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0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重温刘少奇给七姐的信:你们别来我这里 我养不活

[复制链接]
302 0
                        01

2018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在这个特殊日子,人们都在以各种方式表达缅怀之情。11月23日党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刘少奇同志的卓越贡献和高尚情操。



谈到刘少奇的高尚情操,这在党内党外都是有口皆碑。生前,花明楼的农民说,“刘九(注:刘少奇在叔伯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四十年没回来,如今当了国家主席,还是把我们农民的吃住时时放在心上呵!”身后,他的功绩和品德一直刻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1980年邓小平曾说,“刘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著名社会科学家胡绳在瞻仰刘少奇故居后的题词中说,“平生为国忘为己,亮节高风五十年”。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伟人何以伟大?

刘少奇的伟大既体现于为国为民的宏大追求与巨大贡献中,也蕴含于对自己严、亲属严、子女严的“细微细节”与“家长里短”中。1950年5月2日刘少奇给七姐刘绍怡的信,就是很好的例证。

02

刘少奇自小与姐姐刘绍怡的感情处得很深。后来,她嫁给一个地主家庭,过上了收租吃饭、养尊处优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对富农、地主政策的落实,刘绍怡一家成了刘家亲友中“成份”最不好的了。在建国初的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运动中,姐姐刘绍怡不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收租吃饭”,而且也要自食其力参加劳动。这让她一时难以适应,心中不免有了一些抱怨情绪。



刘少奇同志书札手稿。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过去湖南乡间的普遍观念。刘绍怡自然也想不通,她在写给弟弟刘少奇的信中写道:“我在塘边打水,一边打水一边想,我弟弟在北京做大官,可是我却在此打水?”信中,她希望刘少奇能帮帮忙。



刘少奇给七姐刘绍怡的信部分内容。
刘少奇接到信后,给姐姐写了一封回信。这封回信,没有答应姐姐的“不情之请”,反给姐姐作了一番以理服人的教育工作。

对姐姐生活上的“落差感”,刘少奇是这样说的:

你家过去主要是靠收租吃饭的,是别人养活你们的,所以你应该感谢那些送租给你们、养活你们的作田人。人家说你们剥削了别人,那是对的,你们过去是剥削了别人。乡下现在要减租退押,也是对的。你们应照减照退。你不能骂人,说他们是小子会、棍子队。不,他们是养活你们及其他许多人的大恩人,你应该尊敬他们。

刘绍怡一家是旧社会过来的地主家庭,过去靠收地租“寄生”,存在剥削贫雇农问题。建国初,我们党在农村实行“二五减租”“三七五限租”政策,从减租退押入手逐步推进土改运动。一些地主因退不起租押,难免吃到一些“苦头”。刘少奇如此开导自己的姐姐:

你现在退不起租押,人家要你吃点苦,也是应该的。你知道乡下的贫农、雇农吃了多少年的苦,你现在吃这样几天苦,又算得什么呢?……这些苦,照我来说,是你们自讨的。你再不能怨恨别人。

同时,刘少奇也针对姐姐退不起租押的问题,提了两条解决办法:

一是打借条或以罚谷代退租。

信中说,“如果你们退不出,可以请求乡农会允许你们等到今年秋季收租时再退,你可打一个借条给农会”“如果农会要罚你们去年未减租的错误,你可以请求他们罚一点谷,在秋后交给他们”。

二是把自己的土地财产交由农会分配

如果实在退不起,可请求农会免退,但必须把田山屋宇、犁耙锄牛等好好保存,不要破坏和出卖。不过,说到底还是要自己劳动、自食其力,“你们以后应该劳动,自己作田,否则,你们就没有饭吃”。



刘少奇同志书札手稿。
对于姐姐刘绍怡想到北京来投奔弟弟的想法,刘少奇也不赞成:“你们不要来我这里,因我不能养活你们”。接下来,刘少奇在信中说了一番令人震撼的话:

