈椎病的发生有着不可回避的责任。


▲颈椎病不可掉以轻心,严重时可导致健忘、视力下降、晕倒甚至猝死

  一般情况下,颈椎病的发生与年龄有直接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60岁以后,出现骨质退变(长骨刺)和椎间盘退变、脱水(椎间隙变窄、膨出、突出)的几率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这一退变过程已经明显提前了,使年轻人提早得上了中老年疾病。

  在薛先生的微博中写到,“作为脑神经与骨髓相连的神经密布的高危地区,稍有差池产生的后遗症会影响一生。”仔细阅读上文的读者会发现,薛先生的这段文字专业用词并不精确。受到压迫的是颈段脊髓的神经组织,而不是骨髓。这种由于脊髓神经受压引起的一组症状称为脊髓型颈椎病。由于颈段脊髓上与脑组织直接相连,下与胸段脊髓延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所以,薛先生除了“头颈巨痛”外(医学文件书写时应为“剧痛”),还写到出现“双腿无力行走”的症状。这就是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

  由于“容错空间”的存在,脊髓受到压迫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数年的时间,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在这期间,患者的主观感受可能只有间断性的脖子疼、僵。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上肢和/或双下肢肌无力,上胸部或颈部感觉神经支配区域感觉缺失,以及排尿功能障碍、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步态异常,甚至截瘫。当出现典型症状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多需手术治疗。在临床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特殊情况,一部分人的椎管直径先天发育得相对狭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容错空间”小,所有只要有轻微的压迫就会产生神经症状。这时,脊髓型颈椎病就不会“潜伏”那么长时间了。

  在薛先生的核磁共振图像中,还有一点非常令人注目的异常就是颈椎的曲度,也就是七节颈椎椎体的整体排列关系。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人从医院检查回来说“颈椎反弓”,这就是一种曲度的排列异常。



  在生理状态下,颈椎的排列关系应该成为一条向前(嘴的一侧)突出的曲线,前突的角度约为20-35度。薛先生的颈椎虽然没有严重到“反弓”的程度,但是颈椎前突的角度消失了,成为了一条僵直的直线。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引起的颈部肌肉和韧带退变是颈椎前突消失的重要原因。而颈椎生理前突的消失也成为引发进一步更为严重颈椎病理改变的基础。

  确诊不必非核磁共振检查,治疗方式不是唯手术

  另外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形式是神经根型颈椎病。顾名思义,这种颈椎病以神经根受压后,神经根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神经根又是哪里呢?

  神经根指的是由脊髓向两侧发出的神经。在每一个节段,脊髓向左、右各发出一组神经根。颈椎椎体有7节,而颈神经由颈1到颈8共八对。神经根要通过一个狭小的“关隘”才能穿出椎管,这个小小的空间成为椎间孔。退变的骨和椎间盘等结构在椎间孔部位对神经根组织产生压迫,引起的一组症状就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支配上肢和颈、肩区域的皮肤感觉以及肌肉运动力量减退。神经根不同于脊髓组织,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单纯神经根受压不会引起下肢的任何症状。由于单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会产生广泛的神经症状,所以它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等。


▲苹果在新发布iOS12系统中首次加入屏幕时间功能。此功能将对用户过去 24小时或最近7天的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细分,并可以设置限制使用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低头族”们长时间沉迷手机

  很多人得知身边的同事患上了颈椎病,一旦自己也感觉到了脖子疼,手臂疼,也就第一时间想到了颈椎病,马上去找医生看病,这是对的。但是,对于颈椎病的诊断是否都需要核磁共振检查呢?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对于颈椎病的诊断最重要的还是病史和体格检查,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考虑做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比如CT、核磁共振(MRI)、肌电图(EMG)等。对于大多数患者(有些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不能接受MRI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是颈椎神经系统影响中最敏感的项目。但是,这种过度敏感也会发生问题。在一项针对100名无颈椎症状受试者的核磁共振试验中发现,年龄在45-54岁的受试者人群中,20%在核磁共振检查图像中发现了椎间盘突出。而当受试者年龄大于65岁时,这一比例增加到了57%。所以仅仅依靠核磁共振检查本身对颈椎病进行诊断是不科学的。

  很不幸,薛先生的颈椎在经过手机长达八年的反复折磨后,终于败下阵来,到了必须手术的程度。但是手术治疗本身并不是颈椎病治疗的唯一方式。上文提到,薛先生的颈椎病类型属于脊髓型颈椎病。这一类型颈椎病的起病较为隐匿,但是在病情发展严重后的影响范围广泛,而且严重。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引起瘫痪。所以,针对这一类型的颈椎病,在症状相对明确后,医生往往不会推荐保守治疗,而是手术治疗。

  从原理上说,手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解除突出的椎间盘,骨刺或者增厚的韧带对于脊椎组织的直接压迫,恢复应有的“容错空间”。引起这些颈椎退变的常见原因是椎体节段之间的不稳定。所以手术治疗的第二个目的是加强受累椎体之间关节的稳定性。说来简单,不过由于局部的各种神经、血管的解剖复杂,而且位置深在,这种手术的风险也是相对较高的。在另一方面,颈椎病患者也并不需要过度紧张。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医生对于手术的风险还是有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可以把手术相关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好在这种类型颈椎病的发生几率不高,大约占全部颈椎病患者的10%-15%。在更多的情况下,颈椎的退变并不会引起脊髓组织的压迫。脊髓型颈椎病如要做手术需趁早,但是上文提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就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说物理康复治疗。所以,手术不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摇头晃脑”运动需谨慎,怎样科学“保养”颈椎

  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好坏坏,容易反复。当我们工作忙碌,伏案工作时间长,用手机时间长的时候,肩颈痛、手臂麻木疼痛等这些症状很快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但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手机是最为便捷的一种交流方式和娱乐方式。面对隐藏在手机背后颈椎病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呢?我给大家如下几条建议。

  ?在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说到姿势,我们一定就会想到从小就学会的一句话,“站如松,坐如钟”。可是如果我们走进地铁车厢,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这个样子。对于头颈部而言,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姿势称为“上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症受影响肌肉分布图

  上交叉综合征指的是以头向前探和圆肩驼背为特征的一种异常姿势。可以看看你身边正在操作电脑的同事,他的头颈部也许正是这样的姿势。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人的脖子后方,两肩之间的部位有一个隆起突出的部分,俗称“富贵包”。其实这也是一个人的头颈部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的结果。



  那么,什么才是好姿势呢?无论是站、坐还是走,一个人的头颈部的正确姿势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头部水平,目视前方,而不是低头或者仰头。

  (2)通过“收下颌”的动作使头部与身体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头部与身体是否处于同一轴线。从侧方观察时,我们希望看到经过一侧耳洞和耳垂的垂线通过侧方肩关节的中心,这时我们认为头颈部处于最佳的生理位置。

  (3)双肩保持向后打开的状态。在背双肩背书包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地把书包放在胸前。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无意中纠正一下“圆肩”的错误姿势了。

  避免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手机

  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手机会有两个问题。

  (1)我们需要动用更多的头、颈、肩部的肌肉以及眼睛周围的肌肉来保持稳定,克服车辆颠簸给阅读带来的影响,因而使我们更容易疲劳。

  (2)由于公共交通工具空间受限,我们必须要把手机放到更靠近自己身体的位置,所以我们不得不把头低到更大的角度才能看到手机的屏幕。头越低对于颈椎各种结构的压力就会越大。

  所以,不推荐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手机。而在必须要使用的情况下,应该把手机放到肩关节的高度,并保持与眼睛的距离在20厘米以上。避免过度低头。

  每30-40分钟应该变换体位

  与不良姿势相比,长时间保持某一种姿势,也容易引起头颈部的症状。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伏案工作,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

  在这段时间,我们的眼睛、大脑和手指在不停地工作。可是不要忽略,肩颈部的肌肉为了维持这种姿势,虽然没有真正地“动”,但是也在持续地工作着。这些用于维持姿势的肌肉也会疲劳,也会损伤。这就是我们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出现肩颈痛的原因。对于这些维持姿势的肌肉而言,避免发生损伤的真谛在于,“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推荐使用手机每30-40分钟,做3-5分钟放松、拉伸的动作以缓解肌肉疲劳和损伤。

  掌握一套放松肩颈部的科学运动方式

  在网上有很多自我放松的锻炼方式,既可以徒手,也可以借助简单器械,如毛巾、弹性带等。这些运动方式的基本原则大同小异,只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能够坚持进行的就好。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有两种运动方式是明显错误的。

  (1)所谓“摇头晃脑”,用头部做画圈的动作。这一动作对于颈椎已经发生某种退变的人而言,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2)有些人在觉得肩颈不适的时候,总要刻意地活动一下脖子,听到“咯啦啦”一串响声之后才觉得舒服。岂不知这一动作也会增加颈椎的磨损,应该避免。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9 19:32 , Processed in 0.024976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