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你们过去收租吃饭,已经给了我这个作你老弟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以耻辱,也给了你的子女和亲戚以耻辱。你现在自己提水作饭给别人吃,那就是给了我们以光荣。

刘少奇这种不因权谋私,鼓励亲人靠“种田吃饭”为荣、靠“收租吃饭”为耻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风范,令人动容。姐姐刘绍怡后来听从刘少奇劝导,依靠自己的双手讨生活。农业合作化后,成了农业社和人民公社的一名普通社员。

03

刘少奇这封信,虽然是写给七姐刘绍怡的,但里边的话却是对乡下几个兄弟姐妹一起说的,体现了他一以贯之严律亲属的作风。

在这封信中,刘少奇嘱托姐姐刘绍怡把这封信送给六姐一看。信中说,六姐家“不作田吃饭,而靠收租及管公产吃饭,也是不对的”“以后再不能靠管公产吃饭了,也必须自己作田吃饭”。

刘少奇原有3个哥哥,其中四哥、六哥在解放前谢世了,仅有七哥刘作衡尚在人间。在这封信中,刘少奇对四嫂、六嫂、七哥等几个至亲的人,也都提出了要求。

相对七姐刘绍怡一家,六哥六嫂家是富农家庭,过去主要不是靠收租吃饭,而是靠雇请工人种地吃饭,自己也有劳动。刘少奇在信中说,六嫂“以后作富农,雇请工人种地,自己也种地,这是可以的,合法的,不会受到大的斗争的”,但也要求六嫂帮助雇工进行生产。

四嫂家的情况,大致也差不多。刘少奇嘱咐“四嫂亦可雇人种田。这样,乡下找工作的人才有工作,你们也可过活”。

至于七哥刘作衡,算是富农。刘少奇认为,“七哥家要雇人也是好的。因为允许雇人种地,对穷人也是有好处的”。

值得一说的是,刘少奇过去闹革命时,曾把长子刘允斌长期寄养在七哥刘作衡家,对这位七哥他是有感激之情的。1950年,七哥刘作衡上北京探望刘少奇,想找一点事在北京安身。刘少奇一方面热情接待这位兄弟,但对安排工作一事始终没有同意,动员自己的哥哥回乡务。后来,这位七哥又连续几年上北京见刘少奇,回乡后又到处吹嘘。刘少奇得知后,写信严厉批评了他,表示如不改正错误,“再不要来北京”。

刘少奇对自己亲人严格要求、近乎“苛刻”的背后,闪耀出了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

04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刘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光辉榜样,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光辉榜样,是敢于担当、勇于创造的光辉榜样,是勤于学习、知行合一的光辉榜样,是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光辉榜样。这个评价,充分说明刘少奇同志“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职责。全党同志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重温刘少奇给七姐的信,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刘少奇同志的讲话,每一个党员干部不能不深受教育、震撼与警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决查处了一批贪腐变质的领导干部。从中央纪委披露的案情来看,不少落马官员走向不归之路,都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徇私枉法、治家不严,没能把公权力运用与家庭利益分清、职务行为与私人行为分清。

据中纪委发布消息,截至2017年10月,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大多数违纪涉及亲属。比如: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共有十余名家庭成员涉案,可谓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

●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放纵妻子、女儿、女婿,整个家庭形成了以王敏为核心,夫妻联手、全家上阵、共同敛财的链条;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儿子刘德成小时候便告诉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其后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儿子收受他人财物的;

●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蒋尊玉落马的同时,他的老婆、女儿、女婿、亲家,甚至老婆的妹妹、、女婿的舅舅,都悉数“沦陷”

……

“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马,全家被端。”正是这类落马官员的共同特点。这些本应成为社会标杆的领导干部,却因亲情关系扭曲沦为阶下囚,值得深思。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少奇给七姐的信,又怎能不令其汗颜呢?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9 22:48 , Processed in 0.023412 second(s), 30 queries